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10種早餐組合」恐害血糖暴衝、精神差!專家示警 蛋餅+奶茶、三明治+咖啡都中

常春月刊

更新於 05月17日01:23 • 發布於 05月17日01:30

台灣早餐店、便利商店密集度極高,不論中式、西式早餐均有多種餐點可以選擇,但仍有近六成國人自認早餐營養不均衡!

30世代「扁可頌族」身體健康與身心狀態指數最差 早上有吃水果的人狀態表現最好

台灣癌症基金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針對全體民眾以不同年齡層細看「身體健康指數」關鍵影響,當中分數表現最差為「舒活力」,包含睡眠品質不佳、缺乏活力、容易感到疲倦及精神不濟;而沒吃早餐的族群則常有便秘、腹瀉困擾,在「順暢力」表現不佳;加上現代人壓力大,「愉悅力」的分數也同樣低,顯示國人「沒活力、不愉悅、不順暢」的現況。

各年齡層當中,30-39 歲民眾恐亮起健康紅燈,除身體健康指數是所有年齡層表現最差,同時也是水果吃最少的族群。此外,若進一步看性別,該年齡層女性表現又比男性更差,不單是唯一身體健康指數平均不及格的族群,身心狀態指數也同樣為表現最差的族群。此現況也真實反應該族群女性蠟燭兩頭燒的困境。

台灣癌症基金會徐桂婷營養師指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正值事業衝刺期、承擔職場和家庭的層層壓力,彷彿將原本蓬鬆香軟的可頌壓扁,多層內層擠壓到沒有空間,緊繃到一掰就斷,成了比三明治族更壓抑的「扁可頌族」。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去年針對國小孩童進行的蔬果攝取調查,30-39 歲女性的小孩,身體健康指數表現及格率卻高達100%,顯示此族群女性可能因多將心力關注於照顧事業及家人健康,卻忽略了自己。

八成民眾不重視早餐營養 最受歡迎早餐竟易導致精神不濟

依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蔬果攝取資料顯示,不到兩成(17.6%)國人每日蔬菜攝取有達標,每日水果攝取達標率更低,僅5.9% 。調查也發現,多數民眾只習慣在中午、晚上吃蔬果,徐桂婷表示,若想提高每日蔬果攝取量,不妨從早餐增加蔬果,且早上為人類腸道反射最靈敏的時段,這時補充蔬果,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順暢及代謝。也有研究指出,起床兩小時內吃早餐,可促進新陳代謝、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認知與心理健康,讓一整天的精神體力維持較佳狀態。

然而調查發現,就早餐習慣而言,多數國人早餐偏好外食,歸因於忙碌的生活型態,追求方便與效率,調查統計台灣民眾最常吃的前五名早餐組合為「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

徐桂婷指出,這樣的早餐組合恐怕隱藏健康危機,因早餐對整體飲食品質有莫大影響,台灣人常吃的早餐多為高碳水組合,明顯缺乏蔬果,膳食纖維比例嚴重不足,除了可能在短時間內使血糖迅速升高,導致人感到昏昏欲睡、精神不濟,也有研究指出,攝取高GI的早餐會連帶影響午餐吃進更多的熱量,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肥胖,且早餐缺乏蔬果攝取,整日營養素也較難達到建議量。

早餐加入高營養密度蔬果 讓健康高效升級

調查中絕大多數民眾認為早餐最重要的是飽足感和愉悅感,徐桂婷提醒,早餐要吃飽、有滿足感固然重要,同時也得顧及要均衡攝取營養,因此提出早餐升級三大關鍵解方:增加纖維攝取、選擇高營養密度原型食物、低GI食物優先。

.增加纖維攝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這些食物除了高纖以外,同時也是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豐富的食物,能夠促進腸胃健康及維持免疫力。

.選擇高營養密度原型食物:未經加工或只做簡單處理即可食用的食物,如新鮮蔬果、蛋類、地瓜等,保留食物原有的豐富營養素,避免過度加工對身體帶來傷害,也可降低肥胖、三高風險。

.低GI食物優先:食物的GI質受本身纖維含量、精製程度及烹調方式影響,選擇原型食物、均衡搭配,可以有比較高的飽足感、讓血糖維持穩定,也能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美國期刊:早餐吃2種食物,減肥比較容易成功,還有助減少壞膽固醇
·早餐店「透明黃抹醬」不是美乃滋!「身世之謎」曝 成分還含整顆蛋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