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展望 2024 系列二】台灣景氣終於復甦,明年台股必看三大趨勢!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發布於 2023年11月23日07:22 • 財經M平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製造業和半導體業在經歷了數季的去庫存後,終於在下半年 AI 拉貨以及新機上市逐步走出陰霾,M平方整理了三大重點來觀察 2024 年台灣經濟的走向!完整【2024 展望系列】全輯在此,幫你超前部署 2024 最重要的投資趨勢。

如果您還不是年繳會員,點我加入,享 83 折優惠,並免費參加明年初的 MEO 線上展望(價值 2,000 元)!

回顧台灣 2023 年經濟表現,上半年因庫存去化、產能利用率滑落等,導致出口和資本支出出現顯著的衰退,所幸有內需支撐,使 Q2 GDP 結束了連續兩季的負成長,爾後,下半年如同我們一直以來的預估,在基期逐漸走低、 AI 拉貨以及新機上市帶動電子產品需求回溫,經濟表現逐季漸入了佳境

台灣 出口 在 9 月時結束連續 12 個月的衰退,首度翻正,10 月數據雖因歐洲需求拖累,增速下滑至年減 -4.51%(前 3.45%),但中國和美國的金額與增速均持續改善,年增速分別來到 -3.6%(前 -8.8%)和 12.1%(前 17.7%),並且帶動 景氣燈號 於首度由藍燈轉為黃藍燈。

股市也反應了台灣經濟動能的落底,台灣加權指數年初以來漲超 19.6%,排行全球主要指數前 6 名,展望 2024 年,今年台灣經濟成長在解封效應影響下,內需消費 一度成長超過 12%,為全年經濟成長皆帶來保護,然明年伴隨全球週期錯置的逐步恢復,內需將逐步回歸正常水平,於此情況下,針對明年台股能否持續帶來亮眼表現、台幣是否已來到相對低點,我們將於本篇展望系列文提出三大觀察重點

觀察重點一、成長動能觀察 2024 年 AI 放量狀況

從今年經濟數據來看,台灣出口在下半年如期拉升,關鍵在於資通信產品的大幅擴張,7 ~ 10 月資通信出口年增幅度平均接近 50% 的超高速成長,背後反映的是 AI 浪潮帶來的實質經濟效應開始發酵,在此趨勢下,後續是否有望將看到台廠陸續認列相關營收,將成為 2024 年的關鍵動能。

我們對此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主要原因來自於:1)2024 產能將明顯開出;2)AI 賽道競爭將更為激烈、台灣作為供應鏈的角色有望受惠

  • 首先看到產能部分,從台積電 10 月單月營收創高達 2,432 億元,反映 3 奈米以及 CoWoS 產能逐漸放量,根據 10 月法說會魏哲家的說法,原定 CoWoS 產能會今年已成長 1 倍的基礎上明年 2024 年再成長 1 倍,但 10 月底因客戶擴大訂單下,明年的月產能將會比原訂目標再多兩成,達 3.5 萬片!

  • 再來觀察需求端,自今年初以來,科技群雄都期望能夠搶佔到 AI 市場的先機,下表可看到 Google 、 Amazon 、 Microsoft 等雲端服務商均持續強化 AI 伺服器建置以及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Intel 、 AMD 也欲推新品搶佔伺服器 CPU 市場以及 AI PC 市場,Qualcomm 和聯發科也在年底公佈最新生成式 AI 旗艦晶片以競爭 AI 手機市場,這些廠商積極布局相關產品應用將是 2024 年 AI 爆發的關鍵點。長線我們認為會有更多廠商在成本考量下會選擇自研晶片,以減少 Nvidia 獨霸的局面,而現在中美晶片禁令也加速了相對中階的晶片品牌競爭者加入,但台灣作為「代工」的角色相對不受影響,且更具彈性。

最後,這些投資也將挹注到台廠的營運,根據 Morgan Stanley 預估,明年台廠的 AI 營收貢獻普遍會有明顯增加,例如緯穎佔比預估從 7% 上升至 28%、技嘉從 20% 上升至 42%、華碩從 0% 上升至 11%。

觀察重點二、消費性電子將確認電子循環進入擴張

然而,若扣除上段提到的資通信產品,台灣出口表現僅大致持平,也反映出本波相對弱勢的兩塊:消費性電子投資動能。由於上半年全球外貿能見度低以及中國復甦不如預期,全球消費性電子的庫存調整期似乎比往年更加漫長,而製造業也普遍以縮減人事成本與資本支出來應對,這使台灣 Q3 GDP 細項 的資本形成年減幅仍繼續擴大至 -14.04%(前 -13.44%),以上兩面向是否能相繼改善,將是支撐電子循環落底後成長動能的關鍵。

我們觀察到,近期主要半導體廠 Q3 除了開出優於預期的財報財測,電話會議內容中大多透露看到渠道庫存走向正常水準,尤其在領先去庫存的消費性電子領域,支撐半導體循環逐步落底,細看到分項:

  • 手機市場,在下半年蘋果 iPhone 15、華為 Mate 60 等新機上市後為手機市場帶來提振,根據 IDC 報告結果,2023Q3 的手機出貨量已回歸至 3 億台水準,年減幅縮減至 -0.1%(前 -6.8%)。

  • PC 市場,也可看到 Intel 和 AMD 兩家 CPU 大廠均表態 PC 庫存在上半年已回歸正常,且季節性需求帶動營收和獲利改善,截至 2023Q3 PC 市場(含商業電腦)出貨量已回復到接近 1 億台水準,年減幅縮小至 -11.3%(前 -19.8%)。

基本上消費性部分已經沒有庫存壓力,最新 台灣製造業 PMI 新訂單 已不再如先前大幅震盪,若延續好轉趨勢,將有望於明年上半年終於如市場預估的路徑好轉。

而在企業投資部分,過去中國的廉價製造優勢縮減、結構性缺工以及政治不確定性等問題下,近年許多台商選擇回台擴大投資,這也為原本停滯許久的製造業產值以及固定資產的投資帶來契機,在中國於 2023 年的經濟困境仍未有解的情況下,隨著台積電領頭持續加大在台 2 奈米、 3 奈米,甚至 1.4 奈米等先進晶圓廠的建置,其他封測、設備、材料相關供應鏈也會同步擴大在台布局,並藉由半導體優勢吸引外國廠商進駐(如近期經濟部宣佈將有四家日本半導體廠於明年加碼投資台灣),這也將是我們觀察明年企業投資回升的關鍵。

觀察重點三、供應鏈移轉趨勢下,台灣的產業持續升級

最後我們看到更長期的趨勢,過去 3 ~ 5 年來,疫情和地緣政治也確實改變了供應鏈的邏輯,朝向「多元化」布局。

若想查看完整供應鏈移轉趨勢影響,以及 M平方獨家規劃的明年台股、台幣佈局策略與劇本,詳見全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