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馬祖海床赫見4天造成的「天坑」 元凶就是「惡鄰居」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3年05月31日15:26 • 發布於 2023年05月31日11:28
國海院調查發現,中國連續且集中的海域抽砂,造成馬祖海床有明顯的大範圍坑洞。(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國海院調查發現,中國連續且集中的海域抽砂,造成馬祖海床有明顯的大範圍坑洞。(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海洋委員會今天舉辦「海域受抽砂影響國際研討會」,國家海洋研究院針對馬祖生態變化,進行專題報告,發現被抽砂的海床,有多達40%的不規則坑洞,有的面積達到近600平方公尺、深5公尺,且抽砂區域的浮游植物及仔稚魚的豐富度,比非抽砂區域少,凸顯生態被嚴重破壞。

據了解,去年9月間,內政部去探測時,沒有發現那處「超級大洞」;但4天後,海委會國海院在同一海域探測過程,赫見「大洞」,猶如「天坑」,也像是被砲彈轟炸。

國海院指出,馬祖接近中國閩江口,附近海域砂石資源豐富;5年前中國出現砂石荒,導致砂格暴漲,中國竟將馬祖莒光鄉(白犬列島)外海12海里內,劃設為鼓勵抽砂區,以供應中國沿岸的開發工程使用。

自此,大批中國抽砂船和運砂船,聚集在馬祖的周邊海域抽取海砂,甚至越界進入馬祖禁限制水域違法抽砂,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與生物棲地,並改變海床地貌。

國海院前年開始進行馬祖海域生態調查、監測,並測繪海床特徵,這次研討會提出去年多音束海床測繪研究成果,發現馬祖周邊抽砂海域的海床,約有40%面積有非天然的不規則挖掘坑洞群,有的面積達到近600平方公尺、深5公尺,證明地形地貌已明顯改變。另外,側掃聲納測繪結果發現,調查區域有遺留的抽砂管,抽砂區域的浮游植物及仔稚魚豐度比非抽砂區域少,凸顯抽砂對海域生態的衝擊。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