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國際型綜合體育賽事,帕運創始者Ludwig Guttmann在二戰結束後,為了協助大量脊髓受傷的軍人復健及重拾信心,進而創立的運動比賽。最初Para,是取自於Paraplegia(下半身不遂),而如今Para一詞轉為Parallel(平行)之義,象徵和奧林匹克運動會擁有相等地位。
內容目錄 1. 用分級區分,讓比賽更公平 2. 什麼是分級師?分級師在做什麼?讓蔡昀岸醫師告訴你! 3. 選手多久測一次?分級師依照選手狀況決定! 4. 要具備專業背景,還要通過測驗、實習才能成為國際分級師 5. 盼從適應體育中挖掘更多未來之星
用分級區分,讓比賽更公平
帕運為了能讓比賽更公平,會依據不同的障礙類別與程度(如肢體、視覺與智能等)來區分選手,並由分級師來擔任分級重任。基本上項目分級是由一組英文字加上數字,英文代表比賽項目和種類,數字則指殘障程度與類別,通常數字越小代表身體損傷越嚴重。以帕運桌球為例,TT 為英文 Table Tennis 的縮寫,數字 1 至 5 屬於輪椅組,1 為最嚴重,5 是最輕,6 到 10 為站立組,11 為心智。
再舉游泳為例,2021 年我國帕運好手陳亮達分別參加游泳男子 SM7 級 200 公尺混合、S7 級 100 公尺仰式、S7 級 400 公尺自由式,其中 S 代表自由式、仰式及蝶式,SM 為個人混合泳,而數字 1-10 為肢體障礙,11-13 為視覺殘障,14 為智能障礙。
2020 東京帕運游泳選手陳亮達首次完成帕運旅途。(圖|教育部體育署)
什麼是分級師?分級師在做什麼?讓蔡昀岸醫師告訴你!
為確保不同殘疾類型和程度的運動員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需由專業的分級師負責評估和分類參與帕運會運動員的殘疾程度和類型。而分級師會根據國際帕委會制定的分類規則和標準,將運動員分配到適當的競賽類別中,其帕運分級師的具體工作包括:
- 醫學評估:在運動員註冊時,評估其醫學診斷及診斷支持文件是否具有符合該運動要求的失能類別與位置,且該失能必須是永久的。比賽前進行理學檢查,以確認運動員符合該運動的最低參賽標準。
- 技術測試:在比賽前進行各種與該運動表現有關的技術測試,來評估運動員的失能程度對於該運動表現的影響程度,再給予適當的運動級別。
- 場邊觀察:觀察運動員在訓練及比賽中的表現,以確定他們符合目前的運動級別。
- 監控:運動員的殘疾狀況可能會隨時間變化,因此分級師需要對某些運動員進行定期重新評估、甚至重新分級。
擔任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復健科主治醫師,專長為復健醫學及脊髓損傷的蔡昀岸醫師,專業不僅局限在臨床工作,同時他也具備了帕運分級師的資格,就讓我們透過這次的專訪,帶大家深入認識分級師。
「2005年時,在基隆醫院服務(現為臺北醫院院長),同時為籃球國際分級師的鄭舜平醫師邀約下參加了輪椅舞蹈運動分級師的講習,之後就成為國際分級師,並加入了台灣的帕拉林匹克運動分級中心」。在分級中心裡,分級師們會彼此間交流不同的運動項目,而蔡醫師也利用此機會接觸了分級選手最多、分級最複雜的田徑和游泳運動,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讓他在分級其他運動時也會容易許多。
透過分級中心交流,讓分級師們有機會接觸分級選手及了解分級各項分級運動。(圖|paralympic)
「田徑項目分成田賽跟徑賽,而依據障礙類別不同,又會有不同的級別。以肢體障礙為例,3類別的為1到8、4類別的有0到7、5類別的有1到7,6類別有1到4,所以田賽與徑賽各自有 27 個級別,雖然看似相當多,但每次在分級時分級師都會攜帶並查看國際分級規則來分級,且每一位選手都會由兩位分級師來認證,以確保分級的正確,並維持比賽的公平性。」
選手多久測一次?分級師依照選手狀況決定!
