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準時、直接、有距離?外國人在德國的文化衝擊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1月26日10:34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9日08:25 • 楊書宜/書宜在德國
準時、直接、有距離?外國人在德國的文化衝擊
準時、直接、有距離?外國人在德國的文化衝擊

Anna Lassonczyk 是我透過實習機會認識的跨文化溝通講師,她的專業為協助國際性公司與其他國籍的客戶、員工和商業夥伴進行跨文化溝通方面的指導,目前她在多所德國和外國大學擔任講師。

Anna 來自波蘭,從小她就常在波蘭與德國兩地之間旅行穿梭,雖然當時年幼的她還無法確切的用言語描述兩國之間真正的差異,但卻可以感覺到德國給她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心靈層面的自由感。

直到她長大後了解到「文化衝擊」一詞的概念,才明白當時在波蘭與德國兩地所感受到的不同,源自於文化上的差異。Anna 對於世界各國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特色深感著迷,為了更深入研究跨文化,她在德國帕紹大學(Universität Passau)完成了語言、經濟和文化研究的學位。

Anna 說她當初來德國時,經歷了許多文化衝擊,因為當時對於德國文化不甚了解,犯了一些小錯誤,也導致一些尷尬的情況。透過親身在德國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於完整的跨文化領域的專業知識,如今她很高興自己能夠成為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協助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能夠更無阻礙的溝通以及相互理解,她目前也是許多企業中受歡迎的跨文化溝通講師。

在本文當中我記錄下 Anna 與我分享她在德國生活幾年下來所經歷的文化衝擊,我們希望能幫助一些居住在德國或是準備前往德國求學或是工作的讀者更了解德國文化,並且能夠更加適應及融入德國的職場以及日常生活。但是當然還是要強調,文化的觀察並沒有所謂的正確性以及絕對性,以下的分享並非要將德國的文化一概而論,而是提供讀者以更加包容及同理的角度去了解德國的文化。

我們歸納在德國較可能會經歷到的文化衝擊包括:

一、時間觀念嚴謹,有時顯得不近人情

德國人普遍注重時間的準確性以及效率。Anna 說她還在讀大學時,曾經因為有事情要到學生事務處諮詢,當時諮詢時間是到中午 12 點,她在大約 11 點 55 分到。然而那裡的員工卻拒絕讓 Anna 進入辦公室,原因是他們要「準時」休息。另外一次的經驗則是 Anna 在火車即將行駛的前一刻趕上了登車門,然而當時車門正緩緩地關上,Anna 禮貌詢問了一旁的站務人員能否還是讓她上車,但卻遭到拒絕,原因是火車需要「準時」行駛。

這類的經歷讓剛到德國讀書的 Anna 感到非常不適應,她說因為在波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比起時間「準時」與否更為重要。比如她曾經在波蘭坐火車時,目睹一位乘客發現自己上錯了車,然而火車已開始緩緩地行駛。幸好當時火車的最後一列車廂還沒有完全離開月台,在工作人員的急速協助之下,司機願意為了那位乘客短暫停駛,並讓乘客走到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下車。

德國人較為嚴謹的時間觀念,對於其他文化的人來說會顯得沒有人性,有些外國人也會因此感覺德國不夠友善,並懷疑是不是因為他們身為外國人,才會如此被對待?但是 Anna 解釋,這無關他們是外國人,而是德國人對準時的高度要求。即使當初是一個德國學生去事務處諮詢,也一樣可能遭到拒絕。Anna 鼓勵讀者若發生類似的狀況,或許可以用更同理的角度看待,比方當時諮詢處的員工或許就只是肚子餓,想要趕快吃飯休息罷了,不要讓這些事情往心裡去。

