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上稿 07/08 22:56更新時間 07/09 06:49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東縱谷玉富自行車道舊鐵橋段位於歐亞、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又有池上斷層通過,雖海岸山脈側每年平均抬升1.7公分,但建於日治時代的鐵路橋仍撐過百年歷史,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地質及橋梁景觀,但去年9月18日池上地震造成老橋受損,封橋10個月後總算在本月動工整修。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經爭取中央災修經費4000多萬元,災修工程預計明年6月完工。
玉富自行車道的舊鐵橋段,原為台鐵花東線的秀姑巒溪大橋,建於日治時代迄今百年歷史,2007年交通部台鐵東里段的鐵路截彎取直工程完工,路線切換至新線,從此火車改走「新秀姑巒溪橋」,新橋是從玉里鎮源城跨越樂樂溪,新線經玉里鎮長良至富里鄉東里車站,舊線及舊橋才這才「退休」,並在地方爭取下由玉里鎮公所規劃為玉富自行車道。
由於橋梁底下有活動斷層池上斷層通過,且為世界唯一跨越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交界的鐵路橋梁,甚至橋梁東邊靠海岸山脈一側,目前仍以每年平均1.7公分速度「長高」,因此橋梁東側明顯比西邊還高,橋中央還設置板塊交界地標,堪稱活的地質教室,也是交通部觀光局推薦的「板塊騎遇」自行車路線。
去年0918池上地震在東部造成嚴重災情,地牛不僅把台鐵新秀姑巒溪橋震損,台鐵花東線斷了半年多,期間只能用「類火車」接駁,玉富自行車道舊鐵橋段也因此受損封閉,東西兩側都用鐵圍籬圍起,騎自行車的遊客到此只能折返。
縱管處表示,鐵路橋產權仍為台鐵所有,目前仍為玉里鎮公所與台鐵簽約認養,去年地震後造成橋梁上部結構橋面版偏移、鋪面扭曲變形,且下部結構A1~A2橋台、P1~P26橋墩裂損,橋台縱向位移,恐有落橋之虞;因修復費用龐大,縱管處協助玉里鎮公所經由地方災害通報系統,報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爭取復建經費,為爭取修復時效,橋梁的規劃設計由縱管處代辦。
縱管處工務課說明,經工程會挹注經費4000多萬元,本月修復工程已經動工,目前設計主要是耐震補強,因橋梁並未開放車輛,只有行人和自行車,較無承重問題,修復工期預計1年,考量施工期間與颱風汛期重疊,因此預計明年6月底完,讓民眾和遊客體驗板塊交界的特別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