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觀點投書:回應經濟部的「恐嚇民眾」指控

風傳媒

更新於 2019年05月03日21:20 • 發布於 2019年05月03日21:20 • 張文杰
經濟部長沈榮津。(資料照,陳品佑攝)
經濟部長沈榮津。(資料照,陳品佑攝)

日前經濟部有針對筆者在風傳媒的投書《觀點投書:經濟部答問顛三倒四》做出回應,筆者非常樂意見到經濟部的回應,因為真理是越辯越明,關於台灣供電和能源議題有這樣的官民交流,可讓更多人了解更多台灣能源和供電的情況。

備轉容量到底是要10%以上還是有6%就好?

沈榮津接受風傳媒專訪強調:「我們現在嚴格控管電力每日備轉容量10%。我說的話,我負責做到。」但筆者查詢台電公開資料後指出:「2019年至今有超過9成的日子是『供電吃緊』(備轉容量小於10%)。」結果經濟部居然回應:「108年備轉不到10%天數並非重點,事實是供電沒有問題。」所以經濟部是指沈榮津說的嚴格控管電力每日備轉容量10%是沒用的廢話嗎? 備轉容量到底是要沈榮津講的10%以上,還是經濟部回應的有6%就好?

然後經濟部說:「而且備轉不到10%並不代表會缺電,張先生不應玩弄數字遊戲,企圖以『缺電』恐嚇民眾。」這讓筆者感到滿頭問號,2018年時有84%的美商對台灣能源供應感到憂慮,在2019年更進一步提升到87%,這是來自美國商會公開發布的商業景氣調查。2019年至今有超過9成的日子是供電吃緊,備轉容量10%~6%屬於供電吃緊、系統供電餘裕緊澀的黃燈,這都是來自台電官網的公開資訊,筆者可是一字未改地整合起來,怎麼就變成玩弄數字遊戲,企圖以「缺電」恐嚇民眾了呢?美國商會擔憂能源供應的調查結果跟筆者又有何關聯?有請經濟部幫忙解惑。

備轉容量率燈號說明。(資料來源台電官網)
備轉容量率燈號說明。(資料來源台電官網)

台灣缺限電問題可不只815大停電

筆者之前投書就講過:「而且講到缺電,不能只講815大停電那一個晚上」、「請問經濟部長沈榮津,強制規定公家機關在中午不得開冷氣不算缺限電嗎?」但經濟部不願回答上面的問題,反而回應說:「張先生將815事故與備轉高低不當聯結,恐怕有誤導民眾之虞,實為不妥。」經濟部這樣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真的有在關心台灣缺限電問題嗎?再次強調,近年來國內外工商會的白皮書全部都對台灣電力供應情況感到憂慮,這可是在815大停電之前就已經有提出警訊的喔。

經濟部已忘了815大停電的教訓嗎?

至於講到815大停電與備轉容量高低的關係,根據行政院公布的《815 停電事故行政調查專案報告》,在最後的「改善對策與建議」章節中的一、可立即執行事項,台電部分的第一點就直接講明是:「研議提高備轉容量可行性,以降低分區輪流限電戶數」;在二、中長期改善建議部分,對台電的第一點改善建議也是直接講明:「積極趲趕興建中之電廠更新擴建(改建)計畫工進度,俾提升備轉容量率,充沛供電能力。」,第四點也再次重申「檢討電力備轉及備用容量率」。所以815大停電跟備轉容量高低當然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815那晚的停電情況有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大潭電廠跳機後導致系統頻率快速下降,為確保全國電力系統穩定,低頻電驛(電力系統保護設備)於16時51分自動啟動切離部分用戶,造成全台各地多處無預警停電,影響約154萬戶,系統頻率於16時58分恢復至穩態(60Hz)。第二個部分是備轉容量不足,台電執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措施,影響約438萬戶,到晚上21時40分才全面解除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措施,所以備轉容量太低所影響到的時間和戶數遠大於保護設備自動低頻卸載。看來恐怕是經濟部要多看行政院的調查專案報告才對,以免誤導民眾認為815大停電那晚跟備轉太低沒關係,只跟中油疏失有關。

而且筆者提醒經濟部別忘了,815大停電調查專案報告中的「改善對策與建議」章節也有提到經濟部的部分,要求「經濟部應就未來綠電佔比提升,檢討妥適的備用容量率」,但是這份調查專案報告出來至今,筆者完全沒看到經濟部就這部分有任何檢討,請問是經濟部忘記了?還是在現今能源轉型有問題的情況下是做不到的,經濟部就裝死不檢討呢?

