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發行綠債、推廣永續連結貸款!金融業積極強化綠色金融,具體策略有哪些?

FC未來商務

更新於 2022年04月07日08:56 • 發布於 2022年04月07日08:00 • 廖和明

隨著 ESG 近幾年成為全球重視的新浪潮,金融業藉由資金提供者的角色,促使企業跟著轉型,逐步邁向綠色金融。各銀行業更從發行綠債、永續連結貸款、投資綠色企業、簽署赤道原則等方面衝刺,積極強化綠色金融的重要性。

ESG 逐漸從以前企業、銀行的選擇性配置變成標準配置,加上 2020 年起的疫情影響,使得各行業積極鎖定減少碳排放等策略,銀行業更是積極鎖定綠色金融。當中,政府各單位也積極協助,金管會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及國際間對永續議題的關注,協助我國企業及早因應訂定其減碳目標,金管會於 1 月 13 日預告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案,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 2027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並宣布正式啟動。

金融業積極強化綠色金融,主要就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 21 屆締約國大會於 2015 年底在法國巴黎舉行時,會中 195 個國家一致同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達成 2100 年前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低於 2°C 以內為目標,驅使全球經濟走向清潔能源適應氣候的能力,稱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臺灣銀行善用金融市場角色,引領授信戶進行永續轉型

國銀龍頭臺灣銀行鑑於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於 2020 年設置「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由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並秉持 ESG 相關理念與精神,研擬發展策略,下設跨單位的「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公司治理」、「員工照護」及「顧客權益」5 個執行小組,宣告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稟承 ESG 相關理念與精神,善盡對土地和社會的責任,同時善用臺銀於金融市場的角色,引導客戶重視永續議題,促進整體經濟永續發展。

在綠色金融方面,臺銀重視責任投資,將 ESG 納入投資評估流程,以履行盡職治理。在授信業務方面,將授信準則擴大至辦理所有企業授信案件均納入責任銀行原則及赤道原則精神,以鼓勵客戶重視 ESG 議題,甚至進行永續轉型。

臺銀更在 2021 年 8 月發行首檔綠色債券,將所募得資金用於綠色投資計畫的放款,並以 2022 年中完成簽署,成為赤道原則銀行為目標,期盼能透過金融本業,引領授信戶共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而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臺銀除遵守國際及國內相關規範外,並持續推動各項節能減碳措施、興建綠建築行舍、參採赤道原則精神審查授信案件、推動綠色授信及綠色採購,共同為減少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其中,參採「赤道原則」精神、落實綠色授信基於環境保護及授信風險考量上,臺銀於 2014 年 5 月通函各營業單位辦理專案融資業務,應參採赤道原則之精神,重視借款戶的社會與環境風險,並於 2015 年 7 月修正《授信準則》,增訂辦理計畫型融資審核時,宜審酌借款戶是否善盡環境保護、企業誠信經營及社會責任,以重視授信戶的社會與環境風險。

臺銀於 2017 年 8 月再度修正《授信準則》規定,擴大至辦理所有企業授信案件,不限於專案融資均納入「赤道原則」精神,並透過增訂「企業授信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檢視表」逐案評估借款戶是否具體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作為授信審查考量重點之一環。

2020 年 7 月,臺銀又委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辦理簽署赤道原則評估事宜;其後並修正「企業社會責任檢視表」,深化氣候變遷及加強人權項目的評估,並敦促授信戶重視企業社會責任。

而臺銀積極強化綠色金融,並落實在聯貸案簽署上面,2021 年就有多個指標型的聯貸案。

其中,臺銀為支持中鋼公司投入綠能產業鏈及配合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繼沃旭能源新台幣 250 億元聯貸案擔任額度管理銀行後,再次統籌主辦中能風場新台幣 452 億元聯貸案並擔任額度管理銀行,將提供中能發電開發總裝置容量 300MW(約可提供 30 萬家戶用電量)離岸風場所需資金。

