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了車之後,不管是老手或新手,換胎時都很煩惱該換什麼胎,但輪胎上一堆數字與英文,這些資訊你都懂嗎?帶大家來簡單看看這些資訊到底是什麼意思,選擇適合愛車的輪胎。
輪胎基本規格
輪胎資訊都在側邊,先大致看一圈,面積占最大的通常會是輪胎廠牌與這條輪胎的型號(沒錯,輪胎的單位叫做 條),像這條輪胎的廠牌是 Michelin 米其林,下方有製造地標示 Made In China。
繞著輪胎看可以看到「三碼數字 / 兩碼數字 一碼英文 兩碼數字 」的資訊,就是這條輪胎的規格,像這條輪胎「215 / 55 R17」。
用下圖來說明比較清楚
- 215 是輪胎胎面的寬度,單位是公厘 mm
- 55 是輪胎扁平比,就是輪胎的高度或稱厚度,跟胎面的比例,單位是百分比(%),算法就是「胎面寬度 * X %」,以這個為例,就是 215 * 55% = 118.25 mm,所以扁平比數字越小,輪胎會越薄。
- R 是輪胎的結構,最常見就是「R:輻射層」,還有其他的「B:環帶交叉層」、「D、-:交叉層」,D與 — 比較常在備胎上看到。
- 17 是輪圈直徑,單位是吋。有時候會看到類似像這樣的規格 215 / 45 ZR 17,跟上面常見的不太一樣,當輪胎設計使用最高速超過 240km/h 時,就會用 ZR 或 ZB 取代原本的輪胎結構標示,像這條標示 91W,可使用最高時速為 270 公里。
如何看輪胎製造日期、負荷指數與速度代號
輪胎的製造日期也很重要,可以在輪胎上看到有一個長型膠囊狀的框框裡面有四碼數字(在 P 字的下方),這個就是輪胎製造時間,資訊是由兩碼兩碼組成「第幾周+ 哪一年」,像這條輪胎的是 1417 就是 2017 年第 14 週製造,通常一般輪胎保存期限是 5 年,挑選時建議買兩年內製造的輪胎會比較好。 這條胎的型號叫做 Primacy 3ST,在 3ST 的下面也有標示這條輪胎的尺寸「215 / 55 R17」,在旁邊有個「94V」,這也是輪胎重要規格,代表輪胎的「負荷指數」與「速度代號」。
- 負荷指數:指輪胎最大載重量
- 速度代號:代表輪胎可容許最高行駛速度
下面有負荷指數與速度代號的對照表 [table id=87 /] ▲負荷指數 [table id=88 /] ▲速度代號 如果記不起來,在旁邊也有英文標示此輪胎的負荷資訊,像這條最大載重 670 公斤(1477磅),最大胎壓 51 psi(350KPa)。此外,在米其林寶寶圖像旁邊有個 OUTSIDE 的字,代表該側向外。
耐不耐磨、抓力力如何與散熱能力
輪胎除了尺寸規格之外,有人考慮輪胎耐不耐磨或抓地力好不好,這些資訊可以在輪胎上看到,以下說明 Treadwear、Traction 與 Temperature 所代表的意義。
- Treadwear 耐磨指數:顧名思義就是輪胎耐不耐磨,會有個基準胎與受測胎,在固定的路線行駛固定的距離,最後檢視基準胎與受測胎的磨耗狀況,若受測胎磨耗程度與基準胎相同,則受測輪胎的耐磨指數就是 Treadwear 100,像此輪胎是 Treadwear 320,代表比基準胎耐磨 3.2 倍。耐磨指數只能同品牌比較,不同品牌不能一起比較。
- Traction 抓地性:依美國聯邦規定在濕滑柏油與水泥路面進行測試,所得到的動態煞車性能數據,只有直線動態煞車性能,不包括轉彎及蛇行。分成四個等級「最高級 AA、優等 A、標準 B、比標準低 C」,此輪胎拿到AA指數。
- Temperature 溫度指數:溫度指數是指輪胎的散熱能力,是在室內實驗室測試,輪胎在滾輪機上高速滾動,來測試耐熱能力,分成三個等級「A 是時速超過 184KM ( 115 mph )」、「B 是時速 160KM 到 184KM 之間 ( 100mph ~ 115mph ) 」、「C 是時速 136KM 到 160KM 之間 ( 85mph ~ 100mph )」。因為溫度過高會影響安全性與磨耗,所以在美國市場至少要達到C級以上才能上市銷售,此輪胎拿到 A級。