2017年8月21日,立法院第3次臨時會,行政院長林全就815大停電進行專案報告與備詢。(陳明仁攝)
2017年8月21日,立法院第3次臨時會,行政院長林全就815大停電進行專案報告與備詢。(陳明仁攝)

不尊重專業,核電除役成本當然無法估計

沈榮津說:「一般人說的核電便宜,只是說建置成本加運轉成本相對較低,那是斷章取義,因為沒有包含除役成本。」被筆者指出:「這完全是沈榮津在製造假消息,因為核電成本裡面一直都有對用電戶收取電廠除役以及處理核廢料的成本。」而經濟部的回應:「目前台電的確有收取核後端(電廠除役以及處理核廢料)基金。」等於證明沈榮津才是話講一半,以偏概全,在製造假消息的人。

不過經濟部也不敢回應筆者說的:「台灣除役以及處理核廢料的費用會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聽從反核團體不合理的要求所導致費用增加。」有請經濟部把3,353億元大幅增加至4,728億元所有增加項目一一列出,並且列出增加這些對安全性的影響,只要把所有資訊攤開,並聽從專業與以核養綠的多數民意,就可以節省許多費用支出。

如果政府堅持聽從反核團體不合理的要求,不理會專業意見,那除役成本自然一直增加且無法估計。例如像核電廠需要5年的延役申請期限,這可不是技術問題,在國外也無此限制。核一廠和核二廠的乾貯問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技術的問題,核一廠因水土保持問題卡關,但依台電經驗之豐富,擁有多座水庫興建與維護經驗,而核一廠乾貯場地還不到0.5公頃,怎麼可能多年下來還做不好?

核二廠乾貯場地因為四周無山無水,沒有什麼水土保持工程好做,結果被說逕流廢水汙染削減計畫有問題而卡關,有工程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問題在工程上簡單之極,卻卡關多年無進展,可說是獨步全球的國際大笑話。經濟部說不是政治問題是技術問題,完全是怕政治責任而不敢講真話。

第二核能發電廠。(資料照,取自Ellery@wikipedia/CC BY-SA 3.0)
第二核能發電廠。(資料照,取自Ellery@wikipedia/CC BY-SA 3.0)

經濟部不要再說廢話,要說出做法才能讓民眾安心

筆者質疑為何沈榮津認為2025年燃氣佔比50%的目標一定可以順利達標呢?而經濟部的回應是:「有關燃氣發電提升至50%目標,本部已有完善規劃確保供氣穩定,包含提升天然氣儲槽容積由現行15天,於114年提升至20天,並綜合考量進口中斷、船期延遲與颱風卸收延期等偶發性事件影響,規劃安全存量天數由現行7天,於114年提升至11天,同時透過分散購氣來源降低進口中斷之風險。此外,對於天然氣接收站及相關輸儲設施建置進度,本部也嚴格控管中,包含第三接收站因環評延後供氣因素等均已納入考量,不會影響未來增加使用燃氣發電。」

看完這回應讓筆者想到,某相聲的經典片段:「這個問題呀,全國民眾都很關心,本人也很關心,關於這件事,我們已經會同所有的專家學者,一定會研究、擬定出一個妥善、合適的辦法、措施,相信最後,一定可以得到圓滿、完美的結果跟結局」、「所謂廢話,就是一種聽起來好像很具體,實際上很空洞的一種話;看起來好像講到問題癥結,事實上在迴避所有問題,乍聽之下很流暢,但它一輩子就註定只能是一句,廢話。」

因為筆者已經具體講出問題點:「桃園的大潭燃氣接收站在不久前才動工,離原本預定動工時間已延宕超過一年的時間」、「另一個位於基隆的協和燃氣接收站,因為需要填海造陸,環評至今仍未通過。」也就是說,規劃和實際動工的時程已經出現極大的落差,還有中油也早說過以目前第三接收站卡關情況來看,中油蓋儲槽根本來不及,安全存量要求要務實,如不合理訂了也做不到,如果是這樣,乾脆準備9億(每日罰250萬,按日連罰一年)讓它罰算了。

