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花蓮縣府和宜蘭大學,今天(19日)在富里鄉羅山村舉辦永續與智慧農業觀摩計畫,帶民眾了解當地竹炭加工系統,另外地方對於目前稻稈回收再利用,也希望能逐步降低處理成本,落實循環經濟。
示範講師 林益誠:「但是你要是一砍,它旁邊就會開始長竹筍。」
講解竹子快速生長的特性,很適合拿來多元利用,富里羅山村有60多公頃竹林,曾是花蓮竹材主產地,現在除了觀光休憩,還可以透過社區炭化系統,加工成竹炭運用於農地,不只有土壤改良的效果,由於竹炭有多孔性,還可以幫助維持土壤水分。
示範講師 林益誠:「竹炭本身是沒有肥,但是它、如果你有撒竹炭,我們施下去的肥(料),它會比較好吸收,另外(土壤)它的水分,也會保持得比較好這樣。」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 賴裕順:「(自然農法)運用在我們的一些農業,一些我們生活的周遭等等,可以讓我們地球整個一個環境,能夠永續的發展。」
推廣農業循環經濟,花蓮縣府與宜蘭大學合辦觀摩會,希望強化農民對竹材,稻稈等農業回收物的利用。
「給它平均漂亮一點。」
像花蓮二期稻收割後,富里鄉農會鼓勵農民,將回收的稻稈做成工藝品,增加稻稈在做堆肥或燃料之外的再利用率,只是稻稈處理成本高,普及利用需要時間。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黃英明:「但是目前應用效率不高的問題,主要都還是在於人工跟運輸成本過高,像稻殼、稻草,它是一個體積大,重量小但是容積很大的東西。」
透過一步步落實,花蓮縣府強調陸續輔導縣內智慧與永續農業示範場,尤其鼓勵青農創新,克服包括氣候和人力等問題,永續發展花蓮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