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專訪】關山國小老師 宋宜珮:讓山林成為孩子一生的老朋友

健行筆記

發布於 2022年06月22日03:30 • Timothy Li

編按:近年來,登山人口逐漸攀升,山林開放後延伸更多山域議題、山林教育上的討論,往往借鏡國外,或看到各類型評論,都是好事。

本專題以落實山林教育、山林安全出發,可能談不上遠大的制度反思,而是尋找已經或正準備著手山林教育各行各業的要角,他們身體力行,發揮熱忱奉獻所常,拋磚引玉。

改變不是一蹴可幾,不開始永遠無法改變。

過去曾在臺東市區擔任幼兒園代理老師,後來有幸考上學前特殊教育正式老師的宜珮,目前就任於臺東偏鄉的關山國小附設幼兒園,她透過業餘時間,參與教師專長增能學分班—戶外教育班,學習著正確的登山技巧與知識,包含登山裝備、無痕山林等戶外知識。

「因為小時候爸媽就會帶我去爬山,因此對大自然抱持著相當的興趣。」

也因此,大學時期就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帶領3到5年級的學童到山林生活,在戶外生活時,志工以「導引員」的身份,讓學童們自己找答案,比方「野炊」這項任務,從自己開菜單,把準備的食材列出、親自採買、食材處理、生火設備的搭設,透過週詳的計畫執行任務,過程中,更需要將成果記錄下來,哪些方式比較省時,哪些方式容易把火升起,學童透過做中學,尋找答案。

如果戶外教育不只影響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學童們多半感覺到有趣及好玩,但哪些學童可以參加,關鍵在於家長。」協會透過與家長訪談,確定與家長的理念是否吻合,才能讓孩子加入活動,家長的態度成為戶外教育重要關鍵,另外,學童在活動期間,家長也會組成讀書會,定期分享不同主題。

戶外教育的著手,不再只是靠組織或機構的單向傳播,而是從「家庭」出發,如果一場教育行動,影響得不僅是學生,而是整個家庭,包含雙親、手足與各類型的照顧者,那價值將是無窮的。

問起當時擔任導引員的初衷,宜珮覺得,多半是受到家人的影響。在擔任導引員之前,宜珮從協會解說員開始,當時於加路蘭及都蘭山做定點觀察,累積了豐富的戶外動植物知識,進而投入戶外教育工作,更透過這次的戶外教育學程,期望精進登山與戶外知識,有朝一日走入山林。

9901a8e3b934fe2d18f278279542d140.jpg
9901a8e3b934fe2d18f278279542d140.jpg
7667147fbca8c2122d6b356aa96c731a.jpg
7667147fbca8c2122d6b356aa96c731a.jpg

圖 / 宋宜珮提供

讓山林成為孩子一生的老朋友

三個月前,宜珮因為一場車禍身體受了傷,背負重物顯得吃力,透過幾次復健,身體狀況逐漸轉好,也再次燃起重返山林的希望,她認為:如果孩子能早點認識山林,親近山林,雖然戶外活動行徑間偶有辛苦的地方,但每次完成旅程的心情,是十分具有成就,這份成就將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他會更堅強,更懂得如何面對及克服恐懼。

宜珮分享到,曾在一部影片中,聽到一句很動人的話:山就像老朋友,有時候會想跟他去聊聊,變成生命中的一部分。

曾經也在大城市任教,更感受到,現代家長比較著眼於升學及成績,對於讓孩子到戶外探索及學習,抱持保留的態度,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尤其這幾年來,登山人口逐漸攀升,許多人仍然對於登山抱持著競速、征服及炫耀的態度,對環境及自然教育沒有幫助,社會無法帶給學童正確的價值及觀念。

d7a6947aefc4f46251f9176ea7ddb1e1.jpg
d7a6947aefc4f46251f9176ea7ddb1e1.jpg

圖 / 宋宜珮提供

的確,登山被歸類為體育項目,但多數體育仍是以競速為目的,登山運動應可以用另一種目的性的含義解讀,有助於登山觀念的落實。

談到最後,宜珮反問:「如果你是家長,會放心讓孩子去爬山嗎?」

志業的昇華不僅在於專業累積、熱忱與毅力,更在於有過人勇氣,跨越新領域,打破人與自然藩籬並試圖向下扎根,我相信這股力量如果持續下去,談山林保育不再只是少數人,而是應該被社會重視的議題。

臺灣有三分之二土地都是丘陵與高山,島嶼上的人民,應學習與這片土地和諧相處,因此從小態度的形塑,應不亞於知識及技巧的學習,讓山不僅是教室,而是陪伴孩子走一生的朋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