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企造假」風波持續擴大,多家中國國有企業因違規行為及財務造假等被罰曝光;其中位於遼寧省的錦州港公司,是中國首批政企分開的混合所有制上市港口企業,爆出4年虛增收入86億人民幣(約388億新台幣),自4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引發熱議。
網易報導,今年已有6家中國國企股票被爆出造假,第一冢是「特發資訊」,實際控制人是深圳國資委,該公司在2015年到2019年,連續5年財務造假,造假情節惡劣。最終對公司重罰800萬人民幣,主要負責人罰款400萬人民幣不等,並且禁止10年入市。第二家是「海峽創新」,實控人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國有資產管理局,該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兩年累計虛增收入1.22億人民幣,面對造假罪行,浙江證監局對公司予以警告,並處60萬人民幣罰款,對主要管理層罰款30萬人民幣不等。
第三家是「匯金股份」,實際控制人是邯鄲市國資委,該公司2021年虛增利潤1524萬人民幣,公司被罰款200萬人民幣。第四家「中泰化學」,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新疆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公司虛增收入42億人民幣,而且控股股東還佔用上市公司77億人民幣,面對此嚴重的造假,對公司處500萬人民幣罰款,對主要管理層罰款200萬人民幣不等。
第五家是「國瑞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浙江國資委,公司2020年虛增利潤4026萬人民幣,利潤總額的一半都是虛增的,面對造假,對公司處以200萬人民幣罰款,對主要管理層處以罰款60萬人民幣。第六家則是「錦州港」,該公司連續4年財務造假,虛增收入86億人民幣,公司被罰款800萬人民幣,公司董事長被罰款400萬人民幣。
「國企造假」風波越演越烈,主要是隨著「倒查10年財務數據」等強制措施的逐步落實,越來越多有規模和國資背景背書的企業被查出存在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其中錦州港公司涉及金額最為龐大,因此備受熱議。錦州港是一家位於遼寧省西部、渤海西北部的錦州灣北岸,是遼寧省重點發展的北方區域性港口,後來改制,是中國首批政企分開的混合所有制上市港口企業,主要提供各類港口運輸服務。除錦州港外,其它如特發信息、海峽創新、中泰化學等國企相關財報中都存在虛假記載、無商業實質的貿易業務。
中國證券時報評論認為,國企曾被稱為股民的避風港,得益於企業資質、規模、健康的財務數據等,在投資者看來,國企有天然的信任感與安全感。而這種背書與信任卻成為企業違法違規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