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疫情下的建築視野與挑戰 國美館「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本月隆重開展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1年05月24日07:20 • 發布於 2021年05月20日16:00 • 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建築團隊、國美館、運輸人員、代理人合照 Taiwan Delegation。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第17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將於本週隆重開展,將從5月22日至11月21日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團隊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及草字頭國際聯合舉辦的《台灣郊遊 ndash 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展覽,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表示:「今年突破疫情帶來的各項挑戰,工作團隊在國內文化部與衛福部等單位的全力支援下,施打疫苗後於4月底出發至威尼斯布展,歷經長達10幾天的檢疫隔離,於普宮展開史上人力最少、最精簡的布展工作挑戰,同時必須兼顧各項防疫的規範與施行措施,整個布展的工作過程,臺灣團隊克服萬難及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回應了今年雙年展大會提出的策展命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 )』。

Siu siu ndash Lab of Primitive Sense by Divooe Zein Architects, Taipei 2014. Photographer: Jetso Yu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本屆臺灣館參展團隊mdash自然洋行一直以來的建築概念,即著重人與環境的共存,建構如何和建築以外的事物和諧運作,而非創作一個人與自然或環境隔絕的空間。也正因為這樣的思考,在本屆五個展出的參展建築項目,透過在地風土環境--臺灣--所啟發和衍伸的自然靈感:「少少mdash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類生態光學冥想屋」、「原始知覺研究室」以及「勤美學-森大」,多面向探討人與自然互動下的建築思維與視野。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洋行所創立的2003年,也正是SARS疫情爆發的那一年,今年再次面臨COVID-19疫情的挑戰,自然洋行仍是以堅持的信念面臨這樣的重大挫折,並持續磨練與堅信著:向自然學習的建築理念。

Concept drawing of two future projects in Palazzo delle Prigioni, Nature Monastery and Primitive Senses Lab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The Forest BIG by Divooe Zein Architects, Miaoli, 2018 Photographer: YULE SPACE Courtesy: YULE SPACE。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來自臺灣的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多年來致力於自然野地郊區研究及環境規劃,並於 2014 年成立「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共同埸域合作計畫,以「自然中的學習場域」為題,與各領域 如 植 物學家、傳統醫療師、原住民藝術家、生活家、氣候變遷科學家、調香師、靈修者、瑜珈老師等共同討論與合作,嘗試實踐「建築以外的事物如何影響並建構更為符合人類生活感知的建築」。本次展出的內容 包含自然洋行建築團隊獨立實驗作品如「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峇里島「天然修道院」,以及數件與臺灣產業的合作:「勤美學 森大」、與春池玻璃、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類生態冥想屋」、「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等建築環境規劃概念,呈現不同的人文、環境條件、產業、空間使用模式等,皆有各自獨特的對應觀點,其中的共同點是通過建築 空 間 扮演其中的溝通橋梁,呈現並拓展各領域透過實驗建築場域共同合作的成果。 「勤美學 森大」更將「向大自然學習」的思想與產業結合,展現更多的影響力。自然洋行從各個獨特案件的風土、田調觀察中發現,「安定的人心」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持續發展而不過度開發的重要先決條件。

Collaborated work: Scenes from the concept film by Mauricio Freyre Film by Mauricio Freyre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Mock-up of Lab of Primitive Perceptions Photographer: Justin Kao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曾志偉在訪談中曾談到在田野學習時的啟發和經驗:人類在自然的野地,如何透過本能的感覺啟動應對能力,克服自然給予的挑戰,當我們正視人類內在的原始感知並逐漸產生正向對應能力時,恐懼也就會消失了。本屆展覽命題與建築概念也從此而生。《台灣郊遊》展場位於原為古老監獄的普里奇歐尼宮,位於威尼斯重要交通樞紐與觀光景點,本次團隊特地在一個古老而封閉感的空間中,以展覽創造出給觀者一個寧靜而帶有原始感受的場所,呼應目前全球疫情發展下人與空間的關係,在隔離的狀態下我們如何自省、內觀,重新省思人與生活環境的互動關係。策展團隊刻意在整體展場提供許多留白,盡可能地保留普里奇歐尼宮空間本身原有質感,並展出新作包括投影,與建築的原有原素互相搭配。

