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4成腦中風病患半年內出現肢體痙攣恐釀失能 施打「這個」能有效治療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6月24日08:07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4日08:07 • 邱淑宜
4成腦中風病患半年內出現肢體痙攣恐釀失能 施打「這個」能有效治療
4成腦中風病患半年內出現肢體痙攣恐釀失能 施打「這個」能有效治療

今年63歲的江先生6年前發生腦中風,開始復健後卻發現右手手指無法伸展自如、總是蜷曲如拳頭緊握,連很輕的提袋都拿不了,影響生活自理,加上拿助行器行走時右腳總是拖在地上,如果地面不平,容易踢到凸起物而跌倒。求診後才知道這是中風患者常發生的肢體痙攣。經主治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以肉毒桿菌素治療,配合積極復健,江先生恢復到右手恢復功能,行走時右腳也能抬高,之前走路不穩,現在則能不依賴拐杖行走,也能自己搭公車出門。

(病友江先生以施打肉毒桿菌素搭配復健治療,大幅改善肢體痙攣問題,右手手指不再蜷曲握拳,能張開拿東西了。圖片來源 /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提供)

中風後半年40%患者發生肢體痙攣 可能衍生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台灣每年新增3~5萬名腦中風患者,「根據統計,過往每6人有1人可能中風,現在則是每4人當中即有1人可能發生中風危機,」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表示,腦中風向來是國人失能及死亡主因,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半數以上初次中風患者於半年後仍呈現失能狀態。

「失能多與中風併發症有關,」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三總神經科部主任周中興表示,肢體痙攣是腦中風常見後遺症之一,患者在中風後一週即有可能出現痙攣現象,且比例隨著時間拉長而增加,根據統計,中風超過半年後,約有4成患者受肢體痙攣困擾,而常見的肢體痙攣包含拳頭緊握、手肘彎曲、手腕內彎、肩膀內收等,可能會造成手腳難以活動,連吃飯喝水、沐浴如廁都變得困難,有人甚至連抓癢都辦不到。若不積極介入處理,導致軟組織僵硬、退化,關節僵硬、變形與孿縮,可能衍生不可逆的關節變形,釀成失能恐面臨拄柺杖、坐輪椅、臥床等病後人生。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急性中風的處置在過去十幾二十年來進展很大,現在把握中風發生後的「黃金3小時」,可用通血管、給藥物,或用取栓的方式把血管打通,「但事實上統計起來,所有中風病人在中風後3到6個月,功能可以恢復到很好的概只有1/3,其餘2/3還是留下中等程度以上的身體障礙, 對病患日常生活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圖片來源 /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提供)

肉毒桿菌素提供肢體痙攣新解方

鄭建興表示,國際與台灣2021年最新治療指引皆高度建議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肢體痙攣,現在健保也已有條件給付,患者及照護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

張庭瑜進一步解釋肢體痙攣發生的原因,由於中風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導致週遭肌肉控制力下降,一開始肌肉容易呈現高張狀態,引發不自主收縮以及不正常肢體擺位,如果沒有及時介入處理,長期可能因肌肉過於緊繃而引起疼痛、關節活動角度受限,嚴重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攣縮變形,腦中風病人最常出現肢體痙攣的3大位置是手肘、手腕與腳踝,也就是影響生活與行走的上下肢。

「目前腦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治療選擇多元,但以施打肉毒桿菌素效果最佳」,張庭瑜說,口服抗痙攣藥物雖能紓緩張力不適,但可能造成全身無力、嗜睡等副作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則可放鬆局部張力過大的肌肉,醫師會依據患者的張力程度,設定客製化的注射部位與劑量,更有助於落實個人化治療計畫。「肉毒桿菌素每4個月施打一次,可以拉長患者回診時間,在疫情期間減少病人因回診染疫的風險。」

(肉毒桿菌素能有效抑制肌肉收縮,改善中風病患肢體痙攣的問題。圖片來源 / 台灣腦中風學會提供)

中風已出現年輕化趨勢 青壯族群留意中風警訊

連立明指出,中風的確以高齡族為主,以新光醫院自己統計的資料,缺血性腦中風平均年齡為65歲、出血性腦中風平均年齡為60歲、蜘蛛膜下腔出血為55歲,但現在台灣中風病人已出現年輕化趨勢,「一般來講年輕化的中風病人是指45歲以下,新光醫院大概有12%的中風病人在45歲以下,顯示年輕族群有一定比例會遇到中風。」以他自己而言,大概每一、兩個禮拜就會遇到一個45歲以下的中風病人,像最近一個月內他相繼遇到36歲、38歲的男性中風病患。

為什麼中風會年輕化?「主要是生活習慣不好,」連立明說,年紀還輕就有三高問題,加上抽菸、不運動,都會導致中風的發生率偏高。而中風病人中,10個大概只有2人能恢復到回工作崗位,其他8個或坐輪椅或臥床,「整個人生、生活都是斷掉的。」他提醒有三高問題及中風家族史的青壯族群留意中風警訊,「預防中風最簡單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血壓控制好。」建議大家及早養成監測血壓的習慣。

《腦中風中長期照護衛教手冊》 提供照護建議

中風後最怕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腦中風學會理長李俊泰表示,中風照護好像一場馬拉松,雖然每個病人狀況不同,但如果設定個別的進步目標並達成,對個別患者來說就是很大的進步,比如原本臥床的可下床坐輪椅、坐輪椅的可進展到使用助行器行走、原先使用助行器的能拿著拐杖就能走等等。

台灣腦中風學會與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於今年推出《腦中風中長期照護衛教手冊》,內容涵蓋食衣住行、情緒認知等面向的注意事項,提供患者、家屬更多照護上的建議,改善失能的程度,生活重回正軌。

延伸閱讀:

【增強記憶力】提高記憶力,多按這個穴位就對了!

AI才子44歲腦出血猝逝 年輕型腦中風愈來愈多 你是高危險群嗎?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