沃旭能源離岸風場
沃旭能源離岸風場。

此外,臺銀也與第一銀行統籌主辦友達光電公司 7 年期新台幣 500 億元連結永續指數聯貸案,並於 2021 年 7 月簽約。聯貸案將友達光電永續相關指標納入聯貸條件,於授信期限內,管理銀行依友達光電在道瓊世界永續發展指數(DJSI World)的績效,包括環境、社會、企業治理及經濟、總評分等面向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利率減碼,以鼓勵顧客達成 ESG 目標。

此聯貸案不僅為台灣面板業首例,亦為全亞洲最大金額之永續指數連結聯貸案,原預計籌募金額為新台幣 400 億元,在包括本國金融機構及外商銀行,共 25 家金融同業踴躍參與下,承諾金額達新台幣 1,406 億元,超額參貸比率逾 350%,打破台灣面板業有史以來紀錄,最後以 500 億元結案。

另外,臺銀也與一銀統籌主辦佳世達科技新台幣 120 億元聯合授信案,已於 2021 年 11 月完成聯貸簽約。

凱基銀行建構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機制,實踐永續金融行動力

民營的凱基銀行也積極強化綠色金融,在今年 3 月 2 日宣布,正式簽署加入「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積極導入國際投融資碳排管理標準,建構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機制,以銀行核心業務積極響應及推動企業低碳轉型,實踐開發金控承諾2045年達成淨零碳排的責任金融目標。

PCAF 於 2015 年成立,設立宗旨為協助各國金融業衡量並揭露投融資的氣候變遷影響,2019 年推出全球第一套盤查金融資產碳排之方法學「金融業溫室氣體核算和揭露全球性標準」(The Global GH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建立在國際《溫室氣體議定書》基礎上,使金融機構能計算投融資組合或個人貸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全球已有 220 多家金融機構加入 PCAF。

凱基銀行總經理曹慧姝表示,簽署加入 PCAF 後,凱基銀行將接軌國際金融業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標準,擴大參與全球及區域市場的氣候融資活動;同時,承諾3年內將盤查並揭露投融資組合碳排放量,進而鼓勵客戶推動低碳轉型以降低營運碳排。凱基銀行期盼善盡金融影響力,致力逐年降低投融資碳排量,也為台灣永續發展盡一分心力。

近 5 年來,凱基銀行積極參與指標性大型再生能源電廠融資計畫,亦透過授信支持如國中小學校舍等小型太陽能發電案場之建置,協助綠能產業技術發展,為地方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截至 2021 年底,凱基銀行於綠能科技產業的授信餘額達新台幣 205.8 億元,較前一年度大幅成長 24%。另外,落實於授信政策中,訂定綠色融資審查原則,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 ESG 議題納入貸後管理機制,攜手客戶共同落實永續經營。

在聯貸案上,凱基銀行、玉山銀行及台北富邦銀行統籌主辦昱昶能源公司新台幣 21 億元綠能聯貸案,於 2021 年 11 月簽訂。資金用途為支持指標性的綠能發電計畫,本案估計未來每年可發電 5,800 萬度,達成約 75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量,不只是以實際行動方案響應政府 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同時展現凱基銀行的財務專業服務能力,及積極實踐永續金融的行動力。

另外,凱基銀行 2021 年 5 月取得首批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認證的社會責任債券發行資格,並發行總額新台幣 7 億元金融債券,募得資金將全數用於促進國內基礎生活設施、偏鄉建設、中小型及微型企業紓困、金融弱勢族群扶助、都市更新與危老建築更新等五大類社會效益計畫,積極運用核心職能促進社會永續發展之行動力。

星展集團協助企業納入永續策略,發行「星展 eco 永續卡」

在外銀方面,新冠疫情爆發後,顛覆原有的商業運作模式,許多企業在落實 ESG 承諾的投資金額因而加倍,星展集團因此上修整體永續金融的目標,從原本的新加坡幣 200 億元,約新台幣 4,300 多億元,到 2024 年要達到新加坡幣 500 億元,相當於規模超過新台幣 1 兆元,推動可再生能源和綠色金融發展。

