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傑
川普一月二十日就職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隨即簽署了大約兩百多項行政命令、備忘錄和公告,推翻拜登政府任內諸多政策,並衝擊國際秩序,台灣能否因應?還是處境愈加嚴峻?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台灣安全防衛的最重要依靠,台灣並自視為圍堵中國大陸最前沿、「第一島鍵」關鍵戰略位置。同時,還標榜民主、自由、人權、反威權等價值觀,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但這一切正在改變。
首先,很明顯的,川普新政和賴清德政府,已存在許多價值矛盾。川普對內取消電動車補助、取消綠電補助、鼓勵開採石油、重視石化產業、執行死刑,恢復反墮胎政策、終止多元性別認同等。
川普新政 反映美國多數價值
川普對外,取消出生公民權,頒布邊境緊急狀態,雷厲風行取締非法移民,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鄰國盟邦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揚言拿回巴拿馬運河,對格陵蘭島磨刀霍霍等。
其實,川普新政有諸多可能有違憲、違法之虞;基本上,共和、民主兩黨建制派都不可能推出的政策,但川普還是這麼做了,且積極兌現競選承諾。
川普新政不僅是川普個人重商主義與右派民粹式執政風格,而是反映出美國社會當下民意走向。根據數據顯示,川普在本屆大選獲得的普選票比例達到百分之四十八點六,較二0二0年的百分之四十六點八又進一步提升。
川普諸多政見在競選時就已經提出,從川普勝選的選票結構解讀,川普新政反映了美國多數人的價值觀;民主、自由、人權、氣候變遷等固然重要,但彷如天邊彩虹的美好願景,多數民眾選擇要當下解決問題。
觀察民進黨政府自蔡英文、賴清德主政以來,強調民主同盟、廢死、多元成家、綠能能源、期盼積極參與公共衛生與氣候等國際議題參與。這些價值訴求與拜登政府高度契合,但卻與川普新政大不相同,甚至背道而馳。
川普黑名單 民進黨猛拉關係
美國是台灣安全與對外關係最重要國家,對於美國政經文化、價值取向的劇烈變動,理應隨時觀察並拿出好的相應辦法;但到目前為止,民進黨政府顯然未跟上腳步。
例如,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前國務卿蓬佩奧、前美國防部長艾斯培,被川普點名不任用、不接觸的黑名單,但卻都是蔡英文政府時期的座上賓。
在川普去年十一月五日當選後,賴清德就在十二月一日在過境夏威夷時,與其厭惡的前眾院議長裴洛西通電話;今年一月十五日,川普將前副總統彭斯列入不會聘用與其存在關聯的「黑名單」人士,但賴清德卻在兩天後於總統府接待彭斯。
再從美中關係與東亞局勢觀察,川普雖曾在競選時提出要對中國大陸加徵百分之六十的關稅;當選後改口要加徵百分之十;但到了就職前三天就進行川習通話。
一月十七日川習通話後,川普強調與習近平的關係「非常良好」,兩國元首同意針對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保持經常性聯繫,川普期待儘快與習見面;大陸則派出國家副主席韓正赴美出席川普就職典禮。顯然,美中當下都有改善關係的意願。
美陸日陸對話 朝向實質理性
再者,日本近期也放寬觀光、水產品等交流。日中黨政高層近來互訪頻繁,日本外相岩屋毅、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幹事長陸續訪問北京,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代表團也抵達東京訪問。
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表達訪中(中國大陸)意願,強調與中國大陸建立領導人建立互信關系的重要性。預期大陸外長王毅二月訪日後,石破茂可能在近期內就有訪問大陸的安排。
至於美日關係,一萬九千名駐沖繩美軍,要撤離九千人的行動,並未因川普上任而終止。美軍駐沖繩逾五十年,產生諸多問題。決定撤往關島、夏威夷,與美國衡酌第一島鏈戰略、緩和美日關係、維護美國國力都有密切關係。
換言之,中美、中日之間,開始透過高級別溝通、對話,朝向實質理性的交流,美、日的民意雖然視對中國大陸是對手,卻也是要交往的朋友。可以預期,「川習會」「石習會」都可能在最近搬上檯面。
美、中、日的個別雙邊關係都在調整,東亞的戰略形勢正在改變,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台灣。因為,大國博弈從敵對走向既競爭又合作,台灣有可能在大國、區域強權的競合中,成為被交易、被孤立的對象。
賴政府思維 已落後時局變化
川普上任,重商主義、經濟優先、交易性格,單邊行動、武力適可而止,與他國領導人強調個人情誼,並凸顯對中國大陸、習近平的重視,喜於任用非傳統政治官僚,且在有限的四年任期內,政策會雷厲風行,不再猶豫。
相較於川普的不拘泥於形式,賴清德以蔡英文政府時期的國安班底為主,繼續抱持中俄伊朝「邪惡軸心」、「第一島鏈」、「民主同盟」的戰略思維,還侷限於過去的意識型態,停留在前朝拜登政府的「圍堵」戰略!
從美台政策價值出現重大矛盾,將川普列入黑名單人士視為座上賓,到戰略思維落後時局變化,但事涉國家整體利益,如果賴清德係因完全脫鉤而錯誤解讀,有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政策與抉擇。
進一步言,民主價值並非不重要,但非現實當務之急,眼前如何解決問題比較重要。大國競合從競爭尋求合作、東亞戰略安全也從敵對走向緩和;當各方致力走向溝通、對話、談判之際,兩岸關係卻還在堅持對抗不對話,國內朝野也持續衝突對立。
展望新的一年,兩岸關係仍在僵持,國內政局仍將陷於紊亂,還看不出有轉圜跡象。但朝野對抗愈烈,藍白就愈有合作機會,在尋求兩岸和平的共識中,於立法院或有可作為空間。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馬群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