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百年一「疫」土石流 保險的原面貌呢?

現代保險雜誌

發布於 2022年05月18日03:59

最近保險二字在各平台的出現率之高堪稱史無前例,只是任誰都沒想到,曾經在各通路造成瘋狂搶購的「保險神單」與「類保險神單」如今不僅走下神壇,還變成人人喊打的問題保險。當時民眾徹夜不眠上網搶購、現場大排長龍還需專人維持秩序,甚至燒壞許多營業單位傳真機的景象,竟變成現在很難解離的惡夢。

很多民眾可能忘了保單生效時的樂開懷,很長一段時間「你有買防疫險嗎?」幾乎是親友之間的共同問候語、「保險從來沒有賣的這麼爽過」、「收單收到手軟」是當時許多業務員的共同心聲,很多保險公司也大力表揚、獎勵設計、銷售有功人員。以大企業生意占業務大宗,在民眾心目中冷門又低調的產險業竟因為一張低保費、小保額的「防疫險」小兵立大功,確實讓產險業士氣大振。

然而隨著疫情變化,防疫措施滾動調整,產險業遭遇的衝擊卻是見過重大天災人禍等大風大浪的產險公司始料所未及。保險業的真價值、原面貌更掩沒在民意代表每日一罵的土石流中,整個保險業的形象幾乎要溺斃在一片負評的口水中。

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每個人爭取「自己的利益」乃人之常情,保戶認為該賠、業務員違法為保戶代簽要保書、教導保戶爭取續保或求償、立委為選民陳情、在野黨砲轟執政黨、業者力主依約行事、主管機關調查要求…….,這些事看起來正義凜然,背後其實都看得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有一種人迄今沒有站出來爭取自己的利益,而因為替這種人爭權益一定會被扣上圖利保險業的大帽子,沒有人甘冒這種風險。而我就是這種人---沒有投保防疫險保單的人。很遺憾,「強勢少數」搶走鎂光燈與各媒體版面,我們這些沉默的「多數」反倒成為無人關心的弱勢。

這兩年來問我有沒有保防疫險的人多不勝數,「沒有!」,對於我的回答絕大多數的人都很意外,每個人的保險價值觀自然決定了他的投保行為,與保費多寡無關。但是沒料到我沒保卻無法讓自己置身事外,因為事情再演變下去,我很可能成為保險權益的犧牲者。如果我的保險公司真的因為防疫險不堪賠累倒了,我和其他沒有投保防疫險的保戶都會成為無辜受害人,因為保險公司不論因任何一個險種退場,全險種的每一個保戶都必須共同承擔惡果。

保險本來就是一種間接的互助行為,保戶繳費集資交在保險公司手上,由保險公司來賠給出事者。因此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額中,絕大多數是來自於保戶繳的保費,只有淨值是出自股東的錢。以這次的暴風中心富邦產物為例,2021年資產雖高達1315.7億元,但其中861.4億元是對保戶的負債,萬一經營不善,以當時的國華產物為例,已經發生理賠的案件,除強制車險、住火地震外,不論保戶保幾種保險、有幾張保單,保險安定基金最高合計只墊付300萬元,想退保的話,最多只退應退保費的4成!企業的保險,理賠動輒以千萬元計,主管機關要保護的是全體產險的保戶,包括企業與個人,絕對不只是對保險條款的認知或對保險公司的行政、核保有爭議的防疫險保戶而已!

過去這段期間有些保險公司的作法確實讓保戶反感或不理解,而不能否認層出不窮的爭議,多少與疫情和防疫規範的變化有關,不論孰是孰非,恐怕也多少間接影響防疫作為,造成不少醫護人員的額外負擔與寶貴的醫療資源的浪費。更有不少通路的業務員提供教戰手冊教客戶提前部署,從需不需要PCR、居隔從3+4到0+7,甚至COVID-19可能降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在在挑起保戶的敏感神經。

即使報載有600萬張保單,但是沒有投保防疫險的民眾仍佔大多數,他們的保險保障權益不應該因此賠上。

我認為該依法、依約、依核保準則行事的,保險公司都不應該在輿論的壓力下放寬,例如最近爭吵不休的重複投保,要保書已詢問保戶是否有投保其他公司的防疫險,那麼有重複投保要保書上詢問的保險種類就必須告知,包括該公司名稱。不論防疫險能不能重複投保,在這種情況下核保權本來就在保險公司,就像要保書上保險公司問被保險人是否正在隔離中,只要被保險人據實告知,願不願意承保都是保險公司的權利。保險公司一旦承保,除非日後發現保戶重複投保卻未據俱實告知,否則就沒有退保的權利。如果保險公司承保後發現保戶重複投保卻未告知,不只可以解除契約,依法還可以沒收保費。保險的設計必須能夠避免誘發道德危險,雖然核保考量道德危險是事實,卻是保險公司解說時可能犯重怒的禁忌,但其他任何與重複投保無關的人,包括我,絕對不樂見保險資源遭少數人濫用。

而主管機關也不能夠在立委質詢扣上「圖利保險業」的帽子時,要求保險公司不當放寬。但未來萬一有公司需要增資,主管機關也必須嚴格監督,因為主管機關必須守護的是全體保戶的權益,而不是特定公司或保戶。

在公平待客原則與保險契約的精神下,對保險契約有疑異時,自然必須以做有利於被保險人的解釋為原則,例如醫師診斷證明雖是保單載明的理賠申請文件,但在目前的狀況下,不應拘泥於非紙本診斷證明不可,數位健康證明也可以代替。但是有些保單條款已明確規範的理賠條件,也必須謹守,例如以「住院」為給付條件的保險,「住院」的事實就是理賠天條,即使像癌症這樣的病若因醫療進步,治療方式從住院改成口服藥物在家療養,就算罹癌確診,有滿手住院醫療給付保險也派不上用場。

最近有人說保險在「搏歹賭」(台語搏歹餃),也有人要保險公司「願賭服輸」,事實上只有一方也成不了賭局,而且保險的本質從出發點到技術都與賭搏迥異。防疫險與防疫作戰的大敵一樣是不斷變異的病毒,從保單設計到核保理賠都難免受防疫措施影響,相信即使到了疫情退散(如果有那麼一天),以不變的保單條款應付多變的疫情與防疫作為,相關的爭議仍然免不了。如果不能取得對大原則的共識、直接面對保戶的業務員不能客觀盡責,那麼恐怕每一個改變舊制的新規,都會再掀一次兩敗俱傷的論戰,甚至成為疫情之外的另一個戰場。事實證明失之理性的批評漫罵,無助於雙方共識的形成,而在某些專家達人的指點下採取的種種不當做法包括恐慌性提前部署,更會浪費醫療資源,對於已經疲於奔命的醫護人員的負擔更是雪上加霜。就像金管會守護的是全民的保險權益,疫情指揮中心要守護的是全民健康,指揮官陳時中語重心長的「防疫是防疫,保險是保險」,想必是面對沒完沒了的保險亂象與光怪陸離的陰謀論的有感而發吧!

大家不能忘了,保險公司賠出來的任何一筆保險金最先動用的是「全體」保戶繳的保費,包括你我,絕不是有些人以為的「金控老闆」的錢!保險公司絕對必須對全體保戶繳的保費克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