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音樂

爵士薩克斯風手楊曉恩:「爵士酒吧」之於樂手的意義是什麼?

VERSE

更新於 2023年11月17日07:13 • 發布於 2023年11月17日03:03 • VERSE
攝影/Jens Thekkeveettil
攝影/Jens Thekkeveettil

端看爵士樂史,「酒吧」可謂這門藝術最親密的夥伴,它同時扮演著樂手的搖籃與競技場,沉澱、激盪出無數偉大的現場演奏。然而,一位專業樂手究竟是如何思考這個表演場域?《VERSE》邀請台灣著名薩克斯風演奏家楊曉恩為我們解密,重新走過那些她眼裡曾掠過的爵士酒吧風景。

文字/楊曉恩

編輯/郭振宇

不知道大家在看日劇時,是否曾注意到劇中經常會有一處場景,可能是一家餐廳、一間居酒屋或一間酒吧,日劇的角色們總是在每天下班後,又固定聚集在這裡,談論上班時不會講的話題,也在杯觥交錯的同時,慢慢交流彼此的內心,推進劇情的進展。如果說,爵士樂手的社群,就像一齣真實人生的戲劇,那麼爵士酒吧,正是一個讓大家彼此認識與交流的重要場所。

回想我當初接觸爵士樂時所聽到的現場演奏,除了國外著名樂手如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之外,就是當時在地樂手們在台北各個爵士酒吧的演出了。不論在天母的菲島屋,看著薩克斯風手董舜文與他的老師、菲藉薩克斯風手Met Francisco在Jam Session中的精彩對決;或在金山南路的Brown Sugar,聽到馬來西亞吉他手Remy的演唱;或在台北藍調酒吧,感受長號手John van Dersen熱力四射的即興演奏;或是在雙城街的Farm House望著台上兩位外國小號手使出渾身解數的trading,都讓當時的我,更加堅定自己想成為樂手的夢想。

楊曉恩與Ben Rigor在藍調演奏。(照片提供/楊曉恩)
楊曉恩與Ben Rigor在藍調演奏。(照片提供/楊曉恩)

爵士酒吧不僅是年輕人想成為樂手可能看到的第一道風景,也是樂手養成過程中,重要的真實學校與殘酷擂台。當變形蟲爵士樂團於台北藍調酒吧駐演時,尚未加入樂團的我,開始每周前往台北藍調報到,他們慷慨地提供我sit in的機會,讓我從零開始,透過在爵士酒吧現場的聆聽與共演,慢慢累積演奏爵士標準曲的能力。記得剛開始經常在即興演奏中迷失方向,當時一位資深的業餘樂手告訴我:「即使正在即興演奏,也不要忘記聽見原本旋律的聲音。」而這個建議現在對我來說依然受用。

爵士酒吧的「jam session」與「sit in」

漸漸地,我成為台北藍調的常客,認識了許多像我一樣想成為樂手的爵士樂愛好者,而台北藍調的創始者與老闆蔡爸給予我們許多的優惠與幫忙,我們不只在那裡jam與sit in,也在中場休息時,討論蔡爸所播放的爵士樂唱片或現場Live影片。我們形成一個交錯的社群,聚集的場所開始擴散。除了台北藍調,還會約在其他音樂場所如唱片行、其他爵士樂酒吧,討論音樂或一起演出。台北藍調對我來說,是當時我們那一群樂手學習爵士樂並形成社群的原點與推進力量。

照片提供/楊曉恩
照片提供/楊曉恩

因此,不同的年代、城市、與社群,都會以不同的爵士酒吧作為爵士根據地。如果說,古典音樂作品,是在作曲家的工作室、樂團排練室、以及音樂廳等場所依序完成的話,那麼爵士樂作品,就是在爵士樂手的練習室、樂團排練室、爵士樂酒吧等場所接力完成的。

現代爵士樂以Bebop為首,於1940年代中期漸漸與舞蹈及娛樂分離後,由於強調即興演奏,因此作為爵士樂日常演練與實踐場所的爵士樂酒吧,便越形重要。前陣子來台的爵士鋼琴大師Kenny Barron談到爵士樂教育時,就認為爵士樂手始終得離開學校,進入真正的舞台上實習,而爵士酒吧的Jam Session就是一個最佳的演練場合。例如自2005年開始營業的Sappho Live,不但成為21世紀初新一代爵士樂手的根據地,其每周二晚上的「jam session」也吸引了眾多樂手與樂迷前往感受爵士樂的即興魅力。

