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端午節禁忌、由來是什麼?從二十四節氣解讀端午節意義:為何要划龍舟跟吃粽子?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6月08日03:25 • 發布於 06月07日07:37

在二十四節氣中,「芒種」是春夏交替前的最後一個節氣。從農曆來看,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也是邁入「夏至」的前哨;從國曆來看,更如同一年之中的中繼點,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緊接芒種而來的端午節,更是全球華人家庭團員聚首的重要節日!在這個隆重而溫馨的時節,《數位時代》為您統整圍繞6月時節的習俗小知識,讓你一文看懂端午節在幹嘛!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芒種有何意義?

事實上,「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業發展的曆法,在那個還沒有衛星、網路的時代,人們必須依靠由先人智慧累積而成的曆法來推算農事進度,將從播種到採收中間的各種農務,拆解為SOP來依序執行!

二十四節氣中有4個關鍵節點,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在四季之間按照氣候,細分為其他節氣。而本文談及的芒種,就位於夏至之前,也就是每年之中盛夏到來的前夕。

自每年5月開始到6月,依序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這四個節氣。其實,從5月初的立夏開始,早植稻已將進入抽穗期,病蟲害也開始活動侵染,農民開始有病害防治工作。而小滿,則是象徵稻穀漸漸結實,農民眼見辛苦有了豐收希望。

而6月初,因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在古代的黃河流域,稻麥此時皆已吐穗結實,長出細芒,所以叫「芒種」。

因此不難理解,從芒種到端午節這段時節,正是季節春夏交替,農事可見豐收希望、為下階段作物播種的時刻,因此也是家族人丁相對密集勞動,適合團聚的日子!

稻田.jpeg
而6月初是芒作物開始成熟之際,也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

端午節有何意義?

因此承上,端午節的意義可以說就在於「團聚」!古今中外將其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而據廣泛傳說,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天投汨羅江自盡,後以紀念屈原,因此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

此外,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驅疫」的意義,這始於天氣炎熱,古時候容易造成疫情傳播的背景。人們在五月為了防疫,古時候就流傳不少措施。例如春秋時代的《夏小正》就記載,先人們有於五月儲存蘭草沐浴,以及採穀物煮豆湯消暑的習俗。

端午節有何習俗?起源為何

除了防疫之外,端午節不少習俗都與龍有關。據悉,這與中國古代吳越部族的「龍圖騰信仰」有關,相傳古代吳越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在每年5月初5舉辦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的大豐收。

傳說中,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投到江裏去。後來,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興致一來,更會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

肉粽.jpeg
吃肉粽,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端午的由來跟屈原無關?

至於戰國時代楚國人屈原投江的傳說,則是描述屈原被放逐,因而失望楚王卻聽信奸臣,因而投汩羅江自盡,而居民為了不讓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舟)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事實上,關於端午節起源並無所謂正統說法,依照民俗學者黃石在《端午禮俗史》之中的描述,部分學者認為,早在屈原之前,就已有吃粽子跟划龍舟的習俗,因此最早期端午節的祭祀對象其實並非「愛國詩人」屈原。

延伸閱讀:端午節日期是什麼時候?2024年最新行事曆:端午連假3天、下次連假在中秋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農業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2025年行事曆|農曆春節擬放9天!超過3天連假有幾次?一表看懂2025休假攻略
Roblox迎來首個付費工作品牌!IKEA徵「虛擬店面」員工,玩遊戲還能賺錢!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