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慈大辦理跨國跨校SIG論壇 促進在地韌性社會重建

TCnews 慈善新聞網

更新於 09月10日05:40 • 發布於 09月10日02:33
與會學者貴賓合影。
與會學者貴賓合影。

為了落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透過執行計畫的經驗交流,形成校際之間的社群支持網絡,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日前舉辦了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議題交流活動,聚焦於「在地韌性社會重建」,在面對環境的脆弱及不穩定性下,我們該如何調適及因應,邀請日本關西大學、慈濟大學、政治大學、東華大學、台東大學等學者,以大家實力參與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案分享,活動討論熱烈,並有許多關切合作經濟與社會工作的專家學者一起共襄盛舉。

日本關西大學社會學部草鄉孝好教授進行演講,以「協同行動研究打造公民主導之高福祉社區」為分享主題。草鄉教授表示,現今日本社會面臨的問題其實與台灣相似,像是少子化與高齡化,城鄉人口分布不均等,雖然經濟成長帶來了GDP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平均壽命增加,生活品質的改善等,但也讓我們面臨了物價上漲、校園霸凌、拒學增加、公害增加、相對貧困率增加等。而根據統計,重視幸福感(well-being)的人有很大的增長,而創造幸福感的城鎮發展的關鍵,是建立一個由當地居民主導的合作關係。

緊接著,由政治大學王信實副教授、慈大邱奕儒教授、東華大學梁莉芳副教授及台東大學鄭肇祺副教授分享了各校USR計畫執行迄今,對於社區夥伴及學生的培力,過程中形成的共好平台,以及在遭遇大環境的劇變時,計畫執行所帶來的改變及影響。

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王老師提到,都市貧窮的問題常常被大家忽略,政大從2017年開始,找了對應的老師和學生,在政大附近文山區等成立跨領域團隊,期望建構翻轉社區的可執行模式。而其中一項,便是由一群關心兒少議題的組織,組成了文山區兒少平台,集結了公私部門、NPO將近10個單位。尤其在疫情期間,透過兒少平台的串聯,很快地將1.200萬的物資分到不同組織,再送入到有需要的家庭手中。而其中的關鍵在於日常與社區建立的穩定關係,在緊急的時刻能在短時間內將最需要的資源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慈大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以2年多的時間建構社群之間的連結,與花蓮在地小農、商家、社區民眾、以及慈濟大學師生推廣合作社的概念與意義。
慈大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以2年多的時間建構社群之間的連結,與花蓮在地小農、商家、社區民眾、以及慈濟大學師生推廣合作社的概念與意義。

關於家庭看護移工與偏鄉老年人的議題,東華大學社會學系梁老師指出,台灣移工人口近80萬,其中家庭看護移工為21萬多人,而花蓮獨居老人的人口其實比其他地方高,外籍看護移工不受勞基法保障,沒有固定放假,其實他們的身心遭受了很大的壓力。東華梁莉芳老師與顧瑜君老師透過三年的垂直整合專題(VIP),落實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鼓勵學生提出行動及策略,並透過在地協作夥伴一起參與,未來USR計畫將關注外籍移工的健康與福祉的議題,並發起行動,提供及發展的支持服務,形成一個平台。

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鄭肇祺老師則分享了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遭遇太麻里溪暴漲後,台東金峰鄉嘉蘭村夥伴們與台東大學師生共同協作發展了以部落為主體的文化體驗遊程,從大地餐桌、攀樹等活動,結合科技、並製作輕鬆易懂的文宣,推廣魯凱族的慢食文化、認識原住民文化山林。

慈大邱奕儒老師則提到,慈大以消費合作社的模式,以2年多的時間建構社群之間的連結,與花蓮在地小農、商家、社區民眾、以及慈濟大學師生推廣合作社的概念與意義,形成組織良好的基礎。並與合作場域的夥伴共同協作,像是與紅葉福利雞蛋生產合作社、東華大學合作,協助部落長者組織生產型的合作社,還有在慈大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裡推動的減塑行動,推廣林下經濟,以不施農藥保護生態自然所生產的產品,不僅串聯及支持小農,也讓大家了解合作經濟的運作方式。

從各校的USR計畫中,與會大眾看見了大學走出學術殿堂,跟社區的關係正在改變,形成共創的關係,並扮演中介系統的角色,支持在地永續,共善共好,成為了彼此韌性網絡的一環。

活動當天的綜合討論現場。
活動當天的綜合討論現場。

(撰文/沈畋君;圖片/鄧宇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