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影評】《居禮夫人:放射永恆》: 人人都該認識且影響至今的諾貝爾科學家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20年04月23日13:43 • 電影文學希米露

一個人要在一個名字前面,冠上一個頭銜,只不過再多加幾個字;但是,一個人要贏得一個頭銜,卻得費上多年功夫,甚至一生一世。只是,居禮夫人 (Marie Curie, 1867-1934) 這位科學家,冠在他名字前面的頭銜,不是一組,而是一列。這位生在 19 世紀的女性,要有多強悍、多勇敢、多堅持,才能為自己贏得那麼多個第一與唯一: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獲得兩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巴黎大學教授教職的女性,也是唯一獲得愛因斯坦讚揚「從不曾受名利薰心的科學家」。

但是,如果只認得這些頭銜,「居禮夫人」這四個字還是沒有太多意義,除非你真正深入這位科學家的人生、家庭與研究。既然今日我們時時刻刻都還活在居禮夫人的科學遺產之下,怎能不好好認識這位創造歷史與奇蹟的偉大女性,不如就去看看《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ity, 2020) 這部電影吧。

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ity) 由 羅莎蒙派克(裴淳華 / Rosamund Pike)詮釋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Marie Skłodowska-Curie)。
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ity) 由 羅莎蒙派克(裴淳華 / Rosamund Pike)詮釋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Marie Skłodowska-Curie)。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也有動漫風格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由法國伊朗裔的女創作家瑪嘉莎塔碧 (Marjane Satrapi) 所導演。莎塔碧是位多才多產的創作者,既是童書插畫家、作家、漫畫創作者,也是位導演。他曾改編與導演自己創作的自傳漫畫《茉莉人生》(Persepolis, 2007) 為動畫電影,並以此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的提名。

《茉莉人生》預告片:

因為深愛漫畫、創作漫畫、也導演動畫,莎塔碧所執導的《居禮夫人》也是根據著名的圖畫小說《居禮夫婦:一個關於愛與原子塵的故事》(Radioactive: Marie & Pierre Curie: A Tale of Love and Fallout, 2010) 所改編。《居禮夫婦》的圖畫小說,是由著名的圖文插畫家蘿倫芮德妮斯 (Lauren Redniss) 所撰寫與繪畫,富有幻想的插畫搭配細膩動人的文字敘述,此書還曾經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非小說類獎的提名。

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根據著名圖畫小說《放射線:瑪麗與皮耶居禮,關於愛與落塵的故事》(Radioactive: Marie & Pierre Curie: A Tale of Love and Fallout) 所改編。
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根據著名圖畫小說《放射線:瑪麗與皮耶居禮,關於愛與落塵的故事》(Radioactive: Marie & Pierre Curie: A Tale of Love and Fallout) 所改編。

《放射線:瑪麗與皮耶居禮,關於愛與落塵的故事》。

一方面有雷德尼的風格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源於自己熱愛的漫畫,莎塔碧所導演的《居禮夫人》也充滿視覺上的光影設計,即使是個19世紀有點灰暗的巴黎歷史,電影仍舊充滿漫畫般的舞光色彩,例如居禮夫人每天帶在身邊的雷射夜光迷你試管,還有由這藍綠雷射夜光所引發的惡夢與幻境。

 

居禮夫人的抵抗──體制、種族、女性、與媒體

從小就在讀物或是課本中閱讀到居禮夫人幾個字,也知道是他發現鐳與放射線,不過,我從來都不知道鐳與釙還有飄渺的放射線,是如何從世間萬物之中被發現的。假若不曾看過《居禮夫人》這電影,我肯定也無法理解,原來「發現」一個化學元素,需要經過多少的勞力與努力。

為了研究,居禮夫人請人運來一麻袋又一麻袋的瀝青,自己默默搗碎粗礦瀝青,再經過煮沸蒸餾等等繁複流程,總算由四萬頓瀝青之中,找到鐳、釙與放射線。居禮夫人的研究過程,宛若一場苦勞的修煉,而且是長期處在晦暗未知的狀態下,朝著無光的未來前行,甚且不知放射線對身體的危害,只能日夜與酒精和燒杯為伍。

裴淳華/羅莎蒙派克主演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由法國伊朗裔的女創作家瑪嘉莎塔碧 (Marjane Satrapi) 執導。
裴淳華/羅莎蒙派克主演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由法國伊朗裔的女創作家瑪嘉莎塔碧 (Marjane Satrapi) 執導。

然而,即使研究根本就是場苦勞,這場修行其實算不得什麼太大的困難,看不見的社會枷鎖,才是真正最難克服的人生難題。

在 20 世紀初期的歐洲,沙文主義普遍存在於種族、學術、性別等等各種領域。只是希望有個研究室,「抱歉,你只是個女人」;只是想要想要獲得科學研究的補助,「抱歉,輪不到女性,而且你是外國人」;只是想在大學教書,「別開玩笑,沒這種先例」;只是想親自在諾貝爾獎現場演講,「不方便讓你長途跋涉」(真正的原因還是女性)。

