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beauty美人圈

更新於 23小時前 • 發布於 02月17日11:00 • BEAUTY美人圈編輯團

內向=不會社交?許多人對「內向」有很大誤解,認為內向人不愛說話就是孤僻的表現,不常發表意見是因為自卑,社交活動少是因為不會社交⋯⋯但其實內向人有一套自己的社交法則,他們所投入的精力必須與「社交價值」相等,且心思敏感的內向人更能與他人共情!小編整理出「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比起傾訴,更擅於「傾聽」!

對「內向人」的誤解1:不愛說話=孤僻

很多人誤以為內向的人不說話時,一定就是孤僻或不高興的表現,因而給內向人貼上「不合群」、「難相處」的標籤,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情緒表現出來,內向人的沉默寡言,可能只是在思考、享受安靜或是單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相較外向的群體,內向人的確需要更多的個人空間,也更享受獨處的時光,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比較孤僻。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大峙洞緋聞》

對「內向人」的誤解2:不常發表意見=自卑

有的人覺得內向的人是因為「自卑」所以不敢與人交流,也不敢表現自己,相較於外向群體熱衷於表現自我,內向的人就顯得「膽小」、「缺乏自信」——但事實並非如此!內向只是一種性格,而不是一種狀態或心態,與自卑沒有必然的關聯,而內向的人不常發表意見及表現自我,往往源於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以及本身不爭不搶的性格。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照明商店》

對「內向人」的誤解3:社交活動少=不善社交

外向的人通過「社交」獲得能量,而內向的人則通過「獨處」來充電,這也是內向人社交活動較少的原因之一,不過很多人卻因此誤以為這是他們「不善社交」的表現。內向的人可能參加社交活動的頻率較低,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懂得如何社交,事實上,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社交法則,對內向人而言,比起大規模、澎湃的社交活動,「有意義」的互動更重要。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愛情的理解》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1:默默觀察,心思細膩

內向的人經常給人一種「寡言」的形象,不過這份沉默並不表示他們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而是在社交場合中,內向人通常會扮演著「觀察者」的角色,心思細膩、觀察敏銳的他們,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別人的情緒和需求,注意到對方的情緒變化和感受。不僅如此,正因為內向的人不像外向群體一樣樂於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這種幾近「置身事外」的表現,也給了身邊的朋友展現真實自我的機會,相處時會更加放鬆。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照明商店》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2:比起傾訴,更擅於傾聽

「傾聽」是任何關係裡非常重要的條件,一個懂得傾聽的人因為懂得諒解並快速吸收對方的想法,能更容易擁有穩固的感情關係。而「傾聽」對內向的人來說彷彿是天生的優勢,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比起傾訴,他們都更傾向於安靜的聆聽,給予他人充分的關注和尊重,這使內向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關係。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愛過之後來臨的》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3:內心敏感,更容易與他人共情

「敏感」在多數人眼中是個貶義詞,而內向的人往往擁有一顆敏感的心,因此經常被認為容易「想太多」、「自尋煩惱」。但其實這些人在群體中可以很快察覺到他人細微的情緒轉變和情感需求,且擁有強大共情能力與同理心的他們能精準體會他人的感受,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關心和支持,是群體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我的完美秘書》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4:真誠溝通,謹慎表達想法

由於內向的人心思更敏感細膩,在表達意見之前一定會謹慎思考過,而這樣的行為經常被誤以為是不自信的表現。但其實內向者不過是在仔細聆聽後,思考如何傳達想法才不會傷害到對方,他們會避免讓自己的言語顯得過於尖銳或唐突,根據情況來決定何時表達自己的觀點,謹慎選擇表達時機,且溝通往往更加深入、真誠。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愛過之後來臨的》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5:自我省察,有效解決問題

內向的人會花更多時間在「獨處」上,因此擅長於深度思考,而這項能力能使他們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更加謹慎和準確。試著回想一下,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向身邊性格內向的朋友求助,會發現他們能夠更容易「交換身份立場」,思考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通過反思來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需求,有效的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那年,我們的夏天》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6:理性分析,冷靜處理衝突

內向的人在面對衝突時,通常不會急於表達情緒,而是傾向於先理解事實、釐清思緒,然後再做出反應。這樣的處理方式能夠解決問題時保持清晰思考,避免情緒化帶來更複雜的影響,節外生枝。內向人的冷靜與理性,往往能化解緊張,讓群體保持和諧平靜的相處狀態。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有益的詐欺》

「內向人」的社交法則7:社交價值>投入精力

內向人的社交方式比較低調且「選擇性強」,他們更傾向於高品質的互動,而非數量上的擴張,比起「廣度」,更注重「深度」。內向人並不追求與每個人都建立聯繫,而是更傾向於與少數幾個人進行真誠的交流。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身邊的人,建立具有意義和價值的關係,而所謂的「社交價值」包括知識、心靈成長、情緒價值等,他們會淘汰「無效社交」,遠離消耗自己心力精神的人群。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社交活動少≠不會社交!「內向人」7大社交法則:擅於傾聽,內心敏感更能與他人共情。

圖片來源:《那年,我們的夏天》

延伸閱讀:為什麼和INFP總是聊不熟?解析INFP的內向被動、情緒需求,深度交流才是關鍵!
延伸閱讀:一秒分辨你是 I人或E人!10大情境解析MBTI「I人、E人」差別:不是以內向或外向區分

加入【BEAUTY美人圈】LINE@,最新美妝娛樂話題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