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美版碳關稅搶先歐盟上路 台灣出口產業壓力加大

DIGITIMES

更新於 2022年07月29日01:55 • 發布於 2022年07月29日01:55 • DIGITIMES - 廖家宜
美版碳關稅搶先歐盟上路 台灣出口產業壓力加大

台灣經濟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為此針對國際市場遊戲規則也不得不加以重視。近期除歐盟發起的碳關稅(CBAM)內容有所更新,美國也宣布即將加入徵收碳稅行列,且時程將比歐盟來得更快,預計2024年就要上路。

據悉,早前美國參議院提出一項名為《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以下稱CCA)的立法提案,雖然目前僅是提案還尚未定案,但業界認為大方向不變,繼歐盟後,各國將會陸續啟動各自版本的碳稅法案,美版碳關稅定案是遲早的事。該法案建議,未來減排力道不足的國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須按照相應碳排放量徵稅。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消息指出,有別於歐盟碳關稅的設計,CCA設計的邏輯是以美國產品的平均碳含量為基準線,對碳含量超過基準線的進口產品和美國產品均徵收碳費。至於碳含量的基準線,則是由美國財政部依據美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平均碳含量為參考依據,且在2025至2028年期間,基準線每年會下調2.5%,從2029年起則是每年下調5%,換言之,每年的碳排標準會愈來愈高。而目前擬徵收的對象是能源密集型的原始產品,包括石化燃料、石化產品、水泥、鋼鐵、鋁、玻璃等。

而美版碳關稅的推動時程也比歐盟來的更早,從2024年開始,不論是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還是進口產品,碳含量如果低於基準線則無需繳稅,相反地,如果碳含量超過基準線,則對超出的部分徵收每噸55美元的碳稅。

並且美國也打算,在2024年和2025年先適用於上述能源密集型的原始產品,不過從2026年起,產品範圍會開始往下游延伸,也就是說如果進口的加工產品中,含有碳稅課徵對象原始產品一定標準的碳含量,那麼也要被徵收碳費,且碳含量標準還會階段性減少。舉例來說,像是台灣以外銷為重的工具機產業,如果出口一台機床中的鋼鐵含碳量達到標準,就要繳納碳稅。

除此之外,動作最早的歐盟2022年6月也針對早前推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行建議修正,目前最新的情況是將初期產業管制範圍擴大至包括氫、氨等化學品以及塑膠聚合物,並另外納入間接排放,即來自製造商的電力消耗排放,並將導入時程延緩至2027年開始實施,給產業多1年的緩衝時間,且歐盟也將設立統籌管理的CBAM機構,其收入未來將納入歐盟預算。

業界觀察,從歐盟到美國加快腳步針對碳排實施更強硬的管制措施,未來包括南韓、中國、日本等市場也勢必會「跟隨潮流」開始加入徵收碳稅行列,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自家產業遭受不公平競爭。而專家也示警,台灣製造業以出口為導向,在國際供應鏈上佔有重要角色,國際市場規則怎麼走,必須跟進,以避免被全球市場排除在外。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