二、表達直接,誠實至上

德國人的性格相較波蘭人而言非常直接,他們幾乎都會誠實的表達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比方在工作場合,人們也習慣於直接式的給予回饋與建議。其中 Anna 覺得非常特別的,就是在公事上,即使同事之間如果互相給予建設性的批評,他們仍然可以在事後和睦相處。這是因為他們講求理性,就事論事,注重事實層面勝過於情感層面。然而在其他的國家或文化,這樣誠實與直接的溝通方式卻可能被視為不夠禮貌或圓融。

三、公私生活劃分鮮明

另外讓 Anna 起初來到德國不習慣的,就是同事之間的公私生活界線劃分得非常清楚。

她身為一個外國人,第一次在德國實習的時候,原本很期待能與同事多認識,也希望能夠在工作場合結交到朋友。然而她卻發現,公司裡沒有人因為她是外國人的身分而對她特別關照,大家下了班就是各自回家,這讓她一開始非常不適應,甚至也感覺到孤單。

她接著說,在波蘭,同事也可以是在下班之後 hang out 的朋友,然而在德國,通常同事只會在公司見面,下了班就是各自回家,並不會有私底下的交集。德國人如果要從事一些休閒活動,通常會有其他的朋友圈而非同事。

四、個人主義色彩極度鮮明

德國人鮮明的個人主義,也是 Anna 覺得非常特別的現象。她舉例在與波蘭朋友的聚會之中,若有人要提前離開聚會,通常其他人會請求他再多待一下,例如和他說:「還這麼早你就要走了?你再多待一下呀!」

但是在德國人的聚會當中,就不太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尊重彼此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先行離開聚會,他們通常只要說一聲:「我要先回家了,下次見」,沒有人會特別攔阻他。其他人都可以理解,離開的那個人並不是不享受聚會或是不願意花時間與他們相處,而是可能有其他事情要忙,或者就只是累了想要回家休息,不會過問或者干涉他人離開的決定。

另外德國人也享受獨處,重視一個人的時光。在德國如果獨自去旅行、去咖啡店讀一本書、獨自做一些事情,都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現象,他們不會一直想要待在一個群體從事活動。即便是集體出遊,也不必配合團體行動,詳情可參見前文:即使集體出遊,你也可以「不合群」?──和德國友人渡假,我的文化觀察。

五、德國人可能給人一種距離感

亞洲文化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集體主義」較為明顯,人們普遍注重人際關係網路的建立,也相當看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維繫與交流。也因此他們剛與德國人接觸的時候會有一些誤解或是挫折感,因為與德國人建立關係,或者說讓他們願意敞開心房的與你交流,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有些外國人可能會覺得德國人顯得德國人冷漠或是驕傲,但那其實是因為德國人著重「理性面」與「事實層面」。就像通常在亞洲國家,如果人們想要表達不同的意見或是要給予他人建設性的批評,可能都會用一些比較好聽的言語包裝,讓對方不要因此感到羞愧或者不自在。但是就如同上述提到的,德國人習慣直接式的溝通方式,他們傾向誠實說出內心的想法,注重理性層面,然而這也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與他們相處會有一種距離感。

跨文化溝通能力為何重要?

討論完上述差異後,我也特別請教 Anna 為什麼跨文化溝通能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又為什麼應該要主動習得這方面的知識呢?

Anna 說,我們要去一個陌生的國家生活或者是要展開商業上的交流,都應該先了解當地國家的文化,這就好比我們不會在不了解交通規則的情況下就開車上路。對她來說學習跨文化溝通能力,不僅只是為了在事業上成功,更是為了拓展人生視野。如果我們沒有機會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我們通常對於在自己國家習得的價值觀、習俗、習慣或是行為方式也不太會有所反思,並視之為理所當然,因為大家都是如此思考與生活著。但是當我們可以去認識異國文化,並多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並不是只有在自己國家所習得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選擇與決定自己喜歡以及適合的生活方式。

文章的最後,我們祝福讀者能夠享受在德國的生活!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不是冷漠,是等待你先表達尊重──德國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即使集體出遊,你也可以「不合群」?──和德國友人渡假,我的文化觀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