Elemental materials showroom Film: Mauricio Freyre Photographer: Justin Kao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Perspective drawing of lsquoPrimitive Migration from/to Taiwanrsquo Taiwan exhibition.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覽希望讓觀眾有機會透過這些基於自然的項目,回歸個人感覺心念、周遭感知來貼近當下時代,找尋寧靜而平和的心境。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開展期間,配合義大利政府與威尼斯大會的防疫政策,展館進入採取預約制(預約網址),入館須佩戴口罩,並遵守防疫動線參觀。本週開幕期間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汪佳政代表主辦單位,以及文化部駐義大利代表處大使李新穎及文化組組長鄧美容,都將親自到場至臺灣館祝賀展出成功。展覽期間,國美館及參展團隊將致力展覽資訊網路宣傳,透過數位行銷讓世界各國看見臺灣館,更期許國際疫情逐漸趨緩,在威尼斯臺灣館歡迎各國觀眾到場參觀,為《台灣郊遊》帶來更多國際能見度。

(策展概念及作品介紹請見下頁)@P

2021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台灣郊遊〉

臺灣館外觀。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一、 策展主題:台灣郊遊

二、 策展概念

嚮往郊區或在天然條件下生活的人們,來來往往都市與郊區之間,形成一種非正式、不斷變動的遷移行為,像旅居、神遊、或從自然中尋找避世療癒庇護之所的生活方式。

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板塊與太平洋環狀島嶼帶,屬於整個南島民族祖居地之一,是世界第38 大島嶼,四面環海,地理上70%遍佈高山、森林和丘陵,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約4,077 種原生維管束植物,脊椎動物約800 餘種,近20,000 種被記錄的昆蟲。

普宮展場。​​​​​​​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在開發與保護之間,是一道值得努力的纖細平衡。

來自台灣的自然洋行設計團隊多年來致力於自然野地郊區研究及環境規劃,並於2014 年成立「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共同埸域合作計劃,以「自然中的學習場域」為題,透過各領域如植物學家、傳統醫療師、原住民藝術家、生活家、氣候變遷科學家、調香師、靈修者、瑜珈老師⋯⋯等各方面原生力量策劃及探討,並將成果分享大眾,及作為未來可能的山野實驗基地建築設計參數。2017 年與勤美學合作,位在中台灣的實驗計畫「森大 The Forest BIG」更將「向大自然學習」的思想與產業結合,展現更多的影響力。

天然修道院。​​​​​​​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場影片作品。​​​​​​​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自然洋行從各​​​​​​​個獨特案件的風土、田調觀察中發現,「安定的人心」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持續發展而不過度開發的重要先決條件。本展出內容包含自然洋行建築團隊獨立實驗作品如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峇里島天然修道院,以及數件與台灣產業的合作:勤美學 森大、與春池玻璃、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生態冥想屋、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等建築環境規劃概念,呈現不同的人文、環境條件、產業、空間使用模式等,皆有各自獨特的對應觀點,其中的共同點是通過建築空間扮演其中的溝通橋梁,呈現並拓展各領域透過實驗建築場域共同合作的成果。在家鄉的土地郊遊,挖掘逐漸淡忘的事物一自然、物種、或文化。透過打造生活的場所及建築的過程,向周遭不同的人事物、不同的古老智慧一起學習、一起合作,從微小之處形成點點滴滴的生活全貌。

三、 策展人簡介

Divooe Zein, Director of Divooe Zein Architects。​​​​​​​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曾志偉

自然洋行建築圑隊主持人

自然洋行設計團隊創辦人與設計總監。1973 年出生於台灣,幼時成長於帛琉群島並就讀SDA 美國國際學校。2003 年成立自然洋行建築工作室,往返旅居峇里島進行長期建築環境田野調查,2014 年於台北成立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並於 2015 年任教於台灣實踐大學建築系。

Frank Huang, Founder of Double-Grass International Co.。​​​​​​​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黃偉倫 Wei-Lun(Frank) Huang

草字頭國際策展創辦人。2012 從線上媒體開始,企圖以各種形式從宇宙八方引進新鮮事物。

四、 參展團隊簡介

Divooe Zein Architects Courtesy: Divooe Zein Architects Divooe。​​​​​​​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出團隊 /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自然洋行成立於2003 年,工作室位於台灣台北外雙溪陽明山國家公園後山,主要設計思考著重於建築、環境、感知等複合因素規劃而成的完整場域。其中包含歷史建築物改造、新型態研究機構及部分實驗性住宅、飯店等。並於2014

年起持續探索輕質、異材質構造及其運用向度可能性發展。

概念影像 / Mauricio Freyre

氣味設計 / 曖曖。內含光實驗室

主視覺設計 / 洪彰聯

技術顧問 / 林楷豐、黃彥勳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