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聽海潮聲、穿越草屋帶走一身稻香!2022香山濕地藝術季「海有山」六組地景藝術串連在地社區

MOT TIMES明日誌

發布於 2022年09月07日09:00 • 編輯/Christine Chen

新竹香山不只有賞蟹步道的最美夕陽,以及香山濕地的海天一線、潮起潮落,還有西海岸唯一的阿美族聚落「那魯灣部落」,與客家庄「茄苳社區」稻浪起伏的梯田景致。

於 9 月 2 日至 9 月 11 日登場的「2022 香山濕地藝術季」今年以「海有山」為題,回應香山既擁有臨海的濕地生態,同時也保留了山裡的農村文化,以及豐富的人文物產。

此次展覽邀請6組藝術家與團隊以濕地及農村為舞台,結合地方風土為創作語彙,打造6件藝術作品,並以社區為出發點,透過共創凝聚作品與環境的關係,並邀請大眾一同走入山海之間,感受新竹香山這座經典小鎮的魅力。

以六件藝術作品串連山海風景!串連遊程活動體驗香山在地氛圍

此次展覽由策展團隊擷果創意邀請 Michael Vincent Manalo、慢熟工作室、伊祐‧噶照、劉正堃 Abei、盧建銘與San Chen(陳思安)6 組藝術家與團隊,每件作品皆以不同的創作視角採集地方,演繹新竹香山多元的地理、人文與物產,同時此次也特別企劃了「山海串連遊香山」遊程(報名資訊詳見文末),透過社區尋寶遊戲、走訪百年玉蘭花園等活動,讓大眾透過走讀藝術拉起人與環境的聯繫,打開體驗在地的入口。

01《世界放大器》Michael Vincent Manalo 作品地點\賞蟹步道

當我們走了一段長長的路,路的終點是藍天、大海,還有這一件似魚又似蝸居般的半開放地景裝置。(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當我們走了一段長長的路,路的終點是藍天、大海,還有這一件似魚又似蝸居般的半開放地景裝置。(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走進裡面,你可以選擇做在左或右邊的座椅,靜靜聆聽來自海潮以及風的聲音。(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走進裡面,你可以選擇做在左或右邊的座椅,靜靜聆聽來自海潮以及風的聲音。(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出生菲律賓的藝術家 Michael Vincent Manalo 目前居住於台灣,他以漂流木、蚵殼為材,創造外型有如「魚」一般的地景裝置藝術,此有機造型與濕地環境相得益彰,當觀者進入此空間,透過擴音器可聆聽到香山濕地的環境聲音,從海浪聲、鳥鳴聲、螃蟹挖洞聲與風聲等,並透過觀景窗的設計將視線聚焦於海天一線,帶領觀者透過作品與環境,感受內心的平靜。

無論晴雨,海天一線的美都讓人無比眷戀。(Photo Credit:Chris Chen)
無論晴雨,海天一線的美都讓人無比眷戀。(Photo Credit:Chris Chen)
從框景看出去,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呢?(Photo Credit:Chris Chen)
從框景看出去,會是什麼樣的風景呢?(Photo Credit:Chris Chen)
以漂流木、木頭與蚵殼拼構而成的地景裝置《世界放大器》,和諧的停泊在潮起與潮落之間。(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以漂流木、木頭與蚵殼拼構而成的地景裝置《世界放大器》,和諧的停泊在潮起與潮落之間。(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02《袋走一片風》慢熟工作室 作品地點\香山濕地生態館 2F

以風土物產對照在地景點,慢熟工作室以物產店為概念,打造展場空間,並邀請插畫家 BaNana 阿蕉與 CHIH 制図所一同設計八個風格提袋,進行形象拍攝,並藉由攝影形式展現生活氛圍感。(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以風土物產對照在地景點,慢熟工作室以物產店為概念,打造展場空間,並邀請插畫家 BaNana 阿蕉與 CHIH 制図所一同設計八個風格提袋,進行形象拍攝,並藉由攝影形式展現生活氛圍感。(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展場設計以物產店為概念,設計了八個當地特產展架。(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展場設計以物產店為概念,設計了八個當地特產展架。(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原來結合插畫圖像後的在地物產也能展現另一種風貌。(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原來結合插畫圖像後的在地物產也能展現另一種風貌。(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新竹香山不只景色迷人,也獨攬各種天然資源,以及每次造訪都讓人印象的陣陣強風。為了突顯在地豐富物產,此展邀來慢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設計師黃湘與楊少鈞,以及插畫家 BaNana 阿蕉與 CHIH 制図所,以插畫轉譯在地物產為圖像,八樣物產包括港北社區香草、海山社區咖啡、香村社區元春羊乳、茄苳社區客家乾貨、虎林社區獅伯煎餅、大庄社區竹魚水產烏魚子、新雅社區水潤餅與香山好香米。

