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GQ科普】到底什麼是《天能 TENET》?它複雜的「物理學」世界觀是怎麼回事?與《全面啟動》到底有沒有關係?

GQ

更新於 2020年08月29日15:44 • 發布於 2020年08月28日05:39 • Daniel Hsu

先說好,以下的內容看似是爆雷但其實不是!網路上有一種說法:諾蘭的《天能》很難懂,但跟《全面啟動》比誰比較難懂?答案是無法比較,這兩種難度就像是「數學」跟「物理」兩張不同的考卷一樣!

然而,《天能》主要的劇情故事內容說穿了很簡單,但是卻被一個龐大的物理世界觀給「複雜化」了!人物的劇情故事內容我當然不會爆雷(但如果想知道這部分雷的人請轉➔➔➔這裡),但是我們必須先來講講到底什麼是「天能 TENET」?裡面的時空概念、物理理論造就的世界觀到底是怎樣?好讓大家在看電影時不至於「霧煞煞」!

(不過當然,我也不能保證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就能夠看懂《天能》了,就好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難懂,但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其他著作「更難懂」一樣……)

延伸閱讀

1. 什麼是「天能 TENET」?它是一個「狀態」與「行為」

「tenet」這個英文單字的意思是「信條、宗旨、原則」;但是卻又如同《全面啟動》一樣,「inception」這個字的意思是「成立、創立」,但在電影中則是指「在潛意識中(夢中)植入『記憶』或『理念』」,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創立」,但其實跟原本英文單字的本意還是有程度上的差距;而在《天能》電影中的「TENET」其實指的是一種「狀態」。

至於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根據電影的設定,在未來發生了一場因「鈽」而產生的核爆,「鈽」的輻射造成了「熵」,因而分裂出了「正向」與「逆向」兩個不同的平行時空,但嚴格來說也不是「正向」與「逆向」,所謂的「正」跟「逆」是「相對」的,我們姑且把這兩個世界分為「A」與「B」:從「A」視角看世界「A 是正向 B 是逆向」,但從「B」視角看世界「B 是正向 A 是逆向」。

不過為了方便,我們還是回歸到「正向」與「逆向」二分法的直接論述,把我們「自己」視為「正向」。而在這樣的世界觀狀態下「時光旅行」變成可行的!在《天能》的設定中,人類發明了一種「轉換器」,這個「轉換器」並不是「時光機」,僅僅只是將你從「正向時間」的空間帶去「逆向時間」的空間,而因為你處在「時光倒流」的空間,所以你只要在那個空間「等待」回溯到你要穿越的時間點,在利用那個時間點「轉換器」回到「正向」的空間,那你也就能成功抵達正向空間的「過去」,並且能再持續往前了!(簡單來說就像是「錄影帶倒帶機」一樣……雖然好像太年輕的讀者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但同時你也回不去你原本的未來,這個穿越的設定就是只能回到過去,不能去到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過日子」的活下去,就能再「等到」自己原本的時間點了……但是你會問人怎麼可能那麼長壽,就讓你「一直等」?但其實當你在「逆向時空」的時候,因為所有的「物理原則」都是相反的,所以你在「逆向時空」也會越來越年輕(生長回溯),舉例:假設你在 30 歲那年去到 「逆向時空」,回溯到 18 歲時再回到「正向時空」,你成功穿越到自己 18 歲那年的過去,而你也會剛好是 18 歲的樣子!

這時新的問題來了!那自己 18 歲那年不就會有兩(甚至以上)個 18 歲的自己?所以天能的「原則」第一條,穿越的自己不能跟該時間點的「真正本體」碰面,這裡闡述了傳統時空旅行理論中最基本的「信條」,因為過去的本體還不知道能穿越這件事,所以如果遇到未來的自己(而且包含年齡、整體生理狀態等都是一模一樣),本體很有可能會精神錯亂或是意外殺了未來的自己(這在《天能》電影中的某場打鬥戲即如此);不過自己還是能跟同樣穿越到同一個時間點,但跟自己不同時間起點來的自己交換訊息(因為彼此是了解彼此存在的。)

最後第二個問題,因為這種時空旅行的方式是在「逆向時空」等待回溯而來的,所以還有兩個原則,一是「不能回到自己出生以前的過去」,二是「不能回到『轉換器』被發明前的過去」。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這樣的設定,如果你回溯到轉換器被被發明前的過去,你就無法回到正向時空,而被困在物理原則跟自己相反的時空,你就只能親身體驗《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年輕到死」了!

但如果你能掌握這些原則,自由的兩個空間之間玩弄時間,進而去做某些事,這樣的「行為狀態」,在電影裡就被稱作「TENET 天能」!

2. 什麼是「鈽」跟「熵」?它們如何造成「天能 TENET」?

