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蘇山保護區(Bossou Hills Reserve)的黑猩猩展現了高超的工具使用能力,用石頭敲開油棕堅果獲取營養,但並非所有個體都擅長這項技術。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揭示,不同黑猩猩的敲擊效率存在顯著差異,部分個體能更快、更成功地完成任務,顯示出工具使用的個體差異可能與認知能力和學習經驗密切相關。
科學家觀察了1992至2017年間3,882次黑猩猩使用石頭工具的行為,並以五大指標評估其敲擊效率,包括完成時間、每顆堅果的敲擊次數、成功率、堅果被敲動的頻率以及工具切換次數。結果顯示,除了工具切換次數外,其餘指標均顯示出個體差異。一些黑猩猩完成同樣任務的速度是其他個體的兩倍,且效率隨年齡增長至11歲達到高峰,但性別並未影響表現,與過往研究的女性優勢結論不同。
性別不影響表現,顛覆過往研究雌性具備優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vEsdz0w8M&t 影片展示了2012年波索黑猩猩在敲堅果效率上的個體差異。第一位是14歲雄性黑猩猩Peley,成功敲開了兩顆油棕堅果。第二位是15歲雄性Jeje,未能敲開任何堅果。第三位是32歲雄性Foaf,成功敲開了一顆堅果。Peley的片段拍攝於Jeje和Foaf之前的幾分鐘。影片來源: Sophie Berdugo與Tetsuro Matsuzawa
這項研究首次從長期數據中揭示了工具使用行為的細微差異。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某些黑猩猩擁有更強的運動技能或認知能力,使其能以更少的能量換取更多食物,從而在演化上佔據優勢。此外,黑猩猩的敲擊行為類似於人類早期的奧都萬(又稱"奧杜韋文化"Oldowan)石器技術,進一步鞏固了工具使用與認知發展之間的聯繫。
敲擊技能讓黑猩猩以更少能量換取更多食物
這項研究還為靈長類考古學帶來啟發——某些個體可能對群體工具文化的傳承貢獻更大。通過長期觀察和比較,我們能更深入理解工具使用在靈長類動物演化中的作用,也有助於探索人類文化和技術發展的起源。
這項成果發表於《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Tetsuro Matsuzawa (CC BY 4.0)
影片來源:NPG Press、Sophie Berdugo與Tetsuro Matsuzawa (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CC BY 4.0)
參考論文:
Reliable long-term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wild chimpanze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Nature Human Behaviour
延伸閱讀:
1、最新研究顯示,母海獺比公海獺更常使用工具,以擊破堅硬貝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