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24日紛紛報導「考古團隊確認曹操遺骸身份」,該則新聞更幾度攻上新聞熱搜榜,足見三國英雄仍受後人追捧喜愛。不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25日深夜指出:「小編也覺得莫名其妙——陵園發掘的官方報告在此,遺骸是2009年發掘出土的,怎麼就成了新發現?」那麼,這次考古團隊公布的最新成果究竟是什麼?考古團隊又為什麼認定這是曹操墓?
根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報告,河南省安陽市西高穴村南部因為被盜嚴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9年緊急進行搶救性發掘,這座墓葬隨後被確認是魏武帝曹操之陵墓,後來也被列入2009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當時就已在墓中發現三具殘缺不全的遺骨,其中一具推測為六十多歲男性者,就被認為是曹操,其餘兩具女性遺骨身份同樣有爭議,不過考古團隊認定是魏武宣皇后(即卞夫人,曹丕、曹植、曹彰生母)與劉夫人(曹昂生母)。
Q.「曹操遺骨」真是曹操的嗎?
還有爭議。所謂「曹操遺骨」,事實上只是幾塊殘缺骨片,包括一塊頭蓋骨的上半部分(右側下緣還帶有兩枚殘牙)、一塊殘缺的趾骨、一塊額蝶骨殘片(即太陽穴附近)。根據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明輝的看法,由於該頭骨的骨壁較厚、枕外骨突比較大,顯然是男性頭骨。另外根據骨縫、臼齒的磨耗程度,判斷頭骨主人是年約60歲的男性。此外就遺骨本身並無其他直接證據,可以證明這名男性就是曹操。主要是因為考古團隊認定這座墳墓是曹操墓,所以墓中男性遺骨也被認為就是曹操。
Q.為何認定這是曹操墓?
雖然從學者到網友都有不少人表示反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列出多項證據,認定這座墓葬的主人就是曹操:
一、墓葬位置符合史書記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晚年有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西高穴的漢墓距離鄴城15公里,東距西門豹祠7.5公里,符合史書記載。
二、附近出土文物旁證:1998年西高穴村西邊出土了魯潛墓誌,上面清楚記載「墓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這恰好是曹操墓與魯潛墓的距離。由於魯潛是後趙人物,距離曹操去世僅有125年,這也被認為是判斷曹操墓的關鍵證據之一。
三、墓葬年代符合:此墓葬為多墓室的磚室大墓,主墓室為四角尖頂,和洛陽發現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頂形狀相同,加上出土陶器、東漢五銖錢、畫像石內容等陪葬文物,專家認定是東漢晚期大墓。
四、墓葬規模與身份相符。此墓葬與同期墓葬相比,被認為是王侯級墓葬,與其身份相符。而整個墓室深達15公尺、長約40公尺,也符合曹植在《誄文》中所描寫的「窈窈玄宇,三光不入。潛闥一扃,尊靈永蟄。」此外,該墓出土12尊陶鼎,說明墓主葬禮高於王侯,是帝王等級的墓葬。
五、「不封不樹」符合曹操想法:建安23年6月,曹操定下《終制》曰,「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此墓葬所處位置比3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10公尺,符合其「因高為基」的要求。此次發掘墓室上面未見封土、更沒有找到任何石碑,完全符合其《終制》上「不封不樹」的要求。
六、出土文物稱謂相符: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18年5月,天子策命(曹)公為魏公。建安11年夏4月,天子册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他病死後,曹丕襲魏王位,因為曹操封國為魏。墓中出土的銘牌共有7塊刻有「魏武王」,其中以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為完整,出土於墓的前室。
七、出土文物與曹操遺令「薄葬」相符:此墓出土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鳴器無飾,陶素是嘉」的記載。另外,隨葬的金器都是生前衣物上所用的,沒有為了入葬而特製的金玉器,只有器圭和璧等禮器,均為石質,而非玉圭、玉璧。
八、「二次葬」現象符合史實:曹操墓存在二次葬現象,也就是曹操下葬若干年後,墓室再被人打開過,往裡面合葬其他人。由於《三國志》明確記載,曹丕的母親卞氏附葬進了高陵,曹操墓的兩具女性遺骨中,有一具為老年遺骨,被推測為卞夫人。
Q.為什麼「曹操頭骨」嚴重殘破?
