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響應環境永續,中山大學推動「循循善用計畫」,於校內設置七處袋類回收循環箱,鼓勵師生回收閒置塑膠袋或紙袋,並提供自由取用,落實循環永續;校方表示,未來也將結合校園與鄰近社區生活圈,推廣袋類再使用的循環機制。
據統計,臺灣每人每年平均使用七百八十二個塑膠袋,一年產生一億七千九百多萬個塑膠袋,人均使用量為歐盟國家的三點九倍;這些袋類使用其中超過六成來自傳統市場、夜市及早餐店。為應對此問題,去年全國四十七處市場開始推動減塑,各縣市在指定市場辦理「買菜自己袋」、「袋袋相傳」等活動。
針對購物袋循環使用,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透過社區傳統市場訪談發現,雖然多數商家支持環境永續理念,但消費習慣上仍高度依賴塑膠袋,部分消費者也顧慮衛生問題,而多使用一次性的包裝提袋。
中山大學校園內雖已明定禁用塑膠袋,但師生在外部採買或使用外送平臺服務時,仍無法避免拿取一次性袋子,導致大量塑膠袋閒置無法有效利用,直接丟棄又增加垃圾來源;為此,校責中心攜手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學生事務處共同推動「循循善用計畫」,透過循環機制延長這些購物袋的使用壽命。
中山大學首先透過在校園餐廳與宿舍區域設置袋類回收循環箱,鼓勵師生將閒置的乾淨空袋如塑膠袋、紙袋等捐出,經過團隊整理與清潔後,再放入循環箱,讓有需求者自由取用;此舉不僅減少垃圾產生,也讓資源得以循環再利用,落實校園的永續發展精神。
未來,中山將與鹽埕、哈瑪星等鄰近社區的市場、店家合作,將校園回收後的乾淨提袋,重新放置到社區中的購物消費據點,讓這些袋類可增加被使用的機會,同時達到廢棄物減量的效果。
校方指出,目前循環回收箱已在校內學生生活與住宿區域完成設置,包含武嶺一村米羅美食坊、武嶺二村自修室、武嶺三村交誼廳、武嶺四村一樓、翠亨E棟學生餐廳、翠享H棟萊爾富以及山海樓饗食廣場,方便師生隨時投放或取用。
校方強調,此計畫不僅是在校內推動環保行動的第一步,更是未來進一步與社區連結的重要基礎。循循善用計畫團隊希望透過校園招募學生志工,穩定人員運作與循環機制,未來能將回收空袋帶進中山校園周邊的傳統市場,提供攤商與民眾使用,進一步擴大環保行動的影響力,讓資源真正達到永續循環,並實踐中山大學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