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致力於淨零碳排,現在台灣有學者,花了十多年研究發現,海中的藍碳,希望可以替減碳加分,關鍵在於,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竟然是有機碳,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在深海。
密密麻麻的物質往深海落去,就像海中的一場雪,這種海洋雪花壯觀景色,落下的有機物,其實是浮游生物的”糞粒”,「這是杜氏藻。」
細小藻類,被稱為浮游植物,另外顯微鏡下活潑游動的是浮游動物,兩者統稱為浮游生物白天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浮游動物吃掉它後,排出的糞粒沉入海底,這過程就是將碳轉成有機質,存於海底可達10年至數百年,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碳,這些有機碳 它還是停留在表層海洋,它需要有一個類似處理工廠,就由浮游動物來擔任,牠就把它(浮游植物)給吃進去排出來,就會因為(糞粒)密度比較大,就會慢慢下沉到深海,500 600年以上 才會回到大氣中。」
洪慶章15年多以來,研究浮游生物密集海域發現,從東海,西北太平洋跟南海北部,光這三處,一年就可吸碳約9600萬噸!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我們碳的年排放量大約是,2億8600萬噸,海洋碳匯大約是9600多萬噸,所以換算出來,被海洋碳匯吸收的有33.8%。」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