曹操高陵考古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潘偉斌去年對媒體表示,曹操墓確實被盜得很厲害,不然墓室裡也不會有那麼多淤土。不過考古團隊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所有能夠標誌曹操生前身份和權力地位的重要文物,也就是隨葬品都被盜墓者給破壞了,墓裡發現的三個頭骨臉部也全部被破壞,標誌其帝王身份的圭被從中間折斷,凡是刻有魏武王字樣的石牌都被敲打或摔碎,而沒有刻這三字的石牌卻大多保留完整。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陳長琦研判,曹操遺骨確實遭到蓄意毀壞,高陵首次被盜時間,應該在西晉「八王之亂」 時期。西晉宗室、成都王司馬穎(晉惠帝的弟弟)當時鎮守鄴城,曹操高陵應該就是遭到他的毀盜。時任司馬穎之鎮北大將軍府司馬的陸雲(陸遜之孫),在與兄長陸機的往來書信中,曾披露他親自審視曹操器物。
「一日案行,並視曹公器物。床薦、席具、寒夏被七枚。介幘如吳幘。平天冠、遠遊冠具在。嚴器方七八寸,高四寸餘,中無鬲,如吳小人嚴具狀,刷膩處尚可識。疏枇、剔齒纖綎皆在。拭目黃絮二在,垢,垢黑,目淚所沾汙。手衣、臥籠、挽蒲棋局、書籍亦在。奏案大小五枚,書車又作岐案,以臥視書。扇如吳扇,要扇亦在。書箱,想兄識彥高書籍,甚似之。筆亦如吳筆,硯亦爾。書刀五枚。琉璃筆一枚所希聞。景初三年七月,劉婕妤折之……見此期復使人悵然有感處。器物皆素,今送鄴宮。大尺間數,前已白。其繐帳及望墓田處,是清河時……臺上諸奇變無方,常欲問曹公,使賊得上臺,而公但以變譎,因旋避之,若焚臺,當云何?此公似亦不能止。文昌殿北有閣道,去殿文(丈),內中在東,殿東便屬陳留王內,不可得見也。」
為何陸雲能夠見到曹公的「床薦、席具、寒被、夏被、介幘、平天冠、遠遊冠、嚴器(具)、疏、枇、剔齒纖綎、拭目黃絮、手衣、臥籠、挽蒲棋局、書箱、奏案、書車(岐案)、扇、要(腰)扇、筆、琉璃筆、硯、書刀」?陳長琦推測來源一是來自鄴城的陳留王曹煥(曹操之孫,曹魏最後一位皇帝,遜位給司馬炎後被封陳留王)、二就是曹操高陵墓葬。由於陸雲不太可能進入鄴宮隨意取物,何況大部分看來都是日常用品,陳長琦認為曹操墓被盜的可能性要來得高一些。
陳長琦將鄴人張承基之亂、曹操高陵被毀、平夷堂被毀聯繫在一起,大膽推斷「晉惠帝元康九年正月,成都王穎受命,以鎮北大將軍、監鄴城諸軍事的身份,出鎮鄴城,負責監製曹魏遜帝—陳留王曹奐。四月,鄴人張承基等以曹操亡靈為號召,建立權力組織,『妖言署置,聚黨數千』,圖謀叛亂。叛亂圖謀平息後,為破除『妖言』,震懾叛亂者、剷除叛亂者的精神寄託,成都王穎派人毀曹操高陵,並毀三臺上的曹操紀念性建築平夷堂。晉惠帝永寧二年、即太安元年夏,陸雲由清河內史轉任鎮北大將軍右司馬,到鄴城任職。陸雲以司馬身份視察鄴城時,看到曹操高陵出土曹操遺物,致信其兄陸機,告知其所見曹操遺物概況,並拿取曹操遺物中剔牙籤一枚,送與其兄留念。其後,這批遺物被送往鄴宮,交曹魏遜帝—陳留王曹奐。」
Q.最新考古成果若非曹操遺骨,那究竟是什麼?