換輪胎時機
Alan 發現身邊很多人都不知道輪胎到底該不該換,或者輪胎已經磨到警示線了,還不知道要換。 依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 104 年 12 月 16 日公佈 CNS1431 汽車用輪胎國家標準相關規定。首先是新輪胎與使用期間,製造日期超過 6 年的輪胎不准安裝於汽車上,建議輪胎使用期間自製造日期開始起最長 10 年,依使用狀況縮短換胎週期(但這麼久的輪胎我也不敢用啊~)。 有三種狀況,其中一個出現就代表應該換胎了 1. 輪胎胎面磨到警示線或者胎紋深度不足 1.6mm,而且胎紋低於 1.6mm 時,去監理站定期檢驗或臨時檢驗肯定不會過。
▲ 磨到警示線了
▲ 胎紋還很深
- 胎壁三角警示標記,如果磨到胎壁的三角警示標記,也代表輪胎該換了,如果是米其林輪胎,胎壁的三角警示標記會變成一個米其林寶寶的圖樣。
▲ 胎壁三角警示標記
▲胎壁米其林寶寶警示標記,像這個就要更換了
- 輪胎老化,輪胎使用久了,在胎面、胎壁可能會出現龜裂或者橡膠硬化等老化現象,行駛時輪胎溫度會升高,輪胎狀態不好,有可能行駛到一半爆胎,為了確保行駛安全,建議提早更換。
如果有出現下列狀況,也可以提早更換,例如:輪胎扎到釘子在胎壁(在胎面還可以補,在胎壁或胎面與胎壁處就建議更換,因為補了輪胎結構也不如以往)、輪胎表面鼓起、輪胎胎紋吃單邊(代表輪胎定位跑掉,需重新定位)。
胎壓該打多少
通常在車子駕駛座 B 柱上可以找到一張胎壓建議值的貼紙(車主手冊上也會有胎壓資訊),單位可能有 bar(大氣壓力)、KPA(1 bar = 100 KPA)或 psi(磅),對台灣人來說比較習慣用 psi,而且原廠會針對一個人、兩個人、四個人、外加行李不同的胎壓建議值,原廠的建議值都是冷胎壓(輪胎在冷卻的狀態)。 行駛一段時間後,輪胎溫度會升高,此時的胎壓會比冷胎壓高,胎壓不足的話,輪胎偏軟,輪胎接觸面積較大,阻力相對變大,油耗也會增加,煞車性能降低,長時間胎壓不足容易使輪胎變形,影響輪胎壽命。胎壓過高的話,輪胎避震效果降低,行駛舒適性降低,接觸面積也會變較小,抓地力下降,氣溫高或長時間行駛容易發生爆胎危險。
小地方該注意
不論汽車或機車應該三不五時檢查一下輪胎狀況,依照原廠建議的規格換,胎壓依照原廠建議的施打。 根據國道高速公路局的統計,98 年到 102 年因為「車輪脫落」或「爆胎」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有 2014 件,共造成 42 人死亡、887 人受傷,國道公路警察局全球資訊網交通事故統計顯示,「車輪脫落」或「爆胎」是歷年交通事故肇事因素之一,造成的傷亡更是排名所有肇事原因的第四位! 所以,可以的話,加裝胎壓偵測器,自從 105 年 7 月後出廠的 M1 類與 N1 類車輛(M1:未超過九人座之小客車、N1:3.5噸以下之小貨車),政府有強制車廠裝胎壓偵測器,有些比較好的車廠會用四輪獨立數字顯示的胎壓偵測器,有些只用簡易型的胎壓偵測器(只會提示胎壓不足但不知道哪一輪胎壓不足)。 車子沒有內建胎壓偵測器該怎麼辦?現在有很多胎內式或外掛式胎壓偵測器(國內廠商有 ORO、橙的電子、怡利電子、為升電裝 等等),Alan 自己有加裝外掛式胎壓偵測器,之前車子剛開沒多久胎壓偵測器突然發出警示聲,停在路邊查看輪胎真的中釘了,趕緊去輪胎行補胎,還好有裝胎壓偵測器,提早知道輪胎狀況,不然當天是要開長途上高速公路,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爆胎更危險。 所以守護輪胎狀況,輪胎該換就換,花點小錢換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