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恐龍滅絕原兇找到了 可能來自這個行星帶

572 觀看次數

約莫6600萬年前,一個物體猛烈撞擊地球,引發了一連串的災難,甚至導致非鳥恐龍的滅絕。現在,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知道這個估計約10公里寬的物體從何而來。以下是詳細報導:據美國科州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一項新研究指出,導致恐龍滅絕的希克蘇魯伯(Chicxulub)撞擊事件,是一顆巨大、灰暗的「原始」小行星引起的。這顆小行星來自太陽系主小行星帶外圍,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許多灰暗的小行星都位於主小行星帶,這些小行星是太空岩石,因為具有化學成分,使它們看起來比大多數的小行星更灰暗。針對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地球化學分析指出,撞擊物體屬於碳質球粒隕石 (Carbonaceous chondrite)的一種,這類隕石屬於原始隕石群,含有比例較高的碳,很可能在太陽系形成與演化的早期就形成了。這項分析模型模擬了數億年來,行星的熱力和引力,熱力和引力會導致大型的小行星週期性的被彈射出主小行星帶。研究人員發現主小行星帶外圍,超過10公里寬的小行星,平均每2.5億年就會與地球發生一次碰撞。這樣的數據比之前推論的頻率高5倍,並且也符合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在6600萬年產生的說法。

TomoNews

發布於 2021年08月25日14:00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

沒有留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