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關鍵圖表】福島含氚核廢水今夏入海,排放前會經過哪些處理程序?

關鍵評論網

發布於 2023年06月29日08:59 • 詹湘淇

日本政府預計於今(2023)年夏季將東京電力(下稱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殘存的含氚(ㄔㄨㄢ)核廢水排放入海,稀釋排放設備的最終檢查也於昨(28)日正式啟動。

在2011年311大地震中,因3座核能機組在事故中熔毀,東電持續注水冷卻反應爐中的熔融核燃料團塊,且當時地下水和雨水不斷滲入爐中,導致產出大量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在事故中產出的核廢水目前存放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儲槽區域,但截至2023年6月22日,核廢水儲槽使用率已達97%,共儲存約113萬立方公尺的核廢水。為進行核能機組除役(又稱廢爐)作業,日本政府規劃將稀釋後的核廢水分批排入海洋,預計花30年排放完畢。

福島第一核電廠如何處理災後核廢水?

在排放之前,福島第一核電廠先利用多核種去除設備(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ALPS),將核廢水內除了「氚(Tritium)」以外的放射性核種降至排放標準值以下,由於氚無法透過現有技術過濾,此次排入海中的核廢水又稱「含氚核廢水」。

儲槽區的核廢水首先被分為兩類,氚以外放射性物質「已達排放標準」的核廢水則會導入「K4儲槽群」進行確認與取樣分析。氚以外放射性物質「未達排放標準」的核廢水則先透過多核種去除設備進行過濾,達到標準後才導入K4儲槽群。

K4儲槽群的含氚核廢水將進入位於海邊的稀釋排放區,透過3座海水輸送泵輸入的海水進行稀釋。稀釋之後,再藉水位差將含氚核廢水引入放水立坑,溢流至位於海底的排放隧道,並於離岸1公里處排放。

中研院學者估含氚核廢水1年內抵台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下稱原能會)與中央氣象局依照福島核災後10年的歷史海流資料,模擬含氚核廢水的擴散模式與氚濃度變化。分析結果顯示,福島所排放的含氚核廢水將沿黑潮向東傳輸,流入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系統,有小部分將於排放後1至2年向南進入台灣周邊海域,而最大濃度的含氚核廢水約在排放後4年抵達。

然而,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在日本排放核廢水線上科學記者會中指出,含氚核廢水進入台灣海域的速度可能會比預期更快。吳朝榮說明,按過去觀測紀錄,含氚核廢水約於2至3年後就抵達北美西岸,預估含氚核廢水最快在1年內就會抵台。

原能會指出,含氚核廢水經洋流輸送後,輻射濃度將被大量稀釋,屆時氚濃度也遠低於最小可測量值,不至於對台灣周邊海域造成輻射異常狀況。

更多福島核廢水議題:

📌【數位敘事】311大地震:福島核災十年了,輻射污染善後工作還要多久才能完結?

📌福島核處理水排入海洋設備6/28啟動,學者估1年內抵台,農委會加強魚體採樣

👉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還有不定時好友限定優惠等你拿!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