展場設計以代表新竹的「風」作為整體概念,透過以傾斜角度陳列的物件,象徵風隨時流竄於你我之間,再搭配延伸應用的「物產提袋」設計及仿超市感的展場風格,為觀者打造猶如進入香山物產店的趣味感,並以此提出藝術與在地結合的新可能。

八個風格提袋展示牆。(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八個風格提袋展示牆。(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茄苳社區客家乾貨(左上)、香山好香米(右上)、大庄社區竹魚水產烏魚子(左下)、海山社區鹿仔坑開啡(右下)。(Photo Credit:Chris Chen)
茄苳社區客家乾貨(左上)、香山好香米(右上)、大庄社區竹魚水產烏魚子(左下)、海山社區鹿仔坑開啡(右下)。(Photo Credit:Chris Chen)
虎林社區獅伯煎餅(左上)、茄苳社區客家乾貨(右上)、新雅社區水潤餅(左下)、香村社區元春羊乳(右下)。(Photo Credit:Chris Chen)
虎林社區獅伯煎餅(左上)、茄苳社區客家乾貨(右上)、新雅社區水潤餅(左下)、香村社區元春羊乳(右下)。(Photo Credit:Chris Chen)
左起 FAMI Photography、 BaNana 阿蕉、CHIH 制図所、慢熟工作室。(Photo Credit:Chris Chen)
左起 FAMI Photography、 BaNana 阿蕉、CHIH 制図所、慢熟工作室。(Photo Credit:Chris Chen)

03《靠岸》伊祐‧噶照 作品地點\那魯灣文化聚落

來自港口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創作多以棲居視角傳遞海水中身體感知與生活世界。(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來自港口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創作多以棲居視角傳遞海水中身體感知與生活世界。(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這件作品《靠岸》以木雕詮釋出有如海流般的詩意線條。(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這件作品《靠岸》以木雕詮釋出有如海流般的詩意線條。(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那魯灣文化聚落為台灣西岸唯一阿美族聚落,為此新竹市政府去年邀來建築師林柏陽操刀,為部落量身打造兩層樓高的「那魯灣文化聚落」集會空間。來自花蓮港口部落、同為阿美族的伊祐‧噶照,這次以他擅長的流線木雕,結合阿美族成年禮象徵榮耀的大冠鷲羽毛,串連部落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最初他想將作品放在廣場中央,但因部落頭目認為廣場是部落的心臟,因而改放如今的位置,卻恰如其分勾勒出建築、自然地景與藝術作品相互呼應的連結。

左為建築師林柏陽操刀設計的「那魯灣文化聚落」集會空間。(Photo Credit:Chris Chen)
左為建築師林柏陽操刀設計的「那魯灣文化聚落」集會空間。(Photo Credit:Chris Chen)
呼應從東岸遷居西岸的阿美族,伊祐‧噶照將以木雕詮釋海、文化和傳統的連結,體現作品頂端在海上漂流的羽毛意象。(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呼應從東岸遷居西岸的阿美族,伊祐‧噶照將以木雕詮釋海、文化和傳統的連結,體現作品頂端在海上漂流的羽毛意象。(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04《放空時光》劉正堃(Abei )作品地點\茄苳稻田

Abei Liu的作品「放空時光」坐落於田中央。(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Abei Liu的作品「放空時光」坐落於田中央。(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Abei在MASKBOY的腳底悄悄放上了創作名稱。(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Abei在MASKBOY的腳底悄悄放上了創作名稱。(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造訪茄苳社區,這裡是被山林包覆的農田景色,而座落在青蔥綠意梯田之中,正是出自藝術家 Abei 之手臥躺於自然之中的 MASKBOY 與 HuaHua。畢竟美景當前,不如鋪張野餐墊享受一下自然療癒的放空時光。