但經濟部的回應只說我們已有完善規劃、進度也嚴格控管中、延後供氣因素等均已納入考量等。完全提不出任何具體做法來解決以上的實務性問題,不虧是受過高度專業廢話訓練的政府官員。

再生能源發展是全面跳票

筆者說107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不如預期,經濟部只講是因枯水期讓水力發電減少。但是筆者去查能源局的公開資料,如果107年的水力發電量用有史以來最高值去算,107年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也不過從4.7%增加到5.4%,還是不到沈榮津承諾一定可以如期到達的6%。所以真相只有一個,就是其他再生能源項目也有跳票。

太陽能板。(資料照,美聯社)
太陽能板。(資料照,美聯社)

筆者再細看各種再生能源發電量,沒有一個達標的,像經濟部說太陽能裝置容量有成長,但是沒說實際發電量沒達標,可見是當初設定容量因素沒設對,也不見經濟部進行檢討;離岸風電至今只有2座示範機組,比馬政府時期的規畫進度還慢,魏國彥前署長也算過,要達到2025年5500MW目標,從現在起平均3到4天就要蓋好一座離岸風機,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陸上風機則好像是被經濟部遺忘一樣,提也不敢提,筆者在此提醒經濟部一下,你們的規劃是到2025年還有500MW的陸上風機要裝,但兩年來的興建進度只有個位數;其他地熱和生質能發電量成長量不是零就是倒退走,雖然說在技術上不是沒有進度,但是這種進步速度離2025年的目標是越來越遠。

而且沈榮津承諾時是107年中旬,難道沈榮津不知道當時降雨量已經不如預期? 再生能源上半年的發電量也不如預期嗎? 經濟部規劃出問題已經是先錯在先,出現問題還死不承認,更是錯上加錯。不過筆者也不怪官員不講真話,因為一講上面不愛聽得真話,一說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是達不到20%的,下場就跟台電前董事長黃重球一樣被生病請辭。

綠能不靠核能養,難道要靠火力養嗎

全球各國真正的發展主流是要減少碳排放,共同遏阻全球變遷趨勢。經濟部講的比利時、西班牙及瑞士雖然有宣示要非核,但是都有保留能源政策上的彈性,是在供電不出問題,以及再生能源純熟到能取代核電的前提之下才會非核,例如比利時之前就因為供電問題,打破不讓核電廠延役的規劃,讓預計要除役的核電廠延役,瑞士也讓全世界最舊的核電機組延役,瑞士人的想法是安全的話,當然可以一直延役,除非有更好的清潔能源出現再取代之。所以這些國家雖然有非核的規劃,但是沒有堅持要在某一年一定要達到非核家園,只有德國和台灣蔡政府堅持在某一年一定要達到非核家園。

但是德國堅持廢核導致2020年的減碳目標跳票,因為德國綠能不靠核能養,導致德國燃煤發電居高不下,變成綠能靠火力養的世界奇觀。連德國環保署發言人都承認,由於德國碳排放未符合標準,將必須在2019年到2020年向其他歐盟成員國購買碳排放權,根據德國能源革命論壇計算,假如德國的減碳路線,是採取再生能源與核能發電合作,也就是採取以核養綠的作法,那麼2020年的減碳目標絕對辦的到。

請問綠能靠火力養是台灣人要的方式嗎?依照台灣蔡政府的規劃,看來我們會比德國更糟糕,發電占比越來越靠近彭博社預測的「燃煤54%、燃氣37%、再生能源9.5%」。現在經濟部依然講我們2025目標不會依現在進度跳票而有所變化,還是可以做到燃氣50%和再生能源20%的目標,但是講到減碳時,只敢講未來碳排放係數會是多少,不敢講碳排放的總額是多少,然而國際間看得是碳排放總額,不是看係數是多少。德國至少敢承認減碳目標會跳票,台灣蔡政府卻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一點都沒有。(推薦閱讀:觀點投書:總統上街抗議人民,太狂了!

*作者為以核養綠公投小組執行秘書。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