根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說明,曹操高陵在2016到2017年度的考古成果,揭露了陵園的主要結構,包括內外夯土基槽、神道、東部建築、南部建築、出土遺物等五個部分。
一、內外夯土基槽
在高陵陵墓主體(M2)的周圍平行環繞內外兩圈夯土基槽,其中東、西、南三面保存完好,西面被取土坑破壞無存。內外基槽相距4公尺左右。內外基槽東部正對M2的位置均有一寬約5公尺的缺口,缺口兩側各有一個柱礎,應為陵園東門位置。北段內外基槽距離西部斷崖58公尺位置也各有一寬約3公尺的缺口,應為北門。南部基槽未見門道遺跡。根據內外基槽的形狀、結構及填土特徵判斷,內圈基槽應為陵園垣牆基槽,外圍基槽應為垣牆外壕溝。
二、神道
內外基槽東門南北側各有一列9個方形柱礎自西向東延伸。從佈局和尺寸看,這些柱礎不屬於東部建築的柱網,而是將建築分成南北兩區,且兩列柱礎向東延伸形成一條通道。這一通道位於墓前地面上,與墓道位置相對應,根據上述特徵判斷此處應為高陵神道。神道兩側的柱礎表明原來可能有立柱之類的建築,柱子的材質和具體形態目前已無法得知。
三、東側建築遺跡
外圍基槽以東分布有建築遺跡,僅存方形夯土柱礎構成的柱網,被神道分為南北兩區。在神道柱礎以北揭露南北8排夯土柱礎,其中最南部一排東西向9個柱礎。根據已暴露的部分判斷,每排應該都有至少有9個柱礎,因此北區至少存在一個南北8排、東西9列的柱網(東部被破壞部分除外),整體南北寬26.2公尺,東西長29.8公尺。
神道柱礎以南揭露南北向7排柱礎,其中最北側一排完整揭露,東西共計8個。該區柱礎的尺寸與北區相近,並且以神道為中心呈對稱分布,據此判斷南部完整柱網結構應該與北部相似。
四、南側建築遺跡
在M2與內圈南部基槽之間有另一組建築。根據柱礎的平面分布特徵看,建築由自東向西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位於最東端,由四個較大的夯土柱礎組成一個方形結構。向西為第二部分,由4個的方形小柱礎組成。第三部分位於小柱礎西側,整個南部建築的中部,由14個方形柱礎組成東西向長方形結構。根據柱礎佈局看應為一面闊5間、進深1間的建築。最西端為第四部分,由14個大的方形柱礎和6個小的方形或圓形柱礎組成東西向長方形建築。根據柱礎佈局看整體為一間面闊5間、進深1間的建築,南部外側小柱礎部分可能是廊。
陵園東部及南部建築均只存柱礎,柱礎內填土為黃褐土夾雜褐色土塊混合而成的花土,有明顯夯層,厚度在0.15米左右。南部建築的夯土柱礎中部都有柱洞,柱洞形狀為圓形或者橢圓形,填土多為黃灰土,結構酥鬆,內含有炭屑等,少部分發現有殘破的板瓦及筒瓦碎片,未發現柱礎石或者柱子殘留。同時建築內外均未發現同時期的活動面或者相關遺跡。
五、出土遺物
已經揭露的陵園內部出土遺物稀少,除了南部發現一塊較大的繩紋板瓦殘片之外,僅在部分柱洞中發現有少量碎小的繩紋板瓦或者筒瓦殘片。另外在外圈南基槽(南壕溝)附近發現有較多的板瓦、筒瓦殘片及部分捲雲紋瓦當。此處出土的瓦當紋飾只有一種,與偃師百草坡東漢帝陵陵園遺址所出瓦當紋飾相似,這種捲雲紋飾也是洛陽地區東漢中晚期常見的紋飾,為判斷陵園建築的年代提供了證據。
Q.新發現說明了什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認為,這些發現確認了高陵陵園及相關建築遺跡的存在,並且可能是內牆外壕的結構。這些建築遺跡的發現也說明高陵並非如文獻記載的完全「不封不樹」,而是肯定有地面建築。
此外,陵園壕溝南北寬93.4公尺,東西殘長70公尺,基槽寬度都在3公尺左右,說明陵園整體規模不大。這種規模與洛陽的東漢帝陵陵園遺址相比明顯較小,說明陵園在當時顯然不是按照帝王的規格修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發現並認定的東漢諸侯王墓葬中,都未發現陵園遺跡,相比之下高陵有墓園建築的情況就顯得比較特殊,這可能與墓主曹操在東漢晚期的特殊地位有關。
最後,這證實了「毀陵」行為的存在。不過考古發現的漢代陵園建築如漢杜陵陵園、永城西漢梁王陵寢等往往都存在大量建築廢棄堆積,高陵陵園的這種現象相比之下就顯得比較特殊。研究團隊推測,這種現象反映了陵園並非自然廢棄或者報復性毀棄,可能與曹丕的「毀陵」活動有關。
《晉書・禮志中》記載黃初三年曹丕下詔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毀壞」,目的是「以從先帝儉德之志」。出於對其父曹操的尊重,不大可能在毀陵之後留下大片殘垣斷壁,應當會進行清理活動。高陵陵園發現的這種所有建築只剩基礎以下部分,並且幾乎無建築廢棄堆積的現象正符合這種特徵。同時,陵園壕溝內填土大部分也是經過仔細夯打,尤其是北部及東部壕溝十分明顯,顯然不是自然廢棄形成的堆積,與曹丕主導的這種性質比較特殊的「毀陵」行為也是吻合的。
留言 12
Kevin
3公里高出10公尺很普通啊~
不算特別高
2018年03月27日05:10
CCP
我猜是有人想炒曹操的話題藉此發布戲劇電影或遊戲之類的
2018年03月27日06:17
Hong
平台是他們家的要怎說就怎說
2018年03月26日12:05
Kevin
剔齒纖綎
這是牙線嗎!? @@
2018年03月27日05:09
王玟成
新發現是指確實墓制身份,以前叫做疑是。
2018年03月28日08:5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