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成功復育鱟 海科館放流145隻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7月14日22:04 • 發布於 2022年07月14日22:04
海科館帶領參與鱟復育的學校團隊師生代表將復育後一四五隻鱟寶寶放流在其所應屬的棲息地,此次也是海科館三年來進行鱟的復育後首次展開的鱟放流行動。(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帶領參與鱟復育的學校團隊師生代表將復育後一四五隻鱟寶寶放流在其所應屬的棲息地,此次也是海科館三年來進行鱟的復育後首次展開的鱟放流行動。(海科館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有活化石之稱的鱟,在台灣本島日益稀少,而原為鱟的孵幼棲地多已成了人工化的海岸,鱟的族群因此逐年減少。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在三年前展開鱟的保育行動,並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展現成效,近期海科館帶領參與鱟復育的學校團隊師生代表將復育後一百四十五隻鱟寶寶放流在其所應屬的棲息地,此次也是海科館三年來進行鱟的復育後首次展開的鱟放流行動。

海科館表示,幼鱟在早期的存活率很低,海科在一○九年與金門水試所合作,進行鱟的繁殖技術轉移,並透過「鱟知鱟學」環境教育活動及以海洋公民行動者,在去年展開學校認養及讓學生參與照顧鱟苗、鱟卵一直到幼鱟,是台灣第一次由學校擔任鱟的保母,整體的存活率成效不錯,幼鱟到二齡的存活率由早期0.二%氧化碳,提高到存活率大於0.三%。這結果推測鱟苗分配至各認養的學校,因學校照顧的量較少,這與早期大量照顧相較,反而提高了幼鱟的存活率,同時也高於野外幼鱟的存活率。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指出,此次的放流選擇在雲林的棲息地,除了雲林三崙國小外,也有來自嘉義大學附設小學、彰化縣草湖國中、基隆市七堵國小等校師生代表參與。而海科館於潮境海洋中心所建立的北部鱟復育保育基地,致力收容及救傷北部地區誤捕的成鱟,近兩年更藉由「海洋公民實踐行動計畫」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合作深入校園,讓全台包括台北、新北、基隆、桃園、苗栗、雲林、嘉義、澎湖、台中、彰化、宜蘭等超過二十所學校共同參與活動,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與認識鱟的生物特性,進而深入了解鱟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沿岸灘地保護的重要性,此次放流的鱟苗就是經過各校師生蓄養長大的二至三齡幼鱟,甚至參與已有兩年的新北市安康高中及才一年的嘉大附中細心照顧下,都有成長四齡的幼鱟,重返棲息地所放流的鱟,也將讓台灣本島的鱟有生生不息的開始。

有活化石之稱的鱟,在去年展開學校認養及讓學生參與照顧鱟苗、鱟卵一直到幼鱟,是台灣第一次由學校擔任鱟的保母。(海科館提供)
有活化石之稱的鱟,在去年展開學校認養及讓學生參與照顧鱟苗、鱟卵一直到幼鱟,是台灣第一次由學校擔任鱟的保母。(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則說明,經過兩年的調查發現台灣的西部沿海每年皆有發現零星鱟的蹤跡,而雲林縣三崙國小更是長期扎根讓全校師生都認識及參與鱟的保育及復育工作。台灣西部天然海岸線因人工設施及工業區設置要挑選合適的鱟棲地相當不易,未來將積極與各級單位配合規劃後續的監測與調查,希望可以持續了解放流後續的成效,真正讓鱟於台灣本島永續存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