「鈽 Plutonium」並不是原本就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元素,它是放射性超「鈾 Uranium」元素變異後產生的「超鈾元素」,「鈽」是目前存在於自然界中「質量最重」的原子,屬於錒系金屬,外表呈銀白色,接觸空氣後容易腐蝕、氧化,在表面生成無光澤的二氧化鈽。它也是一種放射性毒物,因此,操作、處理鈽元素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前面提到,根據《天能》電影的設定,在未來發生了一場因「鈽」而產生的核爆,「鈽」的輻射造成了「熵」,而所謂的「熵 Entropy」指的是一種「混亂」的狀態,這個概念是「熱力學」的一個延伸,傳統的熱力學告訴大家基本物質的「熱傳導」都是「正向」的,例如你碰觸到一個熱源,假設是一杯熱咖啡,你可以漸漸感受到溫暖;但是「輻射熱」卻不是如此,它的傳導是混亂的,這樣的「混亂」的狀態就被稱之為「熵」。

而根據《天能》電影的設定(我必須再三強調,我講的是「《天能》電影的設定」,真正物理裡面談「熵」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在這裡無法一次講完,即便有誤也是電影的問題),在未來發生的那場「鈽」核爆,導致了「鈽」的「中子」跟它的「質子」與「電子」的運動方向相反,因而產生了「鈽」原子運動失序的「熵」,也因此分裂出了「正向」與「逆向」兩個不同的平行時空,造成了「TENET 天能」的世界!

3. 所以「逆轉子彈」又是怎麼一回事?

在《天能》電影預告最受矚目的就是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 John David Washington 用一把槍將子彈「收回」的畫面,不知道「天能」世界觀的人會以為他擁有什麼超能力?但實際上不是!

因為那把槍是來自另一個「逆向」時空的物體,所以它在「正向」時空只能「收回」而非「射出」。同樣的,因為兩個時空的物理運行是相反的,所以在利用「天能」這個穿越時空的時候,人在「逆向時空」是無法「呼吸」的,因為「逆向空間的氧氣只能被正向空間的人『呼出』而無法『吸入』」,所以正向空間的人必須帶著「來自正向空間的氧氣筒與氧氣」才能呼吸!而同理,逆向空間的物質(如逆向手槍)可以被送到正向空間,所以正向空間也可以運送物質去逆向空間,打造一個類似「庇護所」的存在,正向空間的人便可以在那個「庇護所」正常以正向空間的物理運行方式在逆向空間存活……

最後,「逆轉子彈」雖然是被「收回」,但如果當「正向空間的人」擋在「逆轉子彈」與「逆轉手槍」之間,子彈在被「收回」的過程穿過「正向空間的人」而造成傷口,這個傷口是完全「無法醫治的」,因為那是因「逆向空間」物質造成的傷口,傷口形成的物理性質與「正向空間」不同,所以「正向空間」的人無法為其醫治;同理,雖然是「逆向空間」物質造成的傷口,但受傷的是「正向空間的人」,其本體的物理性質與「逆向空間」不同,所以「逆向空間」的人也無法為其醫治,這樣的傷口就是真實存在的「BUG」、「Error 404」。

至於這是怎樣的概念呢?簡單來說就像是迪士尼動畫《無敵破壞王 Wreck-It Ralph》一樣,遊戲人物在自己的遊戲裡能死而復生,但如果在其他遊戲裡死掉,就是真的死掉了!「天能」的概念就是,如果你被不是自己空間的武器或物質傷害,那所以就只能聽天由命或是死路一條了……

4. 《天能》跟《全面啟動》到底有沒有關係?

答案是沒有。不僅劇情上沒有,所用的理論概念也沒有!回到前言所說的,網路上有一種說法:諾蘭的《天能》很難懂,但跟《全面啟動》比誰比較難懂?答案是無法比較,這兩種難度就像是「數學」跟「物理」兩張不同的考卷一樣!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天能》絕對是一張文科人出的「物理考卷」,但其實《全面啟動》並不是「數學考卷」!

諾蘭是一個很會用各科理論的人,例如《星際效應》運用了大量的航太科學與天文理論;而《天能》則是大量的利用「物理」輻射熱力學的「熵」,以及類似量子力學的方式來討論「物理性質運行相反」的「平行時空」。但實際上,《全面啟動》講的是人在「虛擬(夢境)」與「現實」間「存在」的問題,為何夢境不能同時也是現實?這是個「哲學」問題;同時「inception,在潛意識中(夢中)植入『記憶』或『理念』」則又是「心理學」與「腦醫學」的範疇了……不得不說,諾蘭真的太強了……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時尚風格內容,也請追蹤GQ Taiwan以下平台

馬上成為GQ LINE好友,每週好物話題一次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Vera Chang
    逆向的人並不會變年輕 比方我2000年出生 2020年我開始逆向,慢慢等到2015年的時候 可以遇見15歲正向的我,但我已經25歲 繼續再逆向5年的話 可以遇見10歲正向的我,但我已經30歲了
    2020年08月30日14:02
  • 賴小威(炘彤爸)
    並不會變年輕,電影有說正向的人即使在逆向還是會變老
    2020年08月30日13:44
  • 綠🕉上古かぐや🐋
    inception,在潛意識中(夢中)植入『記憶』或『理念』」則又是「心理學」與「腦醫學」的範疇了……不得不說,諾蘭真的太強了…… #是你太笨了吧?
    2020年08月30日16:1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