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教育部藝起來尋美:走進場館,體驗美感

TCnews 慈善新聞網

更新於 09月14日03:45 • 發布於 09月14日03:45
學生透過互動與展覽產生連結(關渡美術館x光明國民小學)
學生透過互動與展覽產生連結(關渡美術館x光明國民小學)

教育部為擴展美感教育的範圍,以實際至藝文場館體驗美感教育課程為核心,實施有效美感教學,涵養學生美感經驗,自107年起推動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子計畫-「藝起來尋美-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辦理美感體驗教育計畫」,並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合作,透過媒合種子學校與藝文場館,為國中小學生發展連結學校與場館特色的美感體驗課程,從多樣藝術與文化探索中,產生有意義的學習經驗,至112年度已完成發展123案教案,其中包含104間藝文場館與125所種子學校共同研發;另共計661校參與體驗課程。

學生透過戲劇導覽探索演藝廳空間(宜蘭演藝廳x宜蘭國民小學)
學生透過戲劇導覽探索演藝廳空間(宜蘭演藝廳x宜蘭國民小學)

美感體驗課程具有真實性(Authenticity)、關聯性(Relevance)、科技性(Technology)和社交性(Sociability)等四項特質。「真實性」強調學生透過實體參觀博物館和藝文場館,直接接觸物件與環境,增強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關聯性」是教師或教育人員將博物館資源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讓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中。「科技性」則著重教學科技之運用,選擇適當工具或方法提升學習體驗,例如在奇美博物館與虎山實驗小學的「藝術修復這件事」美感體驗課程中,學生不僅進入展廳實際與畫作互動,更穿上修復師的工作袍,混合不同色澤的矽膠倒入模具,模擬文物修復過程;又如在宜蘭演藝廳與宜蘭國民小學的「聲歷其境,餘音繞樑」美感體驗課程中,學生們通過技術人員的引導,觀看聲波、頻率和音量在介面上的圖形,了解收音特性,並體驗不同聲響音場的區別。這些科技使用皆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與因果關係,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與理解。

學生化身修復師模擬畫框修復過程(奇美博物館x虎山實驗小學)
學生化身修復師模擬畫框修復過程(奇美博物館x虎山實驗小學)

至於「社交性」則是藉由各種互動促進學生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如關渡美術館與光明國民小學「身體尺.藝術此」美感體驗課程,學生們將身體做為丈量工具,透過共同合作與展覽互動的過程中,也將物理量度的關係延伸至「情感」之間的距離;又如光點台北(台北之家)與僑愛國民小學「特·藝想天開-光點電影院」的美感體驗課程中,則透過情境教學讓特教班級學生練習自行買票、觀影,並參與映後座談。這些體驗不僅促進學生社交技能,更能在深度參與豐富其美感經驗的層次。

學生與專業講師分享電影觀後感想(光點台北x僑愛國民小學)
學生與專業講師分享電影觀後感想(光點台北x僑愛國民小學)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廣文化美感體驗教育,113年度於課程發展階段預計媒合26間藝文場館與29所種子學校,將完成29件課程教案,另於課程實踐階段預計277所學校參與課程體驗,期持續連結表演藝術、傳統藝術與文化資產場域,並開發特教友善的藝文場館美感體驗課程,為中小學生在藝文場館中的自主學習厚植獨特、正向的美感基石。相關課程資訊可至美感教育資源整合平臺/藝拍即合(網址:https://aew.moe.edu.tw/#/)或至「藝起來尋美」臉書官方網站查詢(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ogarther)。

(撰文、攝影:教育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