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有評論鳥-第二十八單元:白眉燕鷗

澎湖時報

更新於 2022年08月31日13:58 • 發布於 2022年08月31日22:00
有評論鳥-第二十八單元:白眉燕鷗
有評論鳥-第二十八單元:白眉燕鷗

●白眉燕鷗。

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黃有評校長

對我這個來澎湖服務剛滿1年的教授而言,每個小島各有其特殊的特色,更遑論四季不同的地形風貌,到處展現古樸與現代兼容的建築,令人流連忘返;每參訪過1個地點,我總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再抽空來深入探究島上的風土民情與精緻的人文景觀。

這其實不只是我自己的感受,相信也是許多來過澎湖的觀光客為何想要一而再、再而三舊地重遊的共同看法。當然,有些人認為澎湖的夏天熱斃了,哪有甚麼好玩?但只要乘船出海,欣賞藍天碧海,從海上觀賞獨特的玄武岩地形,就會拼命用手機取景拍個不停;有些人喜歡浮潛,在潮間帶優游欣賞壯麗的紫色薰衣草珊瑚,根本早就忘了「熱」的存在。

所以,選擇來澎湖服務,除了可以和同仁一起努力帶領學校往前大步邁進,更可抽空體會此地的一草一木,每個季節總會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景觀值得去探索。特別是有些無人島在初春乍現時,島上就會開始活絡起來,聚集許多燕鷗,到了夏天更是熱鬧非凡,一地難求,因為燕鷗要在這裡撫育下一代。

我們澎湖有6種保育類燕鷗,之前已介紹過小燕鷗、鳳頭燕鷗、玄燕鷗3種,本專欄第二十八單元將介紹的主角是第4種保育類燕鷗:白眉燕鷗。

學名:Sterna anaethetus

英文名:Bridled Tern

科別:鷗科

俗名:褐翅燕鷗

成鳥體長約:35至38公分

習性

白眉燕鷗在澎湖6種保育類燕鷗中,體型算是中等的1種,略大於小燕鷗和蒼燕鷗,9月中下旬整群就會飛離澎湖,想要親眼目睹,可得把握最後良機,否則就要再等到明年4月了。

牠們習慣以滑行水面或俯衝入海方式來啄食小魚或軟體動物等,有時也會成群結隊來捕魚。雌雄鳥同色,較難從外觀分辨其差異,嘴是黑色、一縷過眼線綿延到頭頂都是黑色、眉線是白色,這大概就是被命名為白眉燕鷗的原因吧!

若從正面看,黑色的頭頂,其下是倒三角形的白眉,從嘴連接過眼線宛若戴著太陽眼鏡,再搭配喉部白色羽毛,十足的黑白相間、層次分明的裝扮。背部大致是暗灰褐色、喉至頸及腹下是大片的雪白色、腳是黑色而且有蹼。

飛行時,可以看到分叉尾羽,初級和次級飛羽呈暗灰色、翼下覆羽和尾羽外側是白色。幼鳥體色大致似成鳥,但羽色較淡,特別是頭頂和過眼線黑羽尚未成形。

因腳上有蹼,白眉燕鷗能在海面上浮游,平時比較喜歡在空中飛行,有時2隻會互相追逐嬉戲,展現過彎和避障的高超飛行技巧;說也奇怪,在繁殖期後期,牠們喜歡成群盤旋巡航,每當鎖定海面獵物,甚至會集體瞬間俯衝入海面的高級捕食動作。有些鳥類較聒噪,喜歡引吭高歌,但白眉燕鷗較少鳴叫且聲音較輕細。

分布與環境

白眉燕鷗分布於臺灣、福建、海南、菲律賓等地,在臺灣是屬於夏候鳥,會成群結隊活動。牠們似乎特別鍾愛我們澎湖群島,每當早春降臨便會遷徙來澎湖,成為賞鳥與拍攝燕鷗人士的樂園;澎湖縣政府於民國81年公告小白沙嶼、雞善嶼及錠鉤嶼為禁止登岸的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貓嶼也成為全國第1處海鳥保護區。

白眉燕鷗約 4 月中到達貓嶼後,繁殖期為5至6月,在求偶季節,雄鳥會獻殷勤提供食物給配偶,但不同於其它燕鷗,雄鳥並不會叼小魚回來送雌鳥,而是以反芻方式餵食。巢通常位於岩石下的隱密處、岩縫中或草叢內,每巢1枚蛋,孵化期約1個月,親鳥會輪流孵蛋與育雛,以反芻方式餵雛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