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專家揭「3大治療方式 」改善肌膚不適

新頭殼

更新於 2022年11月30日03:36 • 發布於 2022年11月30日03:36 • 新頭殼newtalk |張閔雅 綜合報導
食藥署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該1天至少使用2次保濕產品,特別在皮膚清潔後,如洗澡或洗手。   圖:葉宜哲/攝
食藥署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該1天至少使用2次保濕產品,特別在皮膚清潔後,如洗澡或洗手。   圖:葉宜哲/攝

新頭殼newtalk

冬天到了,許多人的皮膚容易感到乾癢,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了乾燥搔癢,甚至可能還會出現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苔癬化等症狀,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分享3大治療方式,改善皮膚不適的困擾。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目前全世界約有5-20%的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雖然許多人在年紀漸增之後,異位性皮膚炎也隨之改善,但也有人在長大成人之後仍持續發作,甚至繼續惡化。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牽涉到多種機制,少數特別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甚至可能需要醫師開立生物製劑或免疫抑制劑來進行治療,不過,一般常見的輕微異位性皮膚炎可由以下3大治療產品來改善:

一、皮膚保溼劑:皮膚保溼是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基本要素,含水量較少的油性軟膏通常有較好的保濕效果,含尿素成分的亦可提升保濕效果。保濕產品應該1天至少使用2次,或是在感覺到皮膚粗糙乾燥時就使用,特別是在皮膚清潔(例如洗澡或洗手)之後。

二、皮膚止癢劑(抗組織胺):市面上許多止癢藥膏也會添加薄荷醇、冬青油或樟腦等清涼劑,透過清涼感來分散對癢感的注意力,但若患部皮膚過於脆弱敏感,也可能因為清涼劑的刺激而誘發紅腫等反應,此外,2歲以下兒童應避免使用添加薄荷醇、冬青油或樟腦等清涼劑之藥膏。而對於搔癢感較嚴重的人,也可併用口服抗組織胺,但應注意第一代抗組織胺容易有嗜睡的副作用,使用後應避免操作機械或開車等需要專注的工作。

三、外用類固醇:外用類固醇可說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主力,但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會造成皮膚變薄、變色等問題,且類固醇的強度與劑型不同,適用的皮膚部位也不一樣,民眾應遵照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使用,切勿自行用藥,也勿自行增減頻率及塗藥範圍。

除這3種治療方式外,食藥署也指出,改善日常生活型態,如減少攝入致敏食物、保持環境整潔、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等,皆可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大大降低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困擾。

延伸閱讀:

元旦連假國道恐塞爆!「7大國道管制措施」這裡看

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衛福部曝5大重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