每一位選手的狀況,可能會因為訓練、復健、時間等因素而有所改變,因此會透過運動級別狀態的註記來決定是否需要及何時來重新評估選手的級別。 「如果選手的肢體失能狀況很明確且不會改變(如截肢),那麼分級一次就足夠了,不需要再分級。若選手為未成年,或是選手疾病容易造成失能狀況改變(如多發性硬化症),那選手就會需要再分級;依據個別選手疾病影響程度的不同,有些可能會被要求 2 至 4 年重新分級,有些則是選手出現特定狀況時再請選手提出醫學複審。但也有選手剛好屬於兩個級別之間,那麼就會參考運動狀況來重新分級,以小兒麻痹選手為例,有些選手疾病會影響軀幹,因此核心力量較弱。但隨著訓練及對運動掌握度提升,其軀幹能力可能因此進步到該運動的另一等級,那麼我們會依據觀察他的比賽狀況來要求重新分級。」
身障運動員因為職業生涯較長,可能 10 至 20 年間都會在國際賽事中看見他們的身影,日常生活時也很常碰面,也因此分級師對於國際選手的活動狀況可說是相當熟悉。「很多時候分級師會跟國際選手住在同一間飯店,容易在早餐或其他場合觀察運動員的日常生活活動狀況,可以幫助分級師確認選手的級別。」
蔡醫師也分享,不少國際選手在準備分級時,由於緊張或語言不通,可能會出現分級表現與比賽表現不一致的情況。但是他也曾遇到過為了降低奪牌難度而不誠實的選手。「當我們發現選手在分級時不誠實,會先停止分級,讓選手冷靜一下,請教練協助處理,並告知他們不誠實的後果。最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判定禁賽,協助選手欺騙的相關人員(如教練、提供診斷證明的醫師)也會連帶受到國際法處罰。」為了確保分級的公正性,分級時也會盡量避免選手分派給同國籍的國際分級師分級,以確保分級結果不受質疑。
要具備專業背景,還要通過測驗、實習才能成為國際分級師
想要成為國際分級師,需先具備醫師、治療師、或運動專家(如大學同級別的教授、研究員)資格,或曾執教世界錦標賽選手之退休教練,除了參加各運動規定天數的分級師講習、實習、考試,通過測驗後還需要參與各運動規定多少場的公開賽實習人員,最終在資深國際分級師認可後,才能夠成為國際分級師。
成為國際分級師後,依照各運動規定還需要定期認證,以帕拉舞蹈國際分級師為例,除了每兩年認證一次外,每一年還要進行至少一次的分級,否則就會失去國際分級師資格。雖然國際分級師接觸到的幾乎都是頂尖卓越選手,但蔡醫師認為國內的職業化稍嫌不足,導致選手無法專心訓練,也期盼未來能夠有更多企業贊助,提供工作機會及成立帕運團隊,讓選手們更能心無旁鶩地專心訓練,奪下更多非凡的榮耀。
期盼未來能有更贊助合作,讓選手們更能心無旁鶩地專心訓練,奪下更多非凡的榮耀。(圖|paralympic)
盼從適應體育中挖掘更多未來之星
最後談到適應體育的部分,蔡醫師認為雖然分級師沒能直接接觸到身障學生,但未來或許能發揮分級師長才,和適應體育的老師們交流,讓更多有潛力學生儘早確認符合哪些運動最低參賽標準及級別、並適性訓練,將來在參與國際比賽能有更好表現。而目前在國際賽事中已經有帕拉舞蹈及啦啦隊項目有普特融合組別,因此蔡醫師也期盼能夠有更多的人能一起參與適應體育,讓學生們有更多機會站上大舞台。
延伸閱讀:
- 【深度共融】「可不可以讓我做你的眼?」陪伴視障選手征服鐵人三項的那顆心
- 【深度共融】完賽馬拉松賽事的方式 比你想得更多元共融
- 【適應體育】跟著 Chairman 椅人頻道 認識輪椅運動與生活
- 【適應體育】連江縣首辦!適應體育運動會南竿初亮相
- 【共融運動】「心」的設計: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陪泳/跑帶動靜態展演
責任編輯:Trista
*更多適應體育資訊,盡在運動筆記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致力於校園適應體育的推廣,透過建置適應體育教材和影片等教學資源,並舉辦研習、競賽等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校園體育參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