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基金會即將邁入六十週年歷史,自1990年證嚴上人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不僅是綠色環保先驅,所有政策更是與時俱進,秉持友善環境、友善地球的願景,除了長年推動茹素,著重身心靈環保,座落於關渡靜思堂的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更把製作淨化人心的節目化為實際行動,為了進一步落實永續發展核心價值,透過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4.1版之既有建築運營和維護項目評比(LEED v4.1 O+M),促使關渡靜思堂成為慈濟第一座躍上國際級的綠建築。
27日在關渡靜思堂舉行LEED黃金級認證授牌典禮,美國綠建築協會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親臨現場,他認為雖然最大、最高的綠建築都不在臺灣,但是他看到的臺灣是最用心的綠建築。關渡靜思堂邁向綠建築的顧問團隊是101大樓,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也蒞臨授牌典禮,她分享101大樓是全世界唯一拿下雙白金級認證的超高大樓,顧問團隊從慈濟「善的延續」角度出發,希望將經驗傳承,創造臺灣成為一個永續的生態環境。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合心精進長姚仁祿指出,土地從一開始,慈濟的建築委員們就已經做好基礎。王明德建築委員更透露,在證嚴上人的理念下,興建關渡靜思堂的過程中,全力維護週邊樹木不受損傷。關渡靜思堂是2023年啟用的既有建築,地上2至4層為大型空間主體建築,5至9層內縮為三個量體以柔化整體建築,增加內部通風採光,減少建築物對環境的壓迫感。基地位於臺北關渡平原,比鄰大屯山、觀音山,擁抱大自然卻也占有密集交通網的優勢,節省通勤與碳排放,在提高生活便利性與土地使用強度,做了最佳示範。特別是近年氣候變遷與自然災害日益惡化,慈濟基金會熊士民副執行長指出,慈濟不僅重視環保議題更重要的是實作,跟大自然共存。
初始設計融合豐富的人文與生態元素,設置雨水滯洪池、營建不改環保初衷,使用無毒、回收材料及C2C搖籃到搖籃認證、FSC永續森林認證等永環保建材,以減少消耗自然資源;裝設能源計量表實現更高水平能源績效、增強冷媒管理減少對氣候變遷的直接影響;實施有效的清潔程序。值得一提的是,關渡靜思堂裡有「常不輕」蔬食餐廳、全店規模的「全家素食便利商店」,還有「大愛感恩科技」以寶特瓶回收再製商品,將永續概念推廣給社會大眾。建築的亮點之一為設計「人文藥草園」,種植40多種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突顯了「百草皆是藥,萬物皆有良能」的理念。此外,建築還包括多個象徵意義深遠的藝術與文化空間,如「宇宙大覺者」佛像、「大宇宙 ‧ 大覺者 ‧ 小藥草」人文特展及近期的「滿納海學校.靜思語特展」等。姚仁祿進一步說明,參觀關渡靜思堂的民眾,透過慈濟志工導覽,讓運作更加順暢,同時也藉由環境教育取得卓越與創新績效。
根據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在2024年發布的《影響力報告》,LEED已經應用在全球186個國家和地區、至少19萬7千個專案中。所有認證專案原則上會在獲得認證的一年內減少1,540萬噸碳排放。LEED認證綠建築可以減少使用11%的水資源、降低25%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降低34%,整體運營成本相較於非認證專案,節省約2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中指出,人的一生90%的時間都在建築內部度過,建築與人的健康關係緊密,LEED認證空間可以為建築使用者打造更健康的環境。
目前,臺灣已有超過350個LEED認證專案,主要集中於高科技領域,而慈濟進入綠色認證領域,為臺灣的LEED認證格局注入新元素,拓展了結合永續與文化價值的新視角。這一里程碑不僅豐富了臺灣的綠建築版圖,也激勵了各行各業採用永續實踐,促進一個更加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綠色生態系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