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日經創新高、為何日人仍感受不到「好景氣」?日媒:經濟與社會結構已改變

太報

發布於 02月22日08:44 • 陳毅龍
東京一家證券公司,民眾正在拍攝顯示日本日經指數的電子股票板。日經指數22日飆升,超過了1989年泡沫時代時所創下的紀錄。美聯社
東京一家證券公司,民眾正在拍攝顯示日本日經指數的電子股票板。日經指數22日飆升,超過了1989年泡沫時代時所創下的紀錄。美聯社

22日的東京股票市場,一度打破1989年12月泡沫經濟時期所創下的歷史新高。不過,日本人卻沒有實際感受到,宛如34年前泡沫時代景氣沸騰的「好景氣」。根據《產經新聞》報導,伴隨少子高齡化與企業全球化,在日本國內廣泛流通的金錢,從原本對人口增加與內需擴張的期待,漸漸流向了成長空間較大的海外。企業越來越傾向於囤積利潤以應對金融危機、災難、地緣政治等風險,並透過裁員來增加利潤,導致員工薪資難以提高。另一方面,為了維持社會保障支出,人們的負擔持續增加,導致過去旺盛的個人消費衰退。當前的經濟結構,已變成即使股票上漲也與經濟沒有直接關聯的經濟結構了。

日本經濟低迷顯而易見

根據《產經新聞》報導,平成元年(1989年)與現在的經濟情勢相比,非常大的差異點在於國家的經濟規模,以及作為景氣動向指標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率。

當時的泡沫時期在撇除物價變動的實質GDP成長率後,與上一季相比雖維持在5%左右,但最近卻停滯於0%左右,就算轉為負的也不奇怪。政府於2月15發表的2023年10月至12月的實質GDP成長率,較上一季減少0.1%,且當時日本排名世界第2的名目GDP(包含物價影響),如今以美元計算後也跌至第4名,被德國超車,日本的低迷情況顯而易見。

由於個人消費佔GDP的約6成,因此成長率停滯即意味著消費力道薄弱。日本在泡沫時期得到了經濟成長的支撐,其效益曾擴及到許多產業。當時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間的加薪率不存在差距,許多企業實施5%左右的加薪率,比目前的加薪率高出約2個百分點。

過往,買高級商品毫不手軟的消費方式曾被當時的年輕人所歌頌,但如今卻正被訪日遊客給取代。

縱使景氣不佳日股仍上漲?

根據日媒報導,即使日經股價飆升,但一般的上班族仍難同享恩惠。美聯社
根據日媒報導,即使日經股價飆升,但一般的上班族仍難同享恩惠。美聯社

另一個差異點,則是企業收益結構的變化。就像當時海外販售比率未滿5成的豐田汽車如今已超過8成一樣,各大企業都想在有較大增長空間的海外賺錢,而不是在因為少子高齡化而不被人看好的日本國內。

第一生命經研所經濟學家熊野英生指出,「目前日本國內企業的股價乃是基於全球化企業的實力,而非是反映日本經濟的基本面。」他分析,就算國內經濟不佳,只要企業於海外的收益性增加的話,股價便會上升,「經濟活動與收益的範圍,也與過去泡沫期的『日本景氣等於股價』的情勢有所不同。」

34年前還不到5%的日本股票外國人持股比例,現在也超過了30%,外國投資客從股價飆升中受益最大。於日本國內持有股票的部分富裕階層,以及高所得者雖因此從中受惠,但該恩惠卻未涉及到一般的上班族,因此彼此間的差距擴大。

因高齡化所增加的負擔

除了上述兩點外,報導指出在34年內急速增加的少子高齡化也影響甚大。65歲以上高齡者佔總人口的比例,從1989年的11.6%增長到現在的29.1%,導致支援高齡者的社會保障費增多。作為該財源的消費稅,以及被從薪水中先行扣除的健康、看護保險等社會保險費被間歇性的提高,使得年輕人的家庭負擔持續增加。

關於實際情況,在總務省的家計調查中,顯示2人以上的勞動者家庭的社會保險費、直接稅(即所得稅)等非消費支出,於2023年高達11萬3514日圓(約2萬3千台幣),與1989年的7萬4415日圓(約1萬5千台幣)相比增加了5成以上。

另一方面,2022年的1年平均薪資為457萬日圓(約95萬台幣),與1989年的402萬日圓(約84萬台幣)相比僅增加約1成而已。再加上2023年12月消費者物價較1989年上漲超過2成,家庭負擔日益加重,導致個人消費成長疲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5

  • Kurt Li
    以前股市高點是真正的經濟堆出來 現在GDP比以前還爛 股市創新高單純就是投機炒股而已 並不是經濟變好 以前的股市是經濟的櫥窗 現在的股市是賭徒的賭場
    02月22日12:35
  • 張勝安
    台灣未來也會面臨到,別笑別人,聰明的人有錢就要投資了
    02月22日15:06
  • 煜霖💤
    股票反映的本來就是多少錢在股票市場而已 不一定能反映出經濟成長
    02月23日05:26
  • 問題在於,是本益比拉高,估值拉高,整體經濟並無明顯改變,日民眾持有股票本就不多,大都是是財團子孫公司交叉持股,這種破新高,只是一個讓財團市值增加。更何況,現在日本是負利率,日幣貶值,當利率回歸,日幣升值,資金縮水,沒有經濟成長支撐,很難有盛況,民眾很無感。
    02月23日04:12
  • 張先生
    散戶沒進場當然沒感覺,35年的熊市嚇死日本人了
    02月22日15: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