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中國呼吸道5毒入侵,「清冠一號」能有效對付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3年12月01日09:39 • 發布於 2023年12月01日09:3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淑宜 圖/邱淑宜攝
中國呼吸道5毒入侵,「清冠一號」能有效對付
中國呼吸道5毒入侵,「清冠一號」能有效對付

中國爆發呼吸道疾病疫情,包括流感、腺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肺炎,我國疾管署已宣布即日起「機場戒備」。感染呼吸道疾病只能看西醫?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實驗顯示,治療新冠肺炎成效佳的清冠一號,拿來治療呼吸道疾病都有效。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在中醫看來,只要根據季節、病症用藥,即可有效治癒疾病。尤其新冠疫情期間廣泛使用的清冠一號,不只治療新冠肺炎,對於流感、類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甚至黴漿菌都有效。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中國古時常有瘟疫流行,中醫治療瘟疫很有經驗,清冠一號的處方來自明代治療瘟疫的主要方劑「荊防敗毒散」,其針對的症狀如惡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腮腫、無汗、鼻塞、咳嗽等,都跟呼吸道疾病很像,「但是明代、清代使用這個方劑並不是那麼精準,所以我們在科研的條件下修正配方,進行加減,從古方調整為台灣清冠一號,讓處方更精準、更安全,使用上更便利。」

清冠一號適應症為「外感時疫」,不只新冠肺炎、治療呼吸道疾病都有效

清冠一號2021年取得臨時藥證的適應症為「外感時疫」,意為「流行性傳染性疾病」,蘇奕彰指出,所以清冠一號對流感、類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蘇奕彰說,冬天天氣很冷的時候,風寒跟寒濕病毒特別活躍,可是它們進到人體後快速引發身體發炎,化熱轉為濕熱溫病,「這樣的病毒比較頑固,」新冠病毒如此,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等也類似,身體產生的反應都一致,「長時間中醫在臨床上都是處方這類的藥物治療病患,一直都很有成效,我自己過去治療各種重症肺炎也都是朝這個方向。」

清冠一號的處方包含10種中藥:魚腥草、板藍根、荊芥、防風、桑葉、黃芩、全栝簍、厚朴、薄荷、炙甘草,蘇奕彰說,清冠一號整個方劑既有抗病毒藥的成分,也能調控免疫激素風暴,控制身體發炎的狀態。

台灣近來黴漿菌大流行,清冠一號對於黴漿菌也有效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清冠一號成分中的黃芩,具有抗細菌的功能。

詹永兆說,在治療呼吸道疾病上,中醫師會依病人症狀調整處方,比如感染黴漿菌會咳嗽咳得厲害,這時除了清冠一號的基本配方,醫師會再加上止咳化痰的中藥,比如麻杏甘石湯用於止咳化痰效果非常好。

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子瑜說,秋冬季是流感高峰期,面對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中醫不但會以對應症狀的藥物治療,更會注重不同的個體、體質來辦證用藥。比如以銀翹散、麻杏甘石湯或加味玉屏風湯治療流感,如果病人咽喉腫痛則加板藍根、黃芩、石膏治療,胸悶加藿香、鬱金。呼吸道融合病毒可用麻杏石甘湯、定喘湯加三子養親湯;氣喘者加葶藶子、射干;痰深難出加桔梗、栝蔞仁;發熱惡風加柴胡、芍藥。

調控免疫功能,避免後續疾病發生

新冠疫情期間,清冠一號治療新冠肺炎成效斐然,新冠疫情結束後,為了確認清冠一號對其他病毒細菌的效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進行後續研究。助理研究員魏紋祈指出,動物實驗證實清冠一號可透過多靶點方式,調控免疫訊息傳導,避免產生身體過度發炎等免疫失調的情況。

魏紋祈說,現在已經知道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肺炎鏈球菌、鰴漿菌甚至腸病毒,這些病原體都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調,免疫失調會造成細胞激素風暴,嚴重的話會引發全身多重器官衰竭。研究顯示,清冠一號主要就是藉由多靶點的調控,來調控與發炎相關的激酶訊息傳導的路徑,因而它可以有效避免發炎細胞激素過度產生,防止後續疾病發生。

基因體學研究也顯示,清冠一號可調控多種與病毒、細菌及黴漿菌誘導肺炎的相關基因表達;從藥理研究及臨床治療觀察結果,得知清冠一號可改善病毒、細菌等多重病原體誘發之免疫失調相關疾病。

抑制腸病毒也有效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究員邱俊棠也指出,在H1N1流感病毒株感染細胞與動物的實驗證實,清冠一號可以透過抑制流感病毒神經胺酸酶的活性來阻斷流感病毒複製,針對克流感抗藥性病毒株,清冠一號一樣有效。此外,動物實驗也顯示,清冠一號可以降低發炎細胞激素的產生,改善小鼠肺部因H1N1流感病毒感染造成的肺炎現象。

清冠一號甚至對腸病毒也有效,邱俊棠說,在腸病毒71型細胞實驗上,清冠一號可以大幅減少病毒複製,在感染腸病毒71型且達致死劑量的小鼠試驗中,使用台灣清冠一號顯著增加小鼠存活率,小鼠肺炎情況明顯改善。

延伸閱讀:

黴漿菌感染症狀狂咳嗽!黴漿菌原因、飲食和治療一次看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什麼?有何症狀?治療、病程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