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擠在機場捷運的出口動彈不得、馬路上的車輛也只能看著紅綠燈不斷的變,卻無法移動。在桃園青埔舉辦的台灣燈會,上周六開幕,結果變成了一場交通災難,要去機場搭機的民眾上不了機、賞燈民眾出不了站、青埔居民回不了家。桃園市府的規劃完全癱瘓,最後連交通部都跳出來協調台鐵接駁。
12生肖看不出在地連結
台灣燈會已成為一年一度的重要文化活動,是傳統元宵節慶祝活動的延續,不僅傳承傳統文化,也為地方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然而,要將燈會打造成國際級的節慶活動,仍有許多改善空間。目前燈會已變成全台多個縣市同時舉辦燈會,資源分散,難以凸顯特色。
每年都是以12生肖作為主題來規劃,久了已經缺乏新意,而且也看不出與地方文化歷史的連結。今年幾個縣市的燈會亮點,也幾乎與生肖主題無關,高雄的吉伊卡哇主題叫好又叫座,桃園進擊的巨人也頗為吸睛。可惜的是,這些都是日本的IP,很難變成一個可以長期經營,與在地連結的活動主軸。
將歷史傳說融入燈會主題?
儘管台灣燈會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打造成國際級節慶活動,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首先最重要的,我認為是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元素,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燈會主題。國際上許多著名的節慶活動,例如日本札幌雪祭,結合當地冬季特色,打造獨特的冰雪藝術節,又或是德國慕尼黑啤酒節,深度融合當地啤酒文化,成為全球知名的文化節慶。巴西里約嘉年華,充分展現巴西熱情奔放的文化特色,成為世界級的狂歡盛會。
要使台灣燈會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必須深度連結在地文化和歷史,將當地歷史傳說融入燈會主題和設計中,增添文化底蘊。也可以結合舉辦地的傳統工藝,如剪紙、竹編等,展現地方特色。另外展場的地點,也應根據當地地理環境特點,如山、海、河流等,設計獨特的燈會場景。最後才是如何利用新的科技工具如XR等來行銷。
借鑑日本彩燈活動
以日本為例,同樣以燈為主題,在三重縣舉行的名花之里(Nabananosato),被譽為日本最大的彩燈活動之一。一年四季都適合造訪,平日是花卉主題樂園,每年10月到5月都有不一樣主題的彩燈活動。
除了歷史,每年的耶誕節點燈,也變成日本一個重要的觀光活動,規模大的,像是在宮城縣仙台市的「SENDAI光之樂章」,以讓冬季的仙台更閃耀為理念,在定禪寺通的櫸樹上點亮約47萬顆LED燈飾。
也有巧妙結合地理環境,像是白米千枚田「畔之光」,在日本石川縣輪島市的梯田舉行,這裡的梯田,被認定為日本的梯田百選,並在2011年6月被認定為世界農業遺產。「畔之光」利用梯田的獨特地形,在田埂上擺放太陽能LED彩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燈飾景觀,遊客可在附近的千枚田珈琲店內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燈飾美景。
在眾多縣市燈會比拚中,與桃園燈會所在地青埔高鐵一站之隔的竹北,意外地引起話題,竹北市公所舉辦的「2025竹北光節」,與一堆蛇年燈飾不同,反而以設計藝術引起網民討論,有的網友更說與其去看隔壁新竹市的蛇年花燈,不如去竹北。每年都在水圳公園舉辦的竹北燈會,現在變成竹北光節,或許這將成為一個常態性小而美的策展典範。
每年讓台灣燈會在各地輪辦,固然是提升各地觀光的辦法,但能不能創造一個更有國際號召力的台灣印象盛會,才是下一步,至少,先擺脫無新意的12生肖主燈吧。
編輯部說明:迎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浪潮,《放言》推出以科技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專欄《大人物時代》,由科技專業人士撰文,帶讀者進入「大人物」的世界。
(圖片來源:竹北市公所臉書、作者提供;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