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你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公司,而是金錢本身。」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4月26日08:08 • 發布於 04月23日01:0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你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公司,而是金錢本身。」

文/藤野英人;譯/邱顯惠

理解銀行的角色後,我想你對「儲蓄」的印象可能會有所改變。儲蓄看起來是為了自己,但實際上它也可能成為支持陌生人的夢想基金。

另一方面,有人說日本人「過於偏愛儲蓄」。

相較於將工作賺來的錢花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可能大家無意中都接受了儲蓄較為「清白正確」的教育觀念,因此許多人都會儲蓄而不願花掉。

如果將錢存入銀行,而且銀行確實將這筆錢用於貸款時,就會產生剛剛提到的「讓錢在社會中循環的效果」。但可惜的是,實際上銀行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未能將存入的資金有效地用於貸款」。因此,你存入銀行的錢是否真的對社會有益,還是有些疑慮。

此外,還有許多人會將現金直接放在家裡,也就是所謂的「衣櫥存款」。

日本的個人金融資產約為一九○○兆日圓,現金加存款為一○五六兆日圓(截至二○二○年十二月底)。其中現金(即衣櫥存款)高達一○一兆日圓。

這個數字的單位太大,可能讓人難以理解,但日本政府每年使用的國家預算金額(一般會計歲出總額)約為一○○兆日圓,也就是說個人的現金加存款金額竟然接近國家預算的十倍。

這是日本在先進國家中獨有的傾向,而歐美人士並沒有那麼看重儲蓄的價值。他們傾向於將錢花在消費和投資上,讓金錢不斷地循環,進而活化經濟。

截至二○二○年三月底,日本家庭金融資產(個人資產)中的「現金、存款」占比為五四點二%,而美國則僅有一三點七%。

相反地,美國人在股票和投資信託上使用了更多的資金。這是因為在美國,「要增加資產最好還是選擇投資」的價值觀已經根深蒂固。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將現金存在手中呢?

這是我的假設,可能日本人就是單純地「熱愛」金錢。

日本人喜歡金錢本身、喜歡紙鈔和貨幣這種實體形式的錢,所以不願意花掉。

我從事處理金錢的工作,也經常有機會遇到超級富有的人。確實有這種人存在,他們「非常非常喜歡作為貨幣的錢」。

他們擁有花不完的錢,卻不願意使用。因為他們非常喜歡錢,不願意輕易放手。

我經常對那些幹勁十足試圖挑戰新事業的創業家說:「你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公司,而是金錢本身。如果你無法創造出能夠戰勝金錢魅力的商品和服務,顧客就不願意購買。」

對於猶豫是否要買新包包的消費者來說,選擇不一定是「要買Louis Vuitton還是Hermès?」不如說大多數的情況是「要買Louis Vuitton還是把錢留在手中?」

「如果擁有許多心愛的錢,應該就能變幸福,因此盡量不想讓錢離開手中。」──這種價值觀推動了人們「儲蓄」的行為。

然而,如果每個人的首要目標都是把錢留在手中,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推動經濟循環的契機是「消費」。因此,如果沒有消費,金錢就不會流動,經濟活動也會變得緩慢。換句話說,這不會為整個社會帶來幸福。

日本長達三十年的經濟不景氣,也可以視為是那些「不願意花錢,想把錢留在手中」的人們做出選擇的結果。

當然,如何處理金錢是個人的自由,所以我並不是想說:「儲蓄是不好的。」

但是,我們應該擁有更多元的選擇。不是憑感覺選擇「儲蓄」,而是應該在了解其他選擇後,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選擇。

「股票投資」就是其中一個「其他選擇」。

假設有某家公司想要製造新商品,手中已經有創意、技術和勞力了,但是缺少大量資金。

對於這樣的公司,有一種方法可以籌措資金,而不需要向銀行貸款。他們會告訴大眾:「你願意以『股票』的形式購買我們公司的權益嗎?賺錢之後,我們會定期分紅利給你。」藉此集資。

如果你認為「原來如此,這家公司似乎有前途」,然後購買了股票並成為「股東」,那麼根據你持有的股份,你就能在該公司擁有發言權。股票的英文是「share(股份)」,意思就是「分配、分發」。

如果這家公司受到消費者的支持,能夠賺取很多錢,你就能根據你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到利潤,或是當你持有的股票價值上漲時,你也能從中獲得收益。

投資股票不外乎就是在支持企業、幫助創造新社會,打造美好的未來。

然而,在日本不知何故,有很多人對投資抱持「投機」的印象。投機是指賭博、打賭的行為。

當你將錢存入銀行時,存摺上會印著存入金額的數字,所以你會感到放心:「錢確實在這裡了。」但是用於股票投資的錢則會從你手中消失。

但實際上錢並沒有消失,而是轉變成股票的形式繼續存在,雖然乍看之下,它似乎從存摺上消失了,因此你會感到「害怕」。而且,這就好像將自己的寶貴資金送往股票市場這個競技場,讓它們出去奮戰一樣,於是你就會盯著股價的波動而焦慮不安。

「我討厭這種不安的感覺,無法積極地進行投資。」經常聽到人們這樣說。

另一方面,美國人(不僅是美國人,日本人當中也有一些人是以健康的心態享受投資)的認知,則是「雖然現金的確減少了,但相對地,股票這種資產卻增加了」,因此能以平靜的心態過日子。

我希望你能了解一個結果: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一五年的二十年間,日本的家庭金融資產增長了一點五四倍,美國則是三點三二倍(出自〈平成二八事務年度金融報告〉)。

你是看到眼前「實實在在」的錢才能感到安心?還是即使金錢改變形式存在也能視為自己的資產?這種意識上的差異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富裕程度。

只要稍微調整對金錢的心態,未來的富裕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我希望將這個事實傳達給即將踏入社會的你。

※ 本文摘自 《早點知道就好了!改變一生的金錢觀》,原篇名為〈擁有「儲蓄之外的選擇」吧!〉,立即前往試讀►►►

早點知道就好了!改變一生的金錢觀:14歲就能學的致富習慣,學校沒教,但你一定要會 - 藤野英人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