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幅無反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拋棄又大又重的單眼相機,轉向無反光鏡的懷抱。然而大家使用全幅機都會換鏡頭嗎?動不動就是24-70mm、70-200mm這樣的怪物。如果想要一鏡到底,從廣角到望遠、從大景到特寫,整趟長途旅行一鏡搞定,就到了旅遊鏡派上用場的時間,這次介紹的是Canon全幅中相當少見的高倍變焦旅遊鏡:24-240mm f/4-6.3 IS USM。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Canon的旅遊鏡好像常出現的就是EF-S的kit鏡18-135mm f/3.5-5.6系列,但Canon還有什麼超過高倍光學變焦的鏡頭呢?這裡我們抓出Canon中所有變焦倍率超過5倍的鏡頭,同時也拿他的老朋友Nikon來做個小比較:
廠牌接環鏡頭倍率年份CanonEF-S18-135mm f/3.5-5.6 IS7.5x200918-135mm f/3.5-5.6 IS STM7.5x201218-135mm f/3.5-5.6 IS USM7.5x201618-200mm f/3.5-5.6 IS11.1x2008EF28-200mm f/3.5-5.6 USM7.1x200028-300mm f/3.5-5.6L IS USM10.7x2004RF24-240mm f/4-6.3 IS USM10x2019 NikonF-DX18-105mm f/3.5-5.6G VR5.8x200818-135mm f/3.5-5.6G7.5x200618-140mm f/3.5-5.6G VR7.8x201318-200mm f/3.5-5.6G VR11.1x200518-200mm f/3.5-5.6G VRII11.1x200918-300mm f/3.5-5.6G VR16.7x201218-300mm f/3.5-6.3G VR16.7x2014F
28-200mm f/3.5-5.6D7.1x199828-200mm f/3.5-5.6G71.x200328-300mm f/3.5-5.6G VR10.7x2010
Nikon真的非常喜歡高倍變焦鏡頭,DX片幅尤其是,目前為止總共有10顆高倍變焦鏡頭,其中就有7顆是APS-C鏡。而Canon則是特別喜歡18-135mm f/3.5-5.6這個焦段光圈組合,從2009到2016歷經三代版本,而鏡頭總數也有7顆。
但如果說是全幅機種,兩家都只推出過3顆高倍變焦鏡頭,Nikon甚至沒有在未來兩年的Z鏡規劃中放入全幅的高倍變焦鏡。Canon也就只有這顆,他們家的上一顆高倍變焦全幅鏡頭是15年前的產品!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APS-C片幅通常追求的是一個輕巧,焦段方便就好,畫質不是這個客群非常在意的東西。而變焦倍率高自然會影響畫質,所以APS-C片幅的高倍變焦產品自然多。當這些人要升級全幅的時候,Canon會問他「要不要來個24-70?我們有f/4也有f/2.8的!不然喜歡旅遊來個24-105mm f/4也不錯。」全幅旅遊鏡真的是相對少人的選擇。
但這顆24-240mm f/4-6.3有些顛覆我對高倍變焦旅遊鏡的印象,它的畫質表現不錯,搭配全幅也能夠表現明顯地散景,我們覺得是長途旅行者會愛上的一顆鏡頭。
● 外觀介紹
鏡頭全名為RF 24-240mm f/4-6.3 IS USM。首先,它是一顆RF接環鏡頭,專為EOS R系統打造,目前的產品有EOS R與EOS RF兩台相機。然後它也具備了IS手震補償系統,可達到5系統,可達到5級手震補償效果。而USM則是內建超音波自動對焦馬達。
鏡頭從24到240mm端各焦段的光圈變化如下:
焦距24mm35mm50mm70mm100mm150mm240mm光圈f/4f/4.5f/5f/5.6f/6.3
前面每個焦段是以1/3級光圈做變化,到了150mm之後都是f/6.3。你可以說它是一顆晴天鏡也ok,但光圈大小與你的照片好看與否,沒有什麼必然性的關係(不過與價格有絕對關係)。