星展集團積極協助企業將永續納入整體業務發展策略,從 2018 年起,已完成超過 100 件永續金融相關業務,總金額約達新加坡幣 170 億元(約為新台幣 3,700 億元),而為了鼓勵更多公司加入低碳經濟轉型,星展集團不僅是新加坡首家銀行提供轉型融資給有意逐步減少碳足跡的企業,也是發布「永續轉型融資架構和分類」的首家商業銀行,幫助客戶因應氣候變化及資源不足的挑戰,並重視例如貧富差距等全球議題。

其中,星展集團在 2019 年成為新加坡和東南亞第一家採用赤道原則(EPs)的銀行。赤道原則是金融機構採用、全球公認的風險管理架構,是用來判斷、評估和管理發展項目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的依據。

星展銀行

星展集團也推動多項跨區域永續金融案件,在台灣,2019 年星展銀行台北分行與友達光電簽署 3 年期「永續指數連結貸款」,首創以永續績效作為貸款的評估基準,是亞太首家以永續績效獲得貸款的科技公司,且隔年就達成讓利指標。2021 年星展銀行台北分行再與全球資訊產品供應商緯創資通,簽署 2 年期新台幣 10 億元的「永續連結貸款」,為第二起指標性案件。透過銀行提供資金優惠,增加企業客戶投入永續的驅動力。

整體來看,星展近年已陸續與緯創資通、台塑河靜(開曼)、文曄科技、大聯大控股等企業合作。不僅如此,星展還參與推動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展,自 2018 年起,擔任台灣首座離岸風力發電廠聯貸主辦行後,陸續擔任允能風電、海能風電,以及史上最大專案融資「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等多處離岸風力發電風場的聯貸主辦行;以及承作大型地面型太陽能、水上太陽能系統的財務顧問及聯貸主辦行等,積極協助台灣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在個人金融上,星展於 2020 年發行的「星展 eco 永續卡」,為全亞洲第一張可被生物分解、卡體採用生質材料 PLA 製造的信用卡。相較於一般製作信用卡片的傳統塑膠,PLA 材質主要原料為非食用玉米,不僅在製造過程中可降低 68% 碳足跡與 28% 能源消耗,即使卡片銷毀焚燒也不會產生有毒氣體。

其中,「星展 eco 永續卡」權益也與永續息息相關。除了國內外消費享最高 3% 現金積點回饋,更特別針對大眾運輸、共享汽機車,以及電動汽機車的充電、換電等三大低碳交通方式提供消費加碼優惠,藉此鼓勵卡友選擇對環境更加友善的交通工具,為永續環境做出貢獻。

星展而後再針對企業與商務客群推出「星展商務 eco 卡」,提供客製化卡面設計,可在卡片正面印上企業商標,且卡片背面簽名欄上方也將標註永續宣言「我會支持環境永續」,期望持卡人在刷卡的同時,也能思考消費行為能創造的永續價值。

同時,「星展商務 eco 卡」也進一步響應萬事達卡的「無價星球(Priceless Planet)植樹計畫」,承諾每發行一張「星展商務 eco 卡」,星展便會為辦卡客戶種下一棵樹苗,一起讓環境更綠、更永續。

整體來看,雖然各家銀行的策略有所差別,但綠色金融發展就是銀行發展不變的方向,因此各家銀行積極鎖定各面向,就是希望從銀行自身、企業到個人都可以積極落實環境永續,讓地球更加美好,未來更能為世世代代的環境繼續努力,創造環境永續的終極目標。

本文轉載自《台灣銀行家

延伸閱讀

海廢點石成金!污染海洋的塑膠垃圾,如何被賦予二次生命?
喝咖啡、上瑜伽課順便理財!網銀崛起下,實體銀行如何吸引客戶上門?
沒有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傳統金融體系的平行宇宙 DeFi 將如何顛覆既有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