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未來的問題。雖然我是來加拿大體驗生活的,但卻覺得一年很快就會過去,還是不太清楚自己之後該怎麼辦……」;「我現在對人生有點小迷惘!」;「我開始考慮要選擇來加拿大留學或移民,還是僅僅在台灣換一份工作就好……」這是最近遇到,幾位來加拿大打工度假、留學遊學或旅遊的年輕人對我說的話。我在想,也許很多人在台灣的年輕人,也有類似的疑惑。
「五悶」世代,逃離(潤)會更好嗎?
過去幾年,一些媒體引用 1111 人力銀行的調查,提到台灣年輕人正持續面臨著「五悶」的難題:薪水低、求職難、學歷貶、學非所用、買不了房。新冠疫情前,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問題就已引起全球對未來挑戰的警惕;疫情後,許多國家的財政和產業狀況變得更加嚴峻,各國政府紛紛用俗稱「印鈔」的方式刺激景氣下,通貨膨脹的持續升溫,更讓生活成本加重,民眾生活壓力倍增。這種種社會景況,普遍讓年輕一代感到未來黯淡無光。
無獨有偶的是,近期偶然間看到媒體評論指出,中國大陸年輕人面對嚴峻的生存環境,衍生出主要的 3 種應對方式:「內卷」、「躺平」、以及「潤」(Run)。台灣的年輕人也在「五悶」的壓力下,渴望離開台灣,期待實現理想中的生活。由於卡加立的生活成本相較加拿大的其它大城市為低,這幾年吸引了不少移民,來這裡的台灣人也逐漸增多。
來到加拿大的年輕人,常希望從我過去在這裡留學、移民及生活的經驗中,找到他們未來的方向。很幸運的是,透過與這些年輕人的對話,我得以看見自己過去的局限性,並重新檢視那些長久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假設──儘管我年近半百,比 30 歲的年輕人多了一些人生經驗,但這不意味著我就不再迷惘。透過這篇文章,我將分享加國經驗所帶給我的以下兩大思考與啟示,希望能幫助我們在不同的人生十字路口,重新思考自己的選擇和未來方向。
職涯選擇:是「一步到位」還是「先試試看」?
在我之前的文章《30 歲後的加拿大移民夢:做好準備,你需要的是肯踏出去的勇氣》中,我分享了自己追逐「加拿大夢」的經歷,並建議讀者在做決定之前要問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然而,最近我與台灣年輕人交流時,發現很多人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還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目標。這種情況下,觀望態度就會出現,而對未來感到無所適從。
相比之下,我觀察到加拿大的年輕人從高中甚至國中時期,就開始積極探索自己的興趣,對未來的職業也多半有了初步的想法和計劃。在 11 年級(相當於台灣的高二)時,他們會與輔導老師討論自己的想法、興趣及目標,並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課程學習,為未來鋪路。這種「早期職涯輔導」的模式,在台灣現行的教育體制中,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另外,我觀察到很多台灣人在職涯規劃上,更偏向於「一步到位」,即尋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並全心投入;但加拿大人常會說「Put your foot in the door」(中文就是先「踩進門檻」),先試著進入某個行業或公司工作,幾年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做調整。這種相對靈活的職涯探索方式,使他們能夠根據實際經驗來決定是否繼續留在原公司或轉行。有加拿大人甚至會開玩笑說:「如果你在同一家公司待了 5 年以上,那要麽是你沒能力找到更好的公司,要麼是你對這家公司情有獨鍾。」(作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12 年的我,可能兩者皆是,但這也反映了我在這方面仍受限於過去台灣的主流思維)
「一步到位」的選擇,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或許值得每個人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目標來反思和決定。
沒有達成目標,就意味失敗嗎?
在 90 年代成長的我們,常常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及「父母」的期望中摸索前行。許多父母會告訴孩子某些工作「沒有用」,並強迫孩子選擇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志願或職業。於是,努力讀書、考上理想的學校、找到穩定的工作、買房成家、退休……成為很多人預設的「人生標準腳本」。
然而,在這樣的框架底下,當我們沒有達到某個階段性目標,例如未能考上心儀的學校、工作不夠穩定時,似乎也就意味著我們「失敗」了──在「目標導向」的標準下,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未能及時符合社會主流期待,就等於失敗者,但真的是如此嗎?
回顧我自己的經歷,在來到加拿大之前,我在台灣一所醫院的行政部門工作了近 10 年。當時,我正準備領取資深員工的獎勵,卻斷然做出了驚人的決定:裸辭,從零開始在加拿大重啟人生。這樣的選擇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也有少數人給予祝福。而這個決定讓我意識到,即使我主動選擇了一個非常不符合社會主流的改變,卻也因此開啟了一個重新探索職涯的機會。
在加拿大,我原以為「臨床護理」就是專注於照顧病人,直到有一天,與我合作的凱西醫師告訴我:「我覺得你和一般護理人員不一樣。你來加拿大之前也是護理人員嗎?」我好奇地問:「為什麼這麼問?」凱西回答:「你的思維邏輯架構很清晰,能夠有效地整理和分析病人的資料,這是我很少見到的。」當我提到曾在醫院擔任行政主管和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後,凱西似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難怪我們合作這麼久,我總覺得你不僅僅是一名護理人員。」
我的主管吉米也曾告訴我:「我快退休了,我覺得你應該準備好接替我的職位了。」我問:「為什麼呢?」吉米說:「有你在,我工作輕鬆了很多,我相信你能夠勝任這個角色。」他提到的期望是,護理人員不僅要專注於臨床工作,還需要在面對內部衝突或處理各種問題時,展現出領導能力。這讓我意識到,許多護理人員可能因為缺乏相關訓練或處理衝突的經驗,往往把這些問題留給主管。
我以為過去的工作經歷,跟現在的工作沒有太大關聯,但原來我不是真的「從零開始」:過去的行政管理訓練讓我在工作中更加高效,也能更有條理地表達與溝通。多年的團隊領導經驗,也使我現在的工作更游刃有餘。
於是我逐漸領悟到,我們之所以想要「一步到位」,是因為擔心「走錯路」會「浪費時間」;我們努力達成每個階段性目標,因為我們害怕被貼上「失敗」的標籤。也許,我們應該先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天賦、能力和興趣,花些時間進行職涯探索,而不是受制於別人對我們的標籤。
每段人生經歷,其實都在為我們的未來鋪路。也許在「潤」與「留」之間,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延伸閱讀】
●不想一眼就看見自己的未來,那些「強國下求生存」的台灣年輕人
●為什麼同樣的履歷,在台灣叫做不穩定,到了歐洲卻被視為經驗豐富?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8
侯以德
你怎麼敢肯定{咱}出國就是要當台勞?
09月12日18:00
侯以德
見不得別人家有親友在國外當總統?😊
09月12日18:01
.Aaron_Kuo_嘉.投.
分享_提早10年退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S0vHvLEI
09月13日05:20
l
那妳在台灣和加拿大的工作是一樣的。不是台灣的問題,是妳個人問題。想住哪裡就住那裡,幸福自由啊
09月13日04:18
阿輝
沒本事的才當台勞,有本事的都當主管,怪李遠哲這廢物主導的台灣教改有夠爛嚕
09月13日04:0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