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2020車友大調查】輪組品牌排名 - 依然受歡迎的輕量化鋁合金輪組

欣傳媒

更新於 2020年01月28日18:15 • 發布於 2020年01月22日08:34 •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

▲輕量化的輪組一直以來都是台灣車友們升級的首選項目。(欣單車 攝)
腳踏車這項運動,最值得投注升級的裝備是什麼呢?可能大家的答案都各有不同,筆者個人認為,如果先扣除和人身部品有關的配備,把目光放在自行車的配備上,輪組絕對是可以排進大家心目中「升級有感」的前三名(個人認為可以與之爭第一的另外兩個配備是外胎和坐墊)。

那麼本年度輪組品牌統計的第一名是誰呢?先讓筆者賣個關子,我們先來比較一下今年和去年的統計結果。

▲2020年輪組排行前十名的品牌,第一名我們就先賣個關子囉~

▲2019年的統計資料。
去年的前三名分別是MAVIC、Fulcrum以及SHIMANO,緊接著是DT SWISS、Campagnolo、Vision,上述的六個品牌在今年的統計當中依然上榜,只是2020年的名次先後順序稍微有點變化,MAVIC、Fulcrum順序不變依然佔據排頭,緊接著是DT SWISS、Campagnolo、SHIMANO、Vision,和前一年一樣,原本排頭的幾個品牌依然受到歡迎。第一名呢?別急~下回再跟各位分享,我們先跟各位一起細數一下這些品牌的特點。

排行前段的幾個品牌,其實有個共同的特點(預告:第一名除外!),就是他們各自都擁有重量表現相當優異的鋁合金輪組,筆者認為這是他們在台灣非常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原因。有在關心國外統計數據、或是看過之前我們介紹KONA輪組排行榜的讀者應該也很容易發現,這份統計的排名消長和KONA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在榜單上、以空力性能著稱的幾個品牌都沒有佔據排頭的位置。在本平台車友大調查榜單上的前幾名,多半是具備、或是以「輕量化鋁合金輪組」著稱的品牌。

比起空力性能,臺灣的消費者們多半會更注重「輕量化」,筆者認為這其實跟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關,因為臺灣對比其他國家,是一個很難讓你找到大段平路的島嶼,我們號稱地勢比較平緩的西岸地區,從台北騎到高雄,總爬升大概都還有兩千公尺左右。出門永遠都面對著高低落差,這是筆者個人認為輕量化在臺灣特別受到重視的原因,這個需求也直接反映在輪組的挑選上。

台灣對比其他國家,在地形上算是比較崎嶇的,一個國土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島上,佈滿百座高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很多國土面積比我們還大的國家,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還沒我們的一半,以日本為例,第一高峰富士山3,776公尺,咱們玉山主峰外加東、南、北峰四座山頭隨便一座都是標高3800多公尺以上。再以澳洲舉例,國土面積台灣的213倍大,最高峰2,228公尺,對比之下就可以知道台灣的地形有多崎嶇,騎腳踏車出門就沒有不爬山的,尤其是住在北部的車友,最平坦的路線大概就只有河濱可以選,陽明山系動輒都是10公里以上的連續爬坡,此因造成輕量化的鋁框一直以來都受到臺灣車友們的歡迎。

鋁合金輪組目前已經是一種發展非常純熟的配備,頂級的鋁框大多可以把前後輪輪組的重量壓制到1,500、甚至1,400公克,對於高框的clincher碳纖板輪來說,能達到這種水準、大概都是依些價格堪稱牛鬼蛇神的神輪。相較之下,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的鋁合金輕量化輪組在臺灣就更受到重視。

MAVIC

去年統計表的冠軍MAVIC今年終於被擊敗了,但是這個品牌依然是輕量化鋁合金輪組的熱門人選。假設以1,500克重的輪組為目標,KSYRIUM全系列都是防守範圍,目前MAVIC官網上KSYRIUM主要有四個型號:

  1. (1,410g)
    2.(1,475g)
  2. (1,520g)
    4.(1,650g)

▲MAVIC KSYRIUM一直以來也歷經了多次的改版,每個版本的後花鼓看起來都有點差異。(欣單車 攝)

