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未來人才=領域知識+AI!資工教授、明星高中校長親授4招,陪孩子練出好本事,迎戰AI變局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3年06月26日02:51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AI與人類的共存,已從「未來式」變成「現在進行式」,社會的快速變遷,也讓人才的定義正在重寫。

未來人才的樣貌為何?這個大哉問,當然還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題的解方,絕對不是叫孩子選志願時都填資工系。」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中研院研究員蔡宗翰說。

研究AI多年,蔡宗翰認為,未來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會是全方位、跨領域的,無論是哪一個行業、哪一種專業,都會發展出AI相關的應用,以此來推論,未來人才所需的,將是「領域知識」加「AI素養」。

AI生態系,需要文理兼具的人才

以「文組」的範疇來說,包含法律、商管、行銷等工作,跟AI合作來提高生產力,將成為常態,所以懂AI的人,一定會比不懂的人吃香。

至於傳統上被定義為「理組」的工作,也會需要各領域的人,例如要研發語言AI,只靠工程師並不夠,還得要有語言學家;若要發展照護AI,也得有熟悉照護、有相關專業與實際經驗的人來參與。

蔡宗翰強調,在AI生態系中需要的未來人才,是文理兼具的,每個人只要選擇自己有熱情的方向,再以AI助燃、努力奔跑,就能開創新局。

正如《與成功有約》的作者柯維所言:「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未來。」與其擔心孩子無法在AI新世界大展身手,不如陪伴孩子長出擁抱變局的能力,而這是有具體方法與關鍵原則可以依循的,《未來family》採訪彙整如下:

關鍵1:陪孩子發掘「真正有熱情」的領域

台灣的就業環境,讓不少父母有「重理輕文」的觀念,AI浪潮席捲而來後,父母社群中更流行起「讀資工、保平安」的說法,但蔡宗翰提醒,並非讀了資工系就能安度變局。

畢竟,ChatGPT也會寫程式,平庸的工程師照樣有被AI取代的風險;而且,資工領域的技術更迭太快了,要真心喜歡,才有不斷學習的動力。

「父母要陪著孩子,找出自己有熱情的路,如果孩子喜歡做蛋糕,就別逼他走理工。」蔡宗翰認為,大人不設限,跳脫對科系的迷思,讓孩子回歸興趣,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即便孩子想讀文組,也別擔心。蔡宗翰說,以前要用複雜的程式,才能請電腦幫忙做事,但如今「說人話」就能使喚電腦,而且文科生通常又更擅長用語言來描述需求,這在AI時代是重要利基。

蔡宗翰分享,未來會有愈來愈多工作需要文理合作,比方說,若想訓練一個「很會講台灣style的中文」的語言模型,這個任務乍看之下「很理組」,但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能充分掌握「台灣style的中文」、並正確解讀資料,而這就算去台大資工系等高手雲集之處,也很難找到適合的人來做,還是得靠熟悉此專業領域者幫忙。

他強調,未來人才所需要的是「領域知識」加「AI素養」,找到自己有熱情、想深耕的領域,是第一要務。

關鍵2: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意願與能力

終身學習,無疑是因應變局的不敗解方,而想要成為終身學習者,除了要找到熱情與動力,還得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山女高校長張云棻曾負責編撰台北市AI課程教材、協助發展AI系列課程,也在推動新課綱的第一線,她觀察,其實新課綱強調「學習的自發性」,正是AI時代迫切所需的。

張云棻分享,自主學習是新課綱的重點,也帶來實質變革,以高中端來說,目前每週都有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學習主題、規劃學習目標,然後依照自己想要的進度和方式來學習,並善用資源,逐步實踐自己訂定的學習計劃。

這是體制教育的一大步,而自主學習的意義,除了讓學生的視野更多元寬廣之外,更關鍵的是「學習如何學習」,有學習的動機、學習的策略。張云棻很建議,大人們也可以開始自主學習,「例如我這幾年就學了薩克斯風、韓文,也繼續學英文,希望用行動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無所不在、充滿可能的。」

蔡宗翰則點出,無論是哪一個領域,都得具備的能力,包含按部就班且有計劃的學習與研究、自我修正的判斷力與調研功夫等等,畢竟專業需要打磨,要有方法,也要有續航力。

關鍵3:和孩子一起開始接觸AI,用AI也學AI

ChatGPT橫空出世後,讓一般人都意識到AI的能耐,張云棻認為,這其實是個契機,可以讓大家開始用AI、學AI、慢慢培養「AI素養」。

她觀察,現在的學生對數位工具都很上手,ChatGPT用的還比老師多、跑的速度還比大人快;大人們得趕快轉換心態,要有動能來跟上這個浪潮,而且除了學習的面向之外,也可以跟孩子從道德、生涯的角度來看AI。

蔡宗翰分享,想要讓孩子具備AI素養,首先得讓孩子對AI有感,「現在很多人會跟ChatGPT哈拉,就是個好開始,除了閒聊,也可以請它當你的個人助教、跟它練習英文等等。」

從應用層面切入後,接下來還能學習一些AI的基本原理,例如「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式學習」、「強化式學習」,以及「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等,蔡宗翰強調,不用想得太難,如今網路上就有許多相關資源能運用,也不必擔心自己看不懂、學不會,重點不是成為AI專家,而是有基本概念。

比方說,「監督式學習」是機器用來學習的演算法,機器要經過輸入、訓練後,才能上場輸出、執行某項任務;而「自然語言處理」就是讓機器理解與產生及操控人類語言等等。

不過,現在AI相關資訊太多了,光是在Google鍵入「AI」,就有超過90億筆資料跑出,蔡宗翰提醒,要訓練自己的判斷力,依據作者、內容來源、專業度等方面,篩選內容,免得根本學錯了。

關鍵4:練習用AI看世界,養成「AI思維」

學AI原理,不能聽外行人天花亂墜,但在思考AI的應用時,倒是不妨天馬行空。

當AI已成大勢所趨,若不想變成局外人,得擁有「以AI思維看世界」的能力。什麼是「AI思維」呢?蔡宗翰說,就是能善用AI來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要有創造力,也要能考量可行性,使想像成真。

他建議,每個人都能想一想,自己日常生活有什麼問題能應用AI。比方說,他常去的咖啡廳,客人時多時少,服務生有時忙不過來,他便思考「有沒有可能讓機器人在櫃檯,協助客人點餐結帳?」

這目前已經有可能做到了,蔡宗翰又進一步想「人類店員可以在看到客人時,決定要不要推薦加購蛋糕,機器人做得到嗎?」這時,可以先把自己想像成AI,要輸入、訓練的資料,就是視覺面的,例如哪個年齡層、哪種表情或哪些打扮的客人,比較可能加購蛋糕。

把這些資料輸入完畢、分類妥當之後,AI就能開始輸出、做出是否推薦加購蛋糕的推論,「用AI思維來看,做出個AI咖啡店員,是有可能的!」蔡宗翰說,能想像、思考AI該如何應用,就是AI思維,這在未來將是非常吃香的能力。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30未來教育》的論述中,提出了「學習羅盤」概念。過往,眾人常將教育視為給孩子地圖,提供孩子詳細的知識和便捷的路徑;如今,世界變了,舊路不通,唯有羅盤在手,有方向、有勇氣,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迎向未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