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今天(22日)報導,塑膠汙染到處都是,存在於海洋、空氣、甚至是人體內,而談判人員將在下週面臨艱難的戰鬥,要達成世界第一個旨在解決這個問題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
各國代表將從25日起在南韓釜山(Busan)舉行一個星期的會議,以結束為期2年的談判。對於這項協議是否應限制塑膠生產和特定化學物品、甚至是這項協議是否應該經由多數表決或共識通過,談判代表仍存在嚴重分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執行長安德森(Inger Andersen)這個月警告,這項會談正處於「關鍵時刻」。
對於越來越多人臆測這項進程可能延長,安德森堅稱,釜山能夠、而且必須標誌著談判的結束。
她坦承仍然存有嚴重分歧,呼籲在最艱難的領域意見要更趨於一致。「大家都想結束塑膠汙染。如今這取決於成員國來實現」。
對於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幾乎沒有爭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表示,全球在2019年生產了大約4.6億噸塑膠,這個數字自2000年以來已經倍增,而且預料將在2060年到達3倍。
此外,超過90%的塑膠沒有回收,逾2千萬噸的塑膠外流到環境中,而它們經常只使用了幾分鐘而已。
在海洋最深處、世界最高峰、以及人體的幾乎每個部位都發現到微塑膠。塑膠也佔全球排放的大約3%,大多數和化石燃料的生產有關。
這項談判的主要問題在於要從哪裡來解決塑膠汙染。
包括「雄心壯志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在內的一些國家,希望討論塑膠的整個「生命週期」,這個聯盟是由許多非洲、亞洲和歐洲國家組成。
這意味著限制生產、重新設計產品以便再利用與回收、以及處理廢棄物。
另一方面則是以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等石油生產國為主的一些國家,他們希望後期的討論只專注在廢棄物。
「雄心壯志聯盟」希望針對減少生產,打造出具有約束力的全球目標,他們在釜山談判前警告,不應讓「既得利益」來妨礙協議的達成。
這些分歧已使先前的4輪談判陷入困境,並產生出一份超過70頁的龐大文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