有趣的是,風ㄧ來,遠看可見 HuaHua 搖擺、MASKBOY 不斷抖腳的逗趣模樣,令人會心一笑,而近看時,則可發現到 Abei 將茄苳里的物產特色如白鷺鷥、矮松樹、稻田等化身成大型插畫野餐上的元素,讓人重新發現在地物產的美好。

作品「放空時光」座落的第一層梯田背後有著一排小樹,在最上層的梯田後則是一整片的樹林,如果能在這邊放空地看看天空,看看被風吹動的稻田,以及偶爾停留在稻田裡的白鷺鷥,就是一個超級 chill 的午後。(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作品「放空時光」座落的第一層梯田背後有著一排小樹,在最上層的梯田後則是一整片的樹林,如果能在這邊放空地看看天空,看看被風吹動的稻田,以及偶爾停留在稻田裡的白鷺鷥,就是一個超級 chill 的午後。(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藝術家劉正堃(Abei)。(Photo Credit:Chris Chen)
藝術家劉正堃(Abei)。(Photo Credit:Chris Chen)

05《在羽翼下》盧建銘 參與社區\新竹市茄苳社區發展協會 作品地點\茄苳農事體驗區:新竹市香山區茄苳東街250巷

以乾稻草搭建而成的地景裝置「在羽翼下」。(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以乾稻草搭建而成的地景裝置「在羽翼下」。(Photo Credit: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定影影像工作室)
有此通道穿越至空間,可感受身邊傳來的陣陣乾稻草香。(Photo Credit:Chris Chen)
有此通道穿越至空間,可感受身邊傳來的陣陣乾稻草香。(Photo Credit:Chris Chen)

收割後的稻田在休息等待下一次耕作期間,常常是大家的遊戲場,也是過去的食物採集地及各種動物的覓食場所,滋養著大家未來的一年。此作品由盧建銘設計,他以建築的方法達成地景的效果,以兒時居住過的草屋為靈感,以木竹混合作為基礎架構(以綁鋼筋技法,透過板模支撐木頭,再搭配山屋接水時所使用的塑膠管搭建而成),並以茄苳社區現地經營的稻作活動為創作媒介,使用ㄧ甲地來自香山及東部的乾稻草,並動員社區形成的部落工班,將曬乾的稻草紮綁在構架上,創造農村常見母雞保護小雞的空間造型。

在開展的前一天,藝術家盧建銘還在趕工,只為呈現最美好的在地體驗。(Photo Credit:Chris Chen)
在開展的前一天,藝術家盧建銘還在趕工,只為呈現最美好的在地體驗。(Photo Credit:Chris Chen)
藝術家盧建銘。(Photo Credit:Chris Chen)
藝術家盧建銘。(Photo Credit:Chris Chen)

整體空間共有三個開口通道(大人兩個、一個孩童專屬),因朝西風開孔,內部可感受非常涼爽的穿堂風,且透過框景可聚焦河谷梯田風景,體驗環境與藝術的共融及趣味性,且穿越時身上還能沾染一陣令人難忘的稻香。

此裝置一共有三個開口,分別打開了不同的框景。(Photo Credit:Chris Chen)
此裝置一共有三個開口,分別打開了不同的框景。(Photo Credit:Chris Chen)

06《禾日山/一日廚房-旅人餐桌計畫》 San Chen (陳思安) 參與社區\新竹市香村社區發展協會 作品地點\從容觀光果園: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225巷2號

一日廚房-旅人餐桌計畫。(Photo Credit:舌尖上的攝影師 Nick)
一日廚房-旅人餐桌計畫。(Photo Credit:舌尖上的攝影師 Nick)

《禾日山/一日廚房-旅人餐桌計畫》從香山人文地景與產地食材出發,邀請參與香山濕地藝術季的旅人,一同品味一場不一樣的餐桌計畫。本計畫將透過食物藝術以及體驗流程設計,邀請參與者一同參與互動,選擇出屬於自己的旅人特質,並與新竹市香山區香村社區發展協會、在地廚師與當地食材共同合作,共創出屬於新竹香山專屬的在地料理。餐桌食譜將透過 海、山、風、日四大元素,連結呼應到每位參與者的個人特質,以及新竹的特色地景與物產,搭配結合聲音、氣味以及旅人互動探索的共創過程,體驗一場從產地到餐桌,再從餐桌認識產地的五感旅程!

完整文章請見 MOT TIMES 明日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