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構原住民史觀,原住民委員會今(25日)舉辦「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發表會」,宣布10本專書重新修訂出版。原民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表示,這10本專書是從原住民主體角度編撰彙整,重新評價各歷史的成因與影響,因此特別將此套書贈予教育部與文化部,作為未來合作的共識基礎,期許能共同落實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工作。
歷史書寫的權力,常掌握在強勢族群的手中。為納入更多原住民族的觀點,原民會從2002年開始委託學者進行重大歷史事件調查研究,在2005年至2019年間,共出版《牡丹社事件》、《大港口事件》、《加禮宛事件》、《南庄事件》、《大豹社事件》、《大嵙崁事件》、《李棟山事件》、《七腳川事件》、《太魯閣事件》與《大分事件》等10本書籍。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張哲偉攝)
去年2月,原民會舉辦這10本書籍的發表會後,引發各界廣大迴響,各專書數量供不應求,原民會決定邀請各書作者檢視與增補內容,重新以「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的形式再次發行。
針對編寫專書的過程,《加禮宛事件》共同作者康培德教授指出,這10個重大歷史事件,多與原住民族跟近代國家體制碰撞的過程有關,當現代國家體制要將部落納入其中,會發生價值、經濟利益的衝突,以及不幸的戰爭。由於文獻大多是官方角度,寫作過程需要補強部落史觀、當事人後代如何看待這段歷史,這是在編寫原住民族歷史事件中,遇到比較大的挑戰。
《加禮宛事件》共同作者康培德教授。(張哲偉攝)
夷將.拔路兒也提及,今天發表的套書講述原住民族在150年前、90年前的近代史,但原住民族的現代史仍繼續發展中。1987年,他與族人當時在街頭抗爭,要求教育部刪除教科書中捏造的吳鳳故事,當時的教育部長毛高文接見鄒族族人,同意在下一個年度的教科書刪除吳鳳故事,而原民會與教育部、文化部未來也會繼續緊密合作。
「原住民史觀的建構不只是出書與辦活動就能達成,無論在教育層面或社會文化層面,都要相應配合,才有可能實際落實原住民族歷史正義的工作。」夷將.拔路兒說明,原民會不僅與教育部合作,共同將原住民族史觀納入12年國教原住民族文化教材,也與文化部啟動建構歷史紀念空間、設置紀念碑的機制,讓民眾更能認識原住民史觀下的歷史真相。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發表會合影。(張哲偉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