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年,中國各大城市的Live House和音樂節現場,湧現許多台灣獨立樂團的身影,不少場次還一票難求,社群平台上也出現「三千台團上大陸」的討論,甚至有人說這是「台灣獨立樂團大陸元年」的起點。
文字/温伯學
圖片/《樂隊的夏天》微博
這波在中國的台團熱潮從何而起?這六年來又歷經什麼樣的變化?《VERSE》分別採訪中國自媒體、音樂經紀團隊、台團巡演經紀人、政治大學副教授的觀點與看法,為新世代台團進入中國的路徑與定位勾勒出輪廓。
2016年開始,台灣獨立樂團的創作能量與聲勢快速成長:落日飛車發行EP《金桔希子 JINJI KIKKO》帶起復古浪漫的音樂風潮,並且透過串流平台快速走向國際;以拳拳到肉的現場演出橫空出世的草東沒有派對也在同年發行首張專輯《醜奴兒》,精準捕捉年輕世代的無力與掙扎,於隔年第28屆金曲獎一舉斬獲六項大獎。隨後,茄子蛋、deca joins、老王樂隊、美秀集團、傻子與白痴、告五人等新生代樂團紛紛崛起。
這些樂團不僅在台灣獲得矚目,也逐一在中國打響知名度。
2018年,中國的社群平台開始出現「三千台團上大陸」的討論—「台團」的火爆程度不只在網路熱搜,或是抖音上的熱門短影音上,更呈現在各大音樂綜藝節目、音樂節及live house的現場演出陣容中:台下歌迷跟著草東沒有樂隊高唱「殺了它 / 順便殺了我 / 拜託你了」,或者歌手楊坤在節目選唱茄子蛋的〈浪子回頭〉,使這首歌紅遍網路社群。
在兩岸政治關係越發緊張的狀態下,台團前往中國的演出活動卻空前活躍,即使COVID-19疫情期間暫時沉寂,但在全面解封後,立即恢復疫情前的熱度,出演頻率更是有增無減。
長期關注台灣音樂的中國自媒體「小島音樂速報」自2018年開始,每年底分析、統計該年度台灣獨立樂團與創作歌手在中國演出市場的概況。在最新一篇的年度回顧文章中,他以〈2023是迄今最多台灣音樂人赴陸演出的一年〉為標題,指出2023年至少有120組來自台灣的樂團/創作歌手到中國演出,相較2018年的80組有近兩倍的成長。
踏上巡迴旅程之前
其實,早在2010年前後,林生祥、熊寶貝、Tizzy Bac等不少獨立樂團都曾進入中國舉辦小型巡迴演出或參加音樂祭,創作歌手陳綺貞、安溥(張懸)在中國也有許多歌迷,但整體卻未形成2018年迄今的規模化發展與熱度。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俊銘認為,台灣獨立音樂在中國一直有受眾,之所以在近年凝聚起來,社群平台快速發展是關鍵。
早期的社群平台如豆瓣的小組、百度的貼吧已存在喜愛台團的小眾文藝青年。2017年,中國網路使用人口突破七億,網路普及率達54.3%,手機上網人口達97.5%,加上新浪微博的超話成熟發展,抖音、 小紅書等新型態社群平台興起,90後生活交際圈重心已轉移至社群平台。此外,過去在主流媒體中不易被看見的台團音樂、現場演出影片,也更加容易以影音的形式在網路上流傳,甚至在演算法的機制下,茄子蛋的〈浪子回頭〉、告五人的〈唯一〉、〈愛人錯過〉等歌曲在社群平台上爆紅,成為「抖音神曲」。「『部落化』是社群的特色,人們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同溫層,讓這些一直存在的、較小的群體能強化彼此的連結,進而產生影響力。」黃俊銘說。
因此,音樂創作者不用再經由傳統的方式,投入大量的宣傳與行銷資源開拓新市場,只需要透過社群尋找受眾,相對的,活動主辦方也能藉此物色合適的演出團體。
然而,要進入陌生的環境,仍有相當的門檻。對於多數沒有大型唱片公司支持的獨立樂團來說,因應市場需求而生的相關場館建設,包括活動主辦方、巡演經紀公司或各地promoter,都是台團在2018年後能順利打入中國巡演市場的另一項關鍵。
來自台灣的巡演經紀人Z已有八年的工作經驗,曾協助多組樂團進行中國巡迴,他提及兩岸表演市場的差異:「現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幾乎都和台北一樣,會有數個不同層級的live house,但各地場館的興起和衰落速度都非常快,可能今年才剛開幕,三個月後就倒閉了,加上中國法規會依照實際狀況『調整』,如果有人檢舉,可能隨時都會停止演出,外地的樂團很難掌握第一手的資訊,因此相當倚賴巡演經紀或在地團隊的接洽與協助。」
除此之外,動輒十座城市起跳的巡迴演出,如何處理票務,接駁長程的高鐵、飛機,打點各地文化旅遊部門、公安機關……一連串細節都是考驗,有在地團隊協助申請報批、安排差旅、溝通場地等工作,大大減低了巡迴成本,讓樂團能更專注於演出。
「進口」音樂的魅力
提升台團在中國的知名度與熱度的另一項關鍵,還有自2019年開播第一季的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推波助瀾。節目齊聚兩岸樂團進行比賽,不僅使「地下搖滾樂」走進大眾的視線,也成功捧紅數支中國樂團,包含經營超過二十年的新褲子、二手玫瑰;中生代具有濃厚鄉土色彩的五條人、九連真人;以及新生代的回春丹等。