其實這顆鏡頭體積不小。高倍率變焦鏡雖然光圈不大,但因為變焦倍率高,內部鏡片也多。體積與重量自然小不了,單顆鏡頭就有750公克。加上EOS R的660公克就變成了1.4公斤。
於是我轉向隔壁的24-105mm f/4L看看,嗯…700公克。果然沒有高變焦又重量輕這種事~
高倍變焦鏡通常會有垂頭的狀況,所以也通常在鏡頭側面會有一顆鎖定鈕。如果你是只背著相機沒有拍照在行動,這個功能就可以派上用場。
這顆鏡頭是台灣製造,而且是Canon在台中潭子的工廠。
鏡頭的另外一側有兩個切換鈕。上方是對焦/控制環切換,下方是手震補償的開關功能。
多數的Canon RF高階變焦鏡頭都是變焦環、對焦環、控制環三者獨立。但24-240mm只有獨立的變焦環,對焦/控制環兩者共用同一個,然後用按鈕切換。
鏡頭伸出後,從接環開始的長度約為20公分。放大倍率最高的時候在240mm望遠端,放大倍率為0.26xM,最近對焦距離為78cm,如果是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為50cm。
內部的鏡片結構。24-240mm的鏡頭內含15群21枚鏡片,其中的特殊鏡片有:
- 非球面鏡片x1
- UD低色散鏡片x2紅色框起來的地方是手震補償系統作動的位置。中間有兩條短黑線的地方是光圈的位置,使用7片圓形光圈葉片。
前端濾鏡口徑為72mm,尺寸為8x12.3公分。
鏡頭外使用的是塑膠外殼,霧面不會留下指紋。
鏡頭的後端沒有擋住塵點與水滴的橡膠環。
● 鏡頭特色介紹
本篇文章的測試與實拍照片,都是使用Canon EOS R拍攝,測試的部分使用的是Standard標準色調,而實拍的部分則有標準、風景與肖像三種,在不同的環境下混用。
● 對焦速度
Canon近期的新鏡頭內部所採用的對焦馬達,已經不是過去常見的環形USM,已經逐漸改成Nano USM的超音波對焦馬達。它的對焦速度快、體積小、完全無聲,還支援全時手動對焦,而且錄影也能有滑順的對焦動作。所以目前Canon正廣泛的將Nano USM放到新鏡頭群中。
USM的三種型態,由左至右分別是環形USM、微型USM以及最新的Nano USM。
Canon多數的USM馬達是環形的,第一顆USM鏡頭是1987年的EF 300mm f/2.8L USM,第一顆Micro USM是1998年的EF 55-200mm f/4.5-5.6 USM。而最新的Nano USM,第一顆鏡頭則是在2016年的EF-S 18-135mm f/3.5-5.6 IS USM裡頭首次出現。
整個Nano USM對焦馬達組的樣子,這是一種「導螺桿式」對焦馬達。過去常見於L鏡的那種叫做「環形」對焦馬達。Nano USM是在那兩條金屬桿上頭前後移動,移動的機械結構中是懸浮式,所以有極小的摩擦力,
環形對焦馬達的體積大速度快,而且重量乘載能力強,所以可以輕易大型鏡片。但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它會一次性的直接到對焦位置,然後瞬間煞車,但這對於拍攝影片來說就有點吃虧,因為它沒辦法柔順的到對焦的位置上;再來是環形對焦馬達的內部接觸點較多,所以摩擦久了之後會產生磨損,可能就會有對焦不準的問題。而Nano USM這種導螺桿式的對焦馬達,與對焦鏡片組結構的接觸相當少,可以解決磨耗的問題。
基本上,這種對焦馬達很有可能就是鏡頭的未來。其實Sony已經全系列採用這種導螺桿式馬達了,一切看起來也都是滿ok的。
在對焦能力的部份我們分成廣角與望遠端。在廣角端的位置對焦速度相當快,與我們過去常使用的18-135mm f/3.5-5.3USM差不多,但到了望遠端240mm,對焦就變得比較普通、比較溫和,算是中等表現。
● 銳利度
銳利度的部分,我們是分成廣角端中央/邊角,與望遠端中央/邊角四個部分,以720 x 720的1:1裁切,來看看最大到最小光圈的各級光圈銳利度。
Canon EOS R 24mm ISO100 f/4.0 1/1600s
上圖是廣角端的部分,我們取畫面的中央,以及右下角的邊角處。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快訊】Sony A9II正式發表!提升機械快門至10fps!新增USB3.2與超高速網路連接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