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色彩煉金術」 十位藝術家聯展

勁報

更新於 2021年03月17日09:12 • 發布於 2021年03月17日09:12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色彩煉金術」展覽,今(17)日舉辦開幕茶會並邀請藝術家出席並舉辦座談會,本展覽由該校美術系副校授張惠蘭擔任策展人、藝術中心暨美術系主任李貞慧代表致詞。展覽即日起至4月2日展出,共有十位藝術家聯展:王紫芸、李貞慧、李本育、洪晧倫、鹿向夷、曾永玲、張紫瀅、詹志鴻、魯漢平、簡智忠。

本次展出的藝術家,共同特色為東海大學美術系校友,其中多位藝術家也為各大學教師,展覽中有水墨、膠彩、精工等多元的作品,並利用材料觸摸與成列,讓觀者在看畫作或作品時,以不同角度思考,媒材的運用以及創作作品與時間的連結。

策展人張惠蘭表示,對藝術家來說材料與顏料就跟黃金般一樣貴重,如何從平常無奇的材料中,練成具有價值性的,利用時間的不斷實驗、打造出看不到或隱形的價值。「色彩煉金術」策畫展最初構想便想藉由工作室開箱的方式,就像是呈現出煉金者的實驗室一樣來呈現創作者的煉金過程;通過煉金術人們認識許多天然礦物。雖然煉金術被證明是不可行,不過當中的實驗熱情與想像力反而與藝術比較接近,「色彩煉金術」便嘗試借用這個過程來談創作者從大自然的材料裡取用色彩的實驗與創造過程。

從材質的色彩運用到平面與立體的嘗試過程與作品,除了作品本身的材質呈現與色彩考量外,同時參考其藝術專業養成的背景與互相碰撞交集的脈絡等。 展出內容也反映創作者的藝術觀、內在的情感、造形技巧、用色語彙以及美感問題等;同樣地也呈現了作者創作的技術層面。

其中以土壤色彩為例,呈現大地之母間接或直接地孕育滋養一切生命體的隱喻、或是作品將直接呈現「土」原始的樣貌,試圖強調其自然之美和它的多樣性,藉由其顏色和紋理的豐富性,使觀者重新認識台灣寧靜存在的土;其他也將礦物、動物與植物性媒材包含金屬、貝類與「漆」的運用過程、技巧、對材料的研究等面向出發,期許能具體而微呈現「色彩煉金術」的初衷。

展覽從材質到色彩的角度出發,邀請觀眾與色彩同遊,從原料到製做的顏料轉換運用到作品的過程,創造觀者透過感官經驗的感知來了解作品的產生過程,關注色彩與藝術家個人情感間的使用脈絡、同時連結藝術及自然色彩帶來的交互啟發。由不同的向度觀看現當代藝術中色彩所扮演的角色,也因所涉及的議題可從理性與感性、傳統與創新、藝術與科學、再現與表現的許多問題;隱含台灣現當代美術創作的脈絡,具體而微感受與探索色彩相關學理或精神性的基礎研究,過程中保有直覺也不失感官的愉悅。

展示的同時藉著作品動線交錯的佈署與對話,將立體展示空間如同塞尚(Paul Cézanne)強調在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的表現以及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同時納入觀者的身體位移與色彩的對話,期許產生令人回味藝術、地域與文化的多晶型對話的餘韻。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