攝影/Oleg Lekhnitsky
攝影/Oleg Lekhnitsky

所謂的jam session,就是在沒有任何彩排下進行演出,樂手可以當天自由報名參加。舉辦jam session的爵士酒吧,通常會雇用一個house band,作為當天的基本樂團成員,同時控制jam session的流程。為了讓來報名的樂手都能享受並學習演奏的樂趣,house band通常會慎選每首曲目一起演奏的表演者——換句話說,誰也不知道當天晚上前往jam session時,會與哪些樂手演奏哪些曲目,相當刺激。而不同國家或城市的樂手來到當地時,經常會參加爵士酒吧的jam session,以便認識當地樂手,也有介紹自己的作用。例如,我去日本東京旅行時,就曾數度前往高田馬場的爵士酒吧Intro,參與他們著名的jam session,觀賞日本樂手的演出、與他們交流。

除了jam session,「sit in」是另一種在爵士樂酒吧學習及介紹自己的方式。所謂的sit in,是指爵士樂手到爵士酒吧欣賞一場已經排定的演出時,向台上的樂團要求臨時參與他們的演出——可以說,sit in的爵士樂手是在未經排練的情形下,與台上的樂團一同演出。前不久受河岸留言邀請來台演出的爵士木管演奏者Eddie Daniels,就在台上分享,他年輕時到紐約著名爵士酒吧Village Vanguard欣賞爵士薩克斯風巨人Sonny Rollins的表演時,大膽提出了sit in的要求,進而結識Sonny Rollins,並向他學習的故事。我自己也曾在東京的爵士酒吧Body & Soul,臨時sit in日本薩克斯風手近藤和彥的五重奏,並結識當時一起演出的其他樂手,以及Body & Soul的女主人関京子。

Sonny Rollins(照片來源/Wikimedia)
Sonny Rollins(照片來源/Wikimedia)

世界的爵士酒吧

除了學習爵士樂與社群交流,爵士樂手也可以在爵士酒吧體驗特別的文化。例如,台北藍調曾經販售的藍調炸醬麵,到現在可能還是國內外樂手津津樂道的美食。而我在日本也曾經造訪最小的爵士酒吧Jazz Spot Hot House,只有約四、五坪的空間裡,演奏者與客人無比地親密,由女主人端上的一道道日本鄉土料理擺滿了餐桌,在昏黃燈光與酒精的催化下,形成味覺與聽覺的奇特饗宴。我後來也曾經在此演出,可惜女主人於Covid疫情流行期間不幸過世,這家店也就成為絕響了。

另一方面,在某些爵士酒吧演出,可能成為爵士樂手努力的目標與成功的象徵。例如最近描寫日本爵士樂的動畫電影《Blue Giant》中的主角,便以18歲以前能在東京爵士酒吧最高殿堂(電影中是影射東京Blue Note)做專場演出為目標。我曾在2017年很幸運的與瑞典鋼琴三重奏musicmusicmusic在斯德哥爾摩著名的爵士酒吧Fasching演出。Fasching成立於1977年,歷史悠久,是國際知名樂手經常到訪演出的爵士酒吧,在那裡,我體驗到無微不至的服務,包括樂手休息室中所提供的精緻餐飲、試音時細心的溝通與調整、以及演出時在台上體貼地準備毛巾與水。

Fasching(照片來源/Wikimedia)
Fasching(照片來源/Wikimedia)

爵士酒吧也經常成為觀光客造訪各國都市的景點。我在Fasching演出時,就遇到一對自義大利來旅遊的情侶前來致意,表示他們喜歡我所改編的台灣歌謠。而近十幾年來,我發現前來台北藍調的觀眾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歐美的觀光客,有許多本身就是爵士樂迷,因此來台灣觀光時,特別尋找爵士酒吧作為晚上的去處。

在爵士樂發展相當蓬勃的日本,爵士樂不只是都市中的白領階級及知識分子才會聆聽的音樂。2016年我隨著日本低音提琴手安カ川大樹巡迴日本時,去了許多不同的城鎮演出,記得在和歌山演出後,有一位手上有傷痕的漁民前來握手致意,他手裡的熱切,告訴我他喜歡我們的音樂。

最近,台灣許多城市紛紛開起新的爵士酒吧與演出場所,令人樂見其成。在漫長的演奏經驗中,我逐漸了解,我們其實是透過爵士樂理解這個世界,同時表達著自己,爵士酒吧不僅是讓我們連結與交會的場所,也培育著爵士樂手、壯大爵士樂社群。因此,要發展並維繫爵士樂,不能只靠一年數次的爵士音樂節或音樂廳裡的爵士音樂會,「爵士酒吧」才是爵士人日日反覆實踐的重要空間。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