除了中國樂團之外,《樂隊的夏天》的舞台上也能見到來自台灣的樂團,包括宇宙人、傻子與白癡、椅子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等,「進口」台灣樂團,既滿足了政治上的目的,也一定程度反映台團在中國的熱度。節目的熱播掀起大眾「聽團」熱潮,Live House、音樂節的表演場次激增,反過來刺激市場對於台團的需求。
中國樂團發展已然成熟並商業化,所以相較於長久耕耘本地市場的中國樂團,台團對於中國樂迷的吸引力為何?「台灣的樂團有政府補助,作品普遍都會製作得比較精緻。」小島音樂速報點出台灣樂團在錄音作品上的優勢。若逐一翻看樂團作品的製作名單,也能看見陳建騏、韓立康、陳君豪等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製作人在幕後操刀,反映出這幾年台灣的獨立和主流音樂圈的界線日益模糊,或者說,台灣的所謂獨立樂團能接近流行音樂的製作水準。
巡演經紀人Z補充他的觀察,「台灣很多樂團都是從高中、大學時期開始玩團,但中國的學生並沒有如此蓬勃的校園創作環境與氛圍。越早接觸音樂,樂團勢必會玩得比同齡人好。」整體社會氛圍影響創作人才的養成,使新世代的台灣樂團,相較同輩的中國樂團,在音樂上的表現更加成熟。「兩岸的主流語言都是華語,當有人用相同語言、但不太一樣的詞彙講述故事時,對於聽眾會產生既陌生又熟悉的吸引力—而且,創作自由始終是台團最大的優勢。」
難以忽視的巨大市場
經歷三年的疫情封控,中國的演出迎來報復性成長,但是,過熱的市場也帶來許多亂象。
2023年夏天,音樂經紀團隊「睦木文化」負責人Gina、湘慈帶著旗下的樂團溫蒂漫步巡迴上海、南京、廣州、武漢、重慶、北京等12個城市—如此的巡演規模,是台灣市場所難以企及的。但她們也分享:「其實疫後全世界演出市場的狀況都不穩定,但在中國大陸特別混亂,例如很多演出會突然取消,可能是因為票房不好,或是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這是疫情之前比較不會發生的。」
即使充滿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中國龐大的市場誘因,仍然吸引許多台團前撲後繼演出。透過在中國巡演累積經驗與資本,再回到台灣錄製作品、提升音樂品質,已是許多台灣樂團的經營模式。
未來溫蒂漫步也計畫往歐美市場探索,湘慈說:「除了賺錢,我也會好奇我們樂團有沒有辦法在更競爭的環境裡生存。所以大陸市場是我們跨出去的第一步,經營當地的樂迷、理解他們的文化是滿重要的事情,如果連相同語言的樂迷都說服不了,我想很難有機會再往前走。」
音樂終究需要商業支持,巡演經紀人Z直言:「台灣市場無法支撐那麼多音樂人生存。」若是要進軍海外,則有中國、東北亞、東南亞和歐美四種選擇,語言相通的中國往往是音樂人的首選。
然而,政治因素始終是樂團無法化解的難題,「現在沒有標準的說詞能讓台灣人和中國人都喜歡你,公開的言論都要特別小心。」巡演經紀人Z觀察,台灣樂迷並不排斥支持的樂團在中國演出,但任何發言與表態都要謹慎,避免造成反效果。
「台團」作為新的投射與想像
相比台團在中國市場的活躍,近年來在台灣反而少有機會見到中國樂團登台。2023年,台灣音樂節邀來和平飯店、schoolgirl byebye、橘子海等中國樂團前來演出,受到熱烈歡迎。音樂節現場,台下樂迷自發性大合唱,更讓這些首次來台演出的中國樂團又驚又喜。今(2024)年3月,幾乎已成傳奇的萬能青年旅店也將再來台演出。
同樣的感受與心情,也能體現在跨海至中國演出的台團身上。
「對於中國樂迷來說,我們是難得從遙遠的海島來的樂團,所以他們會更投入在演出當下,甚至比台灣的樂迷更熱情,不僅獻花送禮物,還會寫詩送給樂團。」Gina分享溫蒂漫步這一輪巡迴所收到的回饋。
其實,對於中國聽眾而言,來自台灣的音樂從來都不只是「音樂」,更代表另一種文化與生活姿態的想像。過去,台灣的流行音樂是引領華語音樂的重要根據地,從鄧麗君、校園民歌、1990年代的華語金曲、2000年代的周杰倫、五月天、四大三小天后,以及陳綺貞、安溥(張懸)等創作歌手為代表、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小清新」皆然。
談及中國民眾對於台灣音樂「小清新」的標籤,黃俊銘認為它所指涉的並非是特定的樂風,而是一種強調個人主義,從小我發展出細膩世界觀的創作形式,是中國民眾對台灣想像的方式,他引用中國樂評張曉舟於2013年撰寫的論述闡釋,「『小清新』是大陸新世代對台灣城市文化的一種學習和借鑑,以及想像、填充、改編、再創作,這是一種對於細膩的城市感性的追求和沉溺。」
如今,台灣的獨立樂團不再是只有「小清新」,展現出另一種不同於當代中國的文化面貌與生活氣質,折射當代中國青年對於台灣新的想像。
「聽落日飛車,遇上心上人」,小島音樂速報分享台團在中國演出時掀起的現象及特殊口號。不只是浪漫的成人抒情搖滾,台灣獨立樂團經由迷幻、瞪鞋、龐克和數學搖滾等不同樂風,表達著厭世、憤怒或者自在、療癒等各種情緒,這些自由且多元的音樂與其背後代表的文化,都一定程度填補了原本中國樂團所無法觸及的空缺。
這都是不在新聞版面上、沒有煙硝味的兩岸文化交流。
留言 1
james
說穿了,就是市場跟賺錢,商人無祖國的論述是適用的,民進黨從出生到現在喊的抗中、仇中,有屁用嗎?騙選票的口號而已!
2024年03月30日00:5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