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上路必違規?讓人無法守規矩的「道路陷阱」!

8891汽車交易網

更新於 04月20日02:00 • 發布於 04月20日02:00 • 8891汽車

到底是台灣人真的愛違規?還是道路規劃讓人「不違規也不行」?以下台灣常見道路陷阱看你中過幾個!?

陷阱一:閘道限速40km/h

(圖片來源:Google Map)
遵守速限不是應該的嗎?怎麼說是道路陷阱呢?這就與高、快速道路的閘道設計有關了,全台灣數百條閘道沒有一條設計是相同的,各自的彎道曲率、坡度、設計路型也不盡相同,但為何速限卻幾乎統一40km/h?以筆者個人開車經驗,在彎道平緩、視線良好的閘道,倘若真按照速限降至40km/h,那麼後車有很高機率緊貼車尾,後方駕駛反應慢點甚至得緊急煞車以避免碰撞,讓人不免好奇閘道速限真的有需要這麼低嗎?

如何自保:視線放遠、跟隨車流

(圖片來源:Google Map)
全台灣閘道不盡相同,因此按照不同彎道曲率訂立60、50、40、30等不同速限其實可行,只要在進出閘道前預告閘道速限,駕駛人自然能從速限牌預期接下來的彎幅,按照路線設計「該快的快、該慢的慢」,從而減少速度差造成的危險。當然,每每牽扯到交通工程,主管機關的反應總是慢半拍,現階段筆者認為不必過度在意40km/h閘道速限,將視線放遠、保持車距、跟隨車流速度會是最安全的開法。

陷阱二:巷弄停止線看不見來車

(圖片來源:Google Map)
在許多無號誌路口常常設有「停車再開」與「停止線」,用來區分不同方向的路權大小,路權小的一方必須在停止線前將車輛完全停止,確認左右無來車後才能再行駛。然而許多路口停止線設在根本看不見左右來車的位置,駕駛人為保安全得超過停止線,在看得見左右來車的路口再停止,也讓停止線壓根失去效用,只剩違規開罰的陷阱功能而已。

如何自保:兩段式停駐、確實觀察來車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交通局FB)
停止線的用意是為了讓車輛停下,確認左右來車後再行駛,因此劃設位置是否具備充足視線很重要!應該將停止線延伸至路口邊線,並移除太過靠近路口的植栽、停車格、公共設施以免遮擋視線,讓停止線與停車再開能真正發揮效用,而非為停而停。只不過在主管機關意識到錯誤並修改標線之前,駕駛人只能停止線先停一次,靠近路口再停一次來確保不違規。

陷阱三:直行道變轉彎專用道

(圖片來源:Google Map)
這項道路陷阱常見於各大都會區,原本開得好好的直行車道,一到路口突然就變成了左、右轉專用道,車流不大的時候還可以找到空隙回歸正軌,塞車的時候就只能見機行事,降低車速尋找願意禮讓的空檔,或是為了避免違規只能跟著車道指示轉彎。對於汽車來說常見的會是內側遇到左轉專用道,機車則多數會在外側遇到右轉專用道,但仔細觀察,很多路口根本不需劃設轉彎專用道,頻頻切換車道反而影響車流順暢。

如何自保:少用內線、拉長車距看清路面箭頭

(圖片來源:Google Map)
許多路口的轉彎專用道是標準的「做半套」,直接用直行車道改繪標線,甚至也沒有提早預告讓駕駛有機會變換車道,對路不熟的外地駕駛確實是避無可避的道路陷阱。改善方法也不是沒有,例如右轉道應該開放直行與右轉,除非有獨立號誌管控才需要專用道,左轉道則應該向左偏移與直行車道區分,避免影響主線車流,但這就需要仰賴道路工程重新規劃,在改善前也只能眼睛放亮點提早觀察路況,真不小心走上轉彎車道就跟著轉彎吧。

陷阱四:10公分、15公分白線分不清

你知道馬路邊的白線其實有分兩種寬度嗎?按照標線設置規則,寬度10公分的白線為「快慢車道分隔線」,白線外為慢車道主要供機慢車行駛;15公分白線的話則是「道路邊線」,白線外不得行駛車輛且開放停車。兩條功能完全不同的標線卻僅用寬度區分,也難怪機車駕駛會不慎駛出道路邊線吃罰單,汽車駕駛也常常誤認10公分白線外可停車,畢竟沒有人會隨身帶尺量線寬的吧!