然後也不得不提一下,一直以來它都是很多車友眼中輕量化的神兵,官方公告僅有1,295g的重量,這個重量即便是很多碳纖管胎輪組都很難達到。

Fulcrum

Fulcrum的「跑」系列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尤其是Fulcrum Racing Zero「跑零」一直以來也受到很多車友的喜愛,重量上同樣也是挑戰1,500g的優秀輪組。近代的鋁合金版本跑零擴增了框體的寬度,框體內寬從15C延展到17C,提高了對25mm、28mm外胎的支援性。雖然定位是鋁合金的輕量化輪組,但跑零的框體高度其實並不低,前27mm、後30mm。

▲跑零絕對是台灣自行車市場上能見度數一數二的頂級鋁框,雖然目前官方已經沒有單獨販售幅條全紅的紅跑零,但是這個版本在路上的能見度依然非常高,台灣各大知名爬坡賽絕對可以看到拿出紅跑零應戰的車友。(欣單車 攝)

後輪2:1不對稱的鋼絲以及造型特殊的加大花鼓耳,也是跑零一直以來的標誌外觀,配上粗壯的鋁合金幅條和框體上與幅條帽連接的塊狀凸起,突出的外觀使得他很容易在路上被認出來,相信很多喜愛爬坡的車友在升級的時候都會將跑零納入購入清單之中。

跑零目前除了黑色花鼓、黑色幅條的「基本款」之外,也有一些顏色比較特殊的版本,例如紅色花鼓配一隻紅色鋼絲的COMPETIZIONE,以及煞車邊以黑色陶瓷披覆、俗稱為「黑跑零」全黑版本。另外還有鋼絲全部火紅、搭紅黑色系車型特別對味的「紅跑零」。以下列舉目前官網上幾個「跑零」給大家參考參考~

  1. (1,495g)
  2. (黑跑零) (1,510g)
  3. (1,475g)

除了跑零之外,筆者個人覺得跑三從規格數據看來也是很值得推薦的輪組,框體前後高度和跑零一樣設定為27mm、30mm,框體寬度也和跑零相同,採用傳統鋼絲編成,花鼓不像跑零一樣使用陶瓷培林,但是輪組的重量表現其實也不差,價格也比跑零低得多。

 (1,560g)

除了鋁合金的版本,跑零現在也有碟煞版的,而且是碳纖維框體的版本,輪組重量依然是設定在1,500這個級距,但是框高提升到30mm,加上碟煞花鼓,重量稍微提升一點點,但框體高度的提升,可以預期碟煞版的跑零在空力性能上會比起傳統的框煞版鋁合金跑零更優秀:

1. (1,590g)
2. (1,570g)

DT SWISS

DT SWISS同樣也是頂級鋁合金輪組的佼佼者,目前最新的型號是PR 1400 DICUT 21,一直以來DT的頂級輕量化鋁合金框體也都是壓在]1,500g這個級距內,改了幾次型號、後花鼓鋼絲與花鼓殼體的連接也做了多次修改,框體高度幾乎保持不變,多為21mm,重量上非常有競爭力。

 (前:623g 後:806g)
DICUT 21也曾經推出過煞車邊陶瓷披覆的全黑版本,代號PR 1400 DICUT 21 OXIC。
 (前:640g 後:807g)
還有一個款式在台灣比較少被人提及,就是PR 1400 DICUT框高32mm的小板輪。
 (前:747g 後:883g)

這個框高32mm的鋁合金小板輪,官方公告的重量是1,630g,以框高來說比較偏全能型的輪組,可以保有一定程度的空力性能,而且筆者個人認為它的重量以鋁框來說依然相當理想。DT SWISS DICUT 32 OXIC輪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官方公告的最大承載重量比其他的鋁合金輪組來的更高,承載重量上限是130kg,比DICUT 21的120kg還高,對重量級的車友來說或許會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Campagnolo

Campagnolo,相信大家就算沒用過他們家傳動系統、也至少看過,最少也該聽過的吧?雖然近年來Campagnolo的變速器在台灣公路車市場的能見度顯著下降,但Campagnolo的輪組一直以來都還有相當的曝光度。在Campagnolo輕量化的鋁合金輪組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SHAMAL「瞎貓」系列了。

可能會有人覺得怎麼Campagnolo SHAMAL長得激似Fulcrum RACING ZERO對吧?早年筆者也有這種疑問,近看瞎貓和跑零,兩者不管是鋁合金幅條、花鼓耳甚至花鼓的殼體都長得極度相似,就是瞎貓的後輪編法比較特別,難道這兩個品牌的輪組有什麼關係嗎?後來筆者才知道,原來關係還真的不淺,因為Fulcrum其實是Campagnolo旗下的子品牌,只是官方並沒有刻意將此做為宣傳的內容,但兩者確實有許多共用的料件(因為也是出自同一間製造工廠)。