但是,哇,總算獲得諾貝爾獎了,「居禮夫人是我們法國人的驕傲。」

男尊女卑,沙文主義充斥的 20 世紀初期歐洲,縱使再有才學,居禮夫人仍須面對因身為女性而遭受到的不公對待。
男尊女卑,沙文主義充斥的 20 世紀初期歐洲,縱使再有才學,居禮夫人仍須面對因身為女性而遭受到的不公對待。

早期的學術領域,女性想進行科學研究,無法受到尊重;在法國,有種族歧視;在婚姻觀念上,同時也有強烈的道德枷鎖,這些都讓性格剛烈又直來直往的居禮夫人,倍受拘束,深感箝制與壓抑。

不過,居禮先生肯定是位相當了不得的男性,一開始居禮夫人對他既傲慢又無理的態度,都拒絕不了居禮先生渴望表達青睞的念頭,可見他對居禮夫人的愛與欣賞,有多真誠又多濃烈。這兩位科學家在一百多年前的愛情故事,讓人不禁再度點燃希望,相信世間真有男性愛上女性的理由,是因為他的聰明機智,而不是臉蛋身材。

只是,在兩個女兒陸續出生,諾貝爾獎也即將入手之際,居禮夫人失去一生中最懂得他的才華的親密伴侶──居禮先生。這場意外,根本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玩笑與惡夢。然而,就在這場惡夢都還來不及清醒之際,隨之而來的媒體霸凌與撻伐,更讓居禮夫人受盡身心折磨。

居禮夫人與先生皮耶居禮的愛情故事令人嚮往,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中的描述令人感動與不捨。
居禮夫人與先生皮耶居禮的愛情故事令人嚮往,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中的描述令人感動與不捨。

現實中,跌入如此人生的深淵,能有多少人能挺過;即使挺過之際,還有多少人能夠再次站起。這種現實英雄少之又少,但是居禮夫人肯定就是這種狠角色。

居禮夫人天性中有種偏執又傲慢的性格,絕不放棄也絕不低頭的韌性,讓他不只挺過、站起,並且另創人生高峰。於是,就在經歷喪夫與媒體霸凌之後,他不顧周遭流言中傷,逕自挺起腰桿繼續前行,不出幾年,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人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光榮得主。

居禮夫人在經歷喪夫與媒體霸凌之後,堅強面對研究之路,並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居禮夫人在經歷喪夫與媒體霸凌之後,堅強面對研究之路,並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此外,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居禮夫人雖然暫停科學研究,卻深入醫療用運,製造流動的 X 光機,幫忙拯救戰亂中的傷兵。親身參與戰前醫療,是來自女兒的請求。居禮夫人不只自己成就非凡,也教育出另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也就是與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禮 (Frédéric Joliot-Curie, 1900-58) 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伊雷娜約里奧-居禮 (Irène Joliot-Curie, 1897-1956)。

 

居禮夫人與科學遺產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這部電影值得欣賞有一另一理由:故事將居禮夫人發現的鐳、釙、放射線,與後世的核能運用交互穿梭,透過三個場景的核能事件,創造出科學家的研究美意與現實應用之間的天壤之別。

居禮夫人將研究運用在醫療上,不僅製造流動的 X 光機,也以雷射氣為受感染的組織消毒,支援戰時的醫護醫療。只是,當有心人在取得居禮夫人的研究之後,是朝向死神的方向研究,為世界帶來的將不是希望,而是厄運──降落在廣島的原子彈。

透過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我們能再度深入了解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以首位女性諾貝爾得獎者之姿改寫歷史的故事。
透過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我們能再度深入了解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以首位女性諾貝爾得獎者之姿改寫歷史的故事。

還好居禮夫人在離世前,不曾親眼見過任何一場由他的研究而衍生的悲劇,甚至連輻射線對人體有害都尚未知曉。這也是為何他會一直沉迷於裝有放射線的試管,隨手將之放入口袋,或是握著閃耀著夜光的試管睡覺。只是,因為不知情,居禮夫人長期暴露於輻射線下,不只患有多種慢性病,最終也因為貧血虛弱而離開人間。

以前居禮夫人對我來說,只是個書本上四個中文字,是個平面而沒有靈魂的科學家;看過《居禮夫人:放射永恆》之後,這位前衛的女性主義者,透過裴淳華(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的精湛演出,栩栩如生在畫面上展現為一位有血有肉又有靈魂的科學家。與導演莎塔碧和圖文插畫家雷德尼一樣,我也馬上成為居禮夫人的粉絲,瞬間愛上這位活出自我也無畏眼光的先鋒女性主義者。

延伸閱讀: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Minamoto Fumihiko
    馬英九演居禮夫人演得不錯
    2020年04月24日09: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