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遙祭」祖先!清明節來不急返鄉 這樣做也能轉運招財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2023年04月04日23:14 • 發布於 2023年04月04日22:23
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民眾,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也不忘準備供品祭拜公媽。(民眾提供)
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民眾,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也不忘準備供品祭拜公媽。(民眾提供)

〔記者張協昇/南投報導〕今天是清明節,但有些人可能因工作或健康等因素,不克返鄉掃墓祭祖該怎麼辦?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清明節如果無法返鄉掃墓祭祖及拜公媽,可以面對家鄉方向雙手合十「遙祭」祖先,但無論是否能返鄉,其實清明節掃墓祭祖最大意義是慎終追遠,並傳承發揚孝道精神,因此最重要的是要緬懷追思祖德,並孝敬仍在世的父母親等長輩,如此即能獲得祖先庇佑,帶來正能量,讓自己轉運招財。

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就道教觀點,人有3魂7魄,所謂「3魂」指的是「靈、生、覺」,人一旦往生一魂投胎轉世、一魂跟著屍骨下葬或到納骨塔,另一魂則留在家中的公媽牌位。因此,清明節民眾除了掃墓祭祖,若家中有神明廳,也要祭拜公媽,拜公媽可準備6碗(或12碗)菜飯、春捲、蘋果(代表平安)及桔子(代表大吉大利)等供品祭拜,但要注意芭樂及番茄因係多籽水果,無法消化,會隨大號排泄,祭祀上有不潔之意,對祖先不敬重,不能當供品。

廖大乙指出,清明節掃墓祭祖最大意義是慎終追遠,代表不忘本,能返鄉祭祖當然最好,但若因工作或生病等健康因素,如前兩年疫情嚴重,許多人因染疫被隔離不能外出,其實也有權宜之計,那就是採「遙祭」方式。

廖大乙強調,古代因交通不便,有些遊子離鄉背在外工作,不是每年都能返鄉掃墓,所以自古即流傳「遙祭」方式,建議不能返鄉掃墓祭祖及拜公媽民眾,可以面對家鄉方向雙手合十「遙祭」祖先,但心誠則靈,無論是返鄉掃墓祭祖或是遙祭,都要抱著感恩心情緬懷追思祖先生前行功立德精神,尤其清明祭祖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傳承發揚孝道精神,俗語說:「百善孝為先」,所以應檢討自己有無對仍在世的父母、祖父母等長輩克盡孝道,如果沒有做到,就要趕快發願改過,及時孝敬父母親等長輩,就能獲得祖先庇佑,帶來正能量,讓自己在工作事業、健康財富等各方面,都能好運連連。

清明節拜公媽,芭樂及蕃茄因係多籽水果,不能拜公媽。(記者張協昇攝)
清明節拜公媽,芭樂及蕃茄因係多籽水果,不能拜公媽。(記者張協昇攝)
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芭樂及蕃茄不能當供品拜公媽,但清明祭祖最大意義是傳承發揚孝道精神,除緬懷祖德,孝順父母最為重要。(廖大乙提供)
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芭樂及蕃茄不能當供品拜公媽,但清明祭祖最大意義是傳承發揚孝道精神,除緬懷祖德,孝順父母最為重要。(廖大乙提供)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