▲跑零和瞎貓的前輪幾乎完全相同,差別主要在後輪幅調的排列方式,看到「三組一束」的鋼絲就一定是瞎貓了。(欣單車 攝)

瞎貓的框體高度也和跑零相同,前27mm、後30mm,不過瞎貓的標示更為明顯,他們把框體接合幅條帽的凸起的高度也明確的標示出來,【24/27mm at the front – 27/30mm at the rear】。

對比跑零,瞎貓是掛著Campagnolo本家的招牌,所以後輪幅條的排列也用上Campagnolo著名的G3編法,雖然後輪與跑零一樣都是21根幅條組成,但是排列的方法並不相同,官方宣稱G3的排列法可以提高側向剛性和扭轉剛性,Campagnolo的碳纖輪組BORA系列也都採用了這項設計。

目前瞎貓輕量化鋁合金輪組也有兩個版本,一是普通版,另一種也是其他頂級鋁合金框體最近會玩的「陶瓷披覆」黑暗版:

  1. (clincher:1,449g 2-Way Fit:1,475g)
    2.(clincher:1,459g) 黑瞎貓

除了瞎貓,Campagnolo ZONDA也值得推薦,ZONDA與SHAMAL的差別,就像跑零與跑三的差異,ZONDA同樣也繼承了G3編法,只是幅條用的並非是粗壯的鋁合金幅條,重量稍微比瞎貓重一些,但1,500g出頭的重量也很有競爭力。
 (1,540g) 比跑三輕20g

SHIMANO

SHIMANO的輪組一直以來也在車友大調查佔據排頭,不過今年車友使用的比率明顯下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兩年SHIMANO並沒有推出新的公路車輪組有關?但筆者還是想刻意介紹一下,畢竟我對SHIMANO的輪組其實還挺有好感的,難得有個篇幅,夾帶點私貨吧XD。

SHIMANO鋁合金輪組在重量上其實也很有競爭力,儘管DURA-ACE C24、DURA-ACE C35問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框體和花鼓本身近年來也沒有出現重大的改版(大概也是因為鋁框的發展也逐漸達到極限了吧?),不過這兩個輪組的性能和重量其實都沒有值得挑剔的地方。DURA-ACE C35在R9100系列改版時消失了?NO~其實他是改名啦~改名叫DURA-ACE C40,原本鋁合金clincher版本的DURA-ACE C50也更名叫DURA-ACE C60。

1.DURA-ACE C24 Clincher (:618g :835g)
2.DURA-ACE C40 Clincher (:674g :834g)
3.DURA-ACE C60 Clincher (:832g 1,019g)

不知道為什麼鋁框版的C40後輪會比C24後輪的標示重量還輕1g?不過官方公告的重量就是這樣。之前說過,Clincher版本的DURA-ACE C40其實就是之前的C35,包括連板高都維持原來的35mm,筆者之前曾經實際量測過DURA-ACE C35 Clincher版本的重量,不含高壓襯帶,重量的確是1,500g出頭,以一個板高35的鋁框來說真的是輕到有些不可思議,別忘了DT SWISS PR 1400 DICUT 32 OXIC框高32mm,但是官方公告的實際重量已經超過1,600g,這樣看來DURA-ACE C40 Clincher的重量的確相當優異,框高35mm很適合作為全能型輪組使用,加上他的重量表現優異,筆者個人認為很值得推薦。

▲DURA-ACE C35 Clincher。(欣單車 攝)

▲DURA-ACE C40 Clincher,其實框高、框體以及花鼓的結構都和前一代C35 Clincher相同,差別主要在於框體上的標籤。順帶一提,SHIMANO DURA-ACE輪組上的字樣全部都被封在亮光烤漆之下,不是貼紙、絕對不會掉字。(欣單車 攝)

不過DURA-ACE Clincher系列的框體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改款了,它的框體內寬僅有15C,對照其他新款的鋁框17、甚至19C的寬度,DURA-ACE Clincher版本的框體寬度算偏窄的,或許也是它公告重量比較輕的原因。

下篇文章,我們將揭露這次2020年車友大調查,輪組品牌的第一名!請各位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2020車友大調查】輪組品牌排名 - GIANT的逆襲!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