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簡訊實聯制!怎麼下載、怎麼用一次看懂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2年04月27日06:41 • 發布於 2022年04月27日06:26

2022.4.27更新

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佈,因目前已經不公布疫調,即日起取消簡訊實聯制,改由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

指揮中心也在4月12日的記者會中指出,已優化「臺灣社交距離APP」實聯制措施等相關功能。

包含「首頁動態畫面」及「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等部分,「首頁動態畫面」為方便用戶確認APP是否正常運作;「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則由衛生單位通知確診民眾操作APP以取得驗證碼後,由系統上傳其隨機ID及活動區間資料。用戶之APP每15分鐘會產生1個隨機ID,並利用藍牙訊號記錄曾接觸的隨機ID,APP每日比對確診者上傳的隨機ID,一般民眾僅需開啟藍芽功能,如經配對出曾與確診者有接觸紀錄,APP便會發出警告通知以提醒用戶,達到實聯通知之效果。

指揮中心補充,若是出示APP,就會記錄時間動態,若是有接觸到確診者,會比實聯制的通知更快。

指揮中心也建議,特定或不特定之多數人進入場域或特定活動時,如餐廳、市場、演唱會或遶境等場域或活動,優先使用此APP做為科技防疫工具,在後續之實聯通知上會更快速精準。

究竟「台灣社交距離APP」該如何下載、如何使用,這篇教學文一次看懂:

台灣社交距離

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升溫,台灣自4月底至今也累積16個本土確診案例。

為了減低疫情傳播機率,這款「臺灣社交距離」App已正式在 App StoreGoogle Play提供免費下載。App會紀錄用戶最近14天內的接觸史,若用戶曾與確診者位於 2 公尺內、接觸時間達 2 分鐘,App會在第一時間發出通知,自動出現警示提醒畫面。

全民載起來!App自動紀錄14天內距離2公尺、接觸2分鐘對象

「臺灣社交距離 App」是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與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的防疫App,強調免註冊、重視隱私與使用者意願,不會擷取使用者資訊,也無個人資料上傳。

App原理是透過藍牙訊號強弱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因此不會追蹤使用者所在的位置資訊,也不是足跡追蹤。

擔心民眾產生隱私疑慮,官方表示「臺灣社交距離 App」藉由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接觸距離與時間,並產生去識別化資料。去識別化資料是由使用者手持裝置每 15 分鐘自動生成一個隨機、不可回溯、無法還原的雜湊值(Hashed ID/隨機 ID),且每次的隨機 ID 皆不同,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14 天,過期資料會自動從手持裝置中刪除。

臺灣社交距離App
臺灣社交距離App需由確診者同意上傳隨機id,系統才會發通知給潛在接觸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App目前的用途在於「輔助」減少疫情傳播,本身仍有一些限制。

首先,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確診,且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 ID後,將由衛生單位給予一組驗證碼,提供使用者上傳記錄。因此,使用者於未經衛生單位提供驗證碼時,是無法自行宣布確診的,以避免發出不必要的告警訊息。但換句話說,若確診民眾不願意上傳資料,其實就無法發揮作用。

再者,藍牙是透過訊號強弱來判斷距離,在一般狀況下距離 1 至 2 公尺內可準確判斷,但在藍牙訊號傳輸路徑上有任何實體障礙物皆可能產生干擾。

另一方面,App能否發揮影響力,與民眾的防疫觀念、自主回報意願有關。例如收到近距離接觸通知後,民眾仍可能刻意忽略警示、不與防疫人員聯絡;使用App人數不足等,都是可能出現的變數。

責任編輯:錢玉紘

延伸閱讀

全校停課標準放寬,1/3班級停課才需改線上!各級學校SOP怎麼做?兩張圖看懂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