如何自保:盡量尋找停車格、停車場停車

由於道路建設屬於地方自治,因此不同縣市對於標線的運用也有不同做法,實際上在用路人眼中也很容易搞混!這種全台通用的標線規劃,應該由中央機關來統一訂立規則,8米寬道路該有甚麼標線、10米寬道路又該長怎樣、30米寬道路該有幾個車道等,而非現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玩法,只是徒增道路陷阱罷了。作為駕駛人,在不熟的路段也只能盡量尋找停車格、停車場,不然就真的隨身帶把尺量一下也不是不行。

陷阱四:黃色網狀線氾濫

(圖片來源:Google Map)
黃色網狀線立意良善,在需要有優先通行權的出入口劃設,能夠避免因交通壅擠而阻礙通行,然而黃網線至今卻過於濫設,包括私人社區出入口、低流量巷口也都常見黃網線,常常造成主要幹道停等空間大幅減少,有時明明距離紅綠燈停等線還有十幾公尺,前方卻畫滿黃網線,或短短的巷弄硬是被黃網線切成好幾段,不熟路況的駕駛很容易就會停在黃網線上而受罰,儼然就是另一個道路陷阱。

如何自保:塞車時拉長車距看清路面

黃網線按照規定除了平交道前是必須劃設,其餘都是「視需求」劃設,醫院、警察局、消防局等單位因為需要優先通行,設置黃網線確實有其必要,但私人社區出入口路權跟路邊起駛一樣,都應禮讓幹道車輛先行,畫設黃網線就有濫設的疑慮了。行駛不熟的路線建議可以拉長車距,至少能看到地上所處位置是否為黃網線,盡可能減少違規的機會。

陷阱五:綠色人行道缺乏配套

(圖片來源:Google Map)
綠色人行道正式名稱是「標線型人行道」,常見在都市巷弄中用以標示行人空間,能有效達成車道縮減、降低車速的功用,對於違停也有一定的嚇阻作用,提升行人安全與便利性。然而標線型人行道需要視當地街道狀況因地制宜,盲目劃設反而造成許多道路陷阱,例如劃設在私人車庫出入口,導致進出都被迫違規,或者路寬勉強供雙向通行的巷弄,車輛會車時不得不壓上綠色人行道而被有心駕駛檢舉,缺乏因地制宜的劃設規範讓人行道美意打了不少折扣。

如何自保:尋求當地里長協助 / 減少行駛該路段

(圖片來源:Google Map)
標線型人行道確實對人車安全更有幫助,筆者絕對是雙手雙腳贊成,但在劃設前顯然需要更多交通專業人員參與會勘,例如車庫出入口應中斷劃設、改繪一般紅線,過於狹窄的路段則應檢討路側設施並適度移除,或者乾脆改為單行道從根本避免會車的可能。按照現有規範,明明只是開進車庫或窄巷會車卻被檢舉行駛人行道,確實讓人無所適從,假設自家也有這種困擾,建議可以尋求當地里長協助再次會勘更改標線。

道路缺乏統一管理機構

以上的道路陷阱其實都有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缺少統一的道路管理機構,交通號誌、標線等道路設計就像是一塊塊樂高積木,目前中央法規僅規定了每一塊積木該長甚麼樣子,對於組合起來的完整樣貌卻沒有明確規範,任由各地方政府自行發揮,施工規劃人員也就只能憑藉淺薄的認知與經驗進行道路建設,缺少讓道路更安全、更順暢的全盤考量,衍生道路亂象與遍地陷阱,還是得仰賴中央主管機關出面整合才行。想了解更多台灣道路規劃的現況,可以參考:〈道路規劃全台「差很大」!擺脫行人地獄怎麼做才好?

《馬自達CX-80新休旅發表!三排座的「加長版CX-60」》

《Nissan Sentra小